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的各种“闷”其实都是这三种情况

助听器的耳模或定制式助听器插入后堵住外耳道,使用者听自己说话的声音会有低频增强的感觉,也常抱怨自己说话有回音,像在桶里说话,所以低频好的听损者有明显的堵耳感觉。

助听器的各种“闷”其实都是这三种情况

1. 戴着感觉耳朵“闷”

作为验配师,你需要询问用户正确地描述对声音的感觉,首先判断出用户到底是戴着耳朵“闷”,还是听着感觉“闷”。

验配师可以这样询问用户,“您是听我说话的时候觉得我的声音发闷,还是没声音的时候觉得发闷?”。

助听器的各种“闷”其实都是这三种情况

询问的第一目的是判断出听声音“闷”,还是戴着感觉耳朵“闷”,但声音听起来是好的。如果是后者,那么通常可以考虑如将定制机外壳或BTE耳模打磨小些(尤其是耳道部分),通气孔加大些,调整出声孔或通气孔方向对准鼓膜……将具体情况描述清楚并交厂家修改或重新制作。

助听器的各种“闷”其实都是这三种情况

2. 听别人讲话声音“闷”

如果听得“闷”,那么,是听自己讲话“闷”,还是听别人讲话“闷”?这是验配师需要第二判断的。如果用户觉得听别人说话感觉闷,听自己讲话感觉还好,

此时,验配师需要自己先听一下助听器,判断声音是否正常,麦克风或受话器或BTE的导声管是否被堵、受潮,如果是,首先需要进行清理或除湿。

排除堵塞、受潮问题,用户仍觉得听别人讲话声音“闷”,这通常是调试的问题。进一步针对助听器的频响调整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如低频增益太大时,降低低频增益;高频增益偏低时,提高高频增益;声音偏小时,提高整体增益;增加大声输出,扩大动态范围;减小压缩比,提高压缩拐点,以放开压缩……

助听器的各种“闷”其实都是这三种情况

3. 听自己讲话声音“闷”

如果不是戴着感觉耳朵“闷”,也不是别人讲话感觉“闷”,而是自己说话时觉得“闷”,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堵耳”。“堵耳”指的是当耳道被助听器或耳模堵塞时,使本可以通过耳道泄露的低频信号被“堵”在耳道内,听声感觉空洞、发震,自己说话、咀嚼或吞咽时尤为明显。通常低频听力损失较轻的用户感觉“堵耳”更明显,但也有小部分低频听阈超过60dB的用户抱怨“堵耳”,这通常与个体对“堵耳”的敏感程度有关。此时,许多验配师通常会选择“降低频、升高频”,要注意的是降低频应以不影响聆听为好。

由于每个人对堵耳的敏感性、适应性不一,对于定制机堵耳严重的,通过上述方法仍不能解决的,可以选择专为堵耳用户设计的开放耳助听器。

助听器的各种“闷”其实都是这三种情况

影响助听器佩戴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总结有两大方面因素:
 第一,患者方面的因素。患者听力损失的性质、程度、年龄、教育程度、生活环境、对助听器的期望值、周围人对助听器的看法;

第二,助听器方面的因素。助听器的线路、性能、外观、功率、是否双耳佩戴、验配师的调试水平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助听器   听阈   通气孔   外耳道   增益   低频   听力   耳朵   程度   说话   因素   声音   讲话   感觉   情况   数码   用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