杨振宁迎来百岁生日,他的科学贡献有多大?

杨振宁,于1922年10月1日,护照上是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应该是目前华人历史上学术成就最高的一位了,唯一能和他在学术成就方面并肩的可能也只有微分几何学大师陈省身了。

以下为杨振宁在学术方面的主要成就:

1.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即在弱相互作用中,互为镜像的物质的运动不对称。

在此之前科学界一直都认为宇称守恒,即一个粒子的镜像与其本身性质完全相同。

1956年,科学家发现θ和τ两种介子的自旋、质量、寿命、电荷等完全相同,多数人认为它们是同一种粒子,但θ介子衰变时产生两个π介子,τ子衰变时产生3个,这又说明它们是不同种粒子。简单来说就是宇宙万物就算是复制也不可能一模一样。

2.杨-米尔斯理论。杨振宁目前为止最伟大的成就,当代前沿物理学奠基石之一,此举也可让杨振宁跃升20世纪理论物理学家前十位。

杨-米尔斯理论,为现代规范场理论的基础,20世纪下半叶重要物理突破之一,意在使用非阿贝尔李群描述基本粒子这一行为,由杨振宁和米尔斯在1954年第一次提出。但在当时并没有被重视起来,后来也是通过许多学者于1960到1970年代引入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渐进自由的观念,才逐渐成为今天的标准模型。这一理论中出现的杨-米尔斯方程是一组数学上未曾考虑到的极有意义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

3.费米子系统的bethe ansatz严格解和Yang-baxter方程。引起了数学领域对辫子群和纽结理论的广泛研究风暴!

4.非对角长程序。于1951年,首先由Oliver Penrose提出了的这一概念 ,希望用这一理论来解释氦II的反常流体动力学。1958年又与昂萨格合作 ,来解释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数学基础,最后得出了产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判据。之后发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实质是由于有非对角长程序存在。在1962与63这两年,杨振宁据此给出了超导与超流的判据。

5.磁单极子的量子化和规范理论中的拓扑结构。拓扑场论的开创性工作,微分拓扑被引入物理学。

6.Lee-Yang单圆定理。该定理是相变现象的基础理论来源。

7.2D Ising model的自发磁化和临界指数。临界现象和普适类的开创性工作

8.玻色气体的Lee-Huang-Yang修正(极富远见的理论,50年之后方被冷原子实验证实

杨振宁一生在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同时也是中美关系缓和后回国探访的首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最后我们也祝愿这位百岁老人身体健康,幸福开心!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觉得不错,就请点赞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米尔   爱因斯坦   判据   中美   介子   开创性   微分   拓扑   物理学家   物理学   粒子   院士   科学院   成就   贡献   理论   生日   科学   数码   杨振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