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随便管别人叫“爸爸”


别随便管别人叫“爸爸”

几年前,我在西南边陲的深山里待过两天。山里生活的居民几乎都是鲜有机会被“外面世界”所了解的少数民族。表面看上去风平浪静的山村,实则暗潮汹涌,各类社会问题远不是久居城市生活的人可以想象的。

这里生活的孩子因为母语非汉语,恶劣的生活环境和贫瘠的教育土壤让他们中很多人早早步入歧途。很多年前山里建起一家公益机构,通过文化和艺术教育激发孩子们的潜能,尽可能地把大量“不良少年”挽救回来。课余时间和周末,临近几个村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很多都待在这家机构。在这里他们可以远离各种伤害和危害,这里有温暖、有尊严、有归属感,他们把这里当做家。

别随便管别人叫“爸爸”

离开的那天中午,午饭后,出来散步,沿着山间的小径我走到了一间茅草屋。茅草屋是个瞭望台,距离公益机构的办公地不远。我到茅草屋时,有两个10岁出头的小女孩正在玩耍。因为上午陪她们打过一会羽毛球,她们认得我,看到我时也没拿我当“外人”,继续玩她们的。

山脚下是零星分布的民居,一条曲折的小河流向视线尽头层云叠嶂下的群山。距离这里最近的城市40公里,距离另外一个国家不到50公里。

“你怎么不说话了,发什么愣呢?是不是想你的情儿了?”小A嬉笑着问小B。

看到我的目光转向她们,小A向我解释说,小B喜欢同班的一个男生,但那个男生喜欢另外村子的一个女孩。

“才不是呢,你瞎说!”小B尖叫着反驳。

“哥哥,你知道光头强吗?”小A随后又问我。

我说是不是动画片里的那个人物,她说不是,“光头强”是一个光头的叔叔,在这里待过一段时间,后来逃跑了。

说完,小A用手去咯吱小B,用恐吓的语气开着玩笑“光头强又回来啦!”。

小B似乎不太喜欢这个玩笑,和小A扭打在一起,然后俩人追逐着跑出了茅草屋。

别随便管别人叫“爸爸”

这个“光头强”到底是什么人?勾起了我的好奇。

下午和机构的主理人聊天时,我向她问起了“光头强”。

“光头强”是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没有正经工作,游手好闲,靠行骗为生。他常年行走江湖,锻炼了一身演技。几个月前他来到这个大山里,表示要在机构做志愿者。因为没有头发,所以孩子们都管他叫“光头强”。

光头强表面敦厚老实,和蔼可亲。私下里,一直“训练”着几个山里的小女孩,其中就包括小B。他“训练”的方式是,让小女孩们在老师不在的时候,直接管他叫爸爸。在培养关系的过程中,他还经常给小女孩们糖果,作为奖励。

这家机构虽然地处偏远山区,但因为名声在外,所以常年有对外合作,来做志愿者的大学生也很多。“光头强”通过花言巧语的哄骗,和先后来实习的两个女大学生成为恋人,且都发生了关系,并在俩人离开后继续同时保持交往。

骗色对于光头强只是锦上添花,他的主要目的还是伺机骗钱。大学生女友离开后,他不断和对方借钱。他还盯上了公益机构的越野车。他几次试探,没有得手,引起了老师的警觉。

一次集体的外出活动,光头强按照自己事先的计划,把老师和孩子们支开,打算驾车逃跑。所有防备的老师打电话报了警。光头强发现败露了,弃车而逃。他之所以能够顺利逃脱,完全得益于,小B的通风报信。小B已经成功的被“驯服”了。

回到山里,老师反复给小B做工作,都不能把小B往外拐的胳膊肘给掰回来。小B不能接受“爸爸”是个坏人,她相信“爸爸”一定会回来。

很长时间的讲道理和心理建设后,小B都走不出“爸爸”是坏人的阴影。

在光头强逃跑后,老师给他的两个大学生“女友”打电话,两人也是完全不相信事实。后来光头强持续和她们借钱,她们有所觉察。

别随便管别人叫“爸爸”

在男孩眼中,爸爸是儿时的榜样,长大后要成为的男人;在女孩眼中,爸爸是她幼年的依靠,未来想要嫁人的标准。所以,爸爸的形象,爸爸的所作所为,爸爸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都非常重要。

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维度中,叫爸爸”不局限于儿子和老子的亲属关系,而是适用于社会关系中的行为。

在古典文学中,“爸爸”早就另有所指。在《金瓶梅》里,潘金莲向西门庆撒娇时有诸如此类的表述:

“达达(爸爸),你只顾扇打到几时,只怕和尚听见,饶了奴,快些丢了罢。”

“我的达达(爸爸),你今日怎的这般大恶!险不丧了奴之性命。”

《聊斋志异》中邵九娘在听到隔壁闺房密语“郎罢”(爸爸),则嫉妒得当场昏了过去。

别随便管别人叫“爸爸”

最近十年互联网的深度社交和泛娱乐化,发展到了“爸爸”遍地都是。老板爸爸、甲方爸爸、业主爸爸、用户爸爸、客户爸爸,这个爸爸,那个爸爸,有钱就是爹。沉溺于网络让人们的语言能力不断退化,网络流行语对于缺乏判断力、语言匮乏的人群毫无抵抗能力,把跟风当时尚。

这种带着消极的调侃和自我人格矮化之外,你频繁叫“爸爸”的时候,一种服从的“驯化”可能已经不知不觉建立起来。这种驯服渗透到社交中,形成畸形的依恋,渗透到消费中,形成对品牌的信仰。

没有自尊,除了被虐待和被消费,谁会真正尊重你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聊斋志异   爸爸   茅草屋   山里   光头   俩人   社交   志愿者   公益   随便   距离   老师   机构   孩子   大学生   喜欢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