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买100个明星素颜照”,整治隐私泄露迫在眉睫

要说有什么八卦值得“炫耀”?

那可能明星素颜照最具“诱惑力”......

近日,在追星族、代拍、黄牛聚集的微信群里面,出现了许多明星的打包素颜照。


”1元买100个明星素颜照”,整治隐私泄露迫在眉睫


关键只要2块钱,就可以买到70个当红明星的证件登记照。甚至在微博某卖图的超话中,还有人1块钱打包出售100个明星素颜照片。


”1元买100个明星素颜照”,整治隐私泄露迫在眉睫


虽然钱少,但是量大。想想那些当红明星动辄几百上千万的粉丝,这简直就是暴利啊......


”1元买100个明星素颜照”,整治隐私泄露迫在眉睫


这些照片来源于一款名为“健康宝”的小程序。


健康宝里面记录了用户的各种资料,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正脸照、核酸检测机构、检测时间等各种隐私信息。


”1元买100个明星素颜照”,整治隐私泄露迫在眉睫


那这些隐私照片是怎么被泄露的呢?


有人发现,在健康宝小程序中,只要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就可以查询到指定人的健康宝信息,无需再进行人脸识别。


emmm......这好像是很多小程序或者APP的正常流程啊?


”1元买100个明星素颜照”,整治隐私泄露迫在眉睫


但其实,这使用这款健康宝小程序的待查功能时,是需要进行人脸识别认证的。


据北京市政府官网介绍,健康宝的待查他人健康状态功能需要在填写他人身份信息后,通过待查人的人脸识别认证,才能进行下一步。


”1元买100个明星素颜照”,整治隐私泄露迫在眉睫


如果被查人之后在自己或其他账号生成新的健康状态后,前面的查询结果就会自动失效。


关键,健康宝的待查功能初衷是为了解决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出行不便的问题。没想到,却成为了隐私泄露的根源......


”1元买100个明星素颜照”,整治隐私泄露迫在眉睫


近几年,关于人脸识别的话题在网上引发层层热议,大家的讨论也从刚开始的“人脸识别技术是否安全”,慢慢演变为“人脸识别数据保存是否安全”。


这也让果核想起了前段时间关于“济南一男子为了躲避人脸识别,戴头盔看房竟比别人多省30万”的新闻。


”1元买100个明星素颜照”,整治隐私泄露迫在眉睫


原来,多家售楼处都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就是为了分辨客户是“生客”还是“熟客”。并且这两者之间买房还存在数十万元的价差。


网上也有很多文章表示,只要购房者第一次到访项目,或者说此前没有被摄像头拍到过,并且当场下单,各种折扣算下来可以少花30万。


”1元买100个明星素颜照”,整治隐私泄露迫在眉睫


而此时,大多数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还有人脸识别的存在,最终只能沦为别人“刀俎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这些,都只是人脸识别系统普及的冰山一角。


如今,人脸识别技术已经遍布我们的生活。小区门禁、超市的刷脸支付、健康码认证、银行的各种业务等都涉及到了人脸识别。


”1元买100个明星素颜照”,整治隐私泄露迫在眉睫


但人脸识别真的安全吗?


比如现在很多人脸识别认证需要用户配合作出点头、摇头、眨眼、张嘴等动作,待系统确认是本人时候,就会通过认证。


但这些动作其实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模拟出来的。只需要一张照片,就可以实现人脸识别认证秒过。


果核在百度上搜了一下“人脸识别破解”,没想到还真出现了许多的教程,其中还有投放这类广告的公司......


不得不感叹,百度真是什么活都敢接啊!


”1元买100个明星素颜照”,整治隐私泄露迫在眉睫


而且在今年7月,警方也曾抓获一个利用人脸识别认证犯罪的黑产团伙。他们先通过黑市购买别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和头像照片等隐私资料,然后利用软件和3D建模、渲染等操作让照片上的人“动起来”。


”1元买100个明星素颜照”,整治隐私泄露迫在眉睫

”1元买100个明星素颜照”,整治隐私泄露迫在眉睫


最后再通过“特殊处理”,让手机在进行识别时弹出“选择媒体”的模块,成功“骗过”摄像头。


”1元买100个明星素颜照”,整治隐私泄露迫在眉睫


只能说,人脸识别早已催生出一条灰色产业链了。


不过,攻克和破解人脸识别技术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甚至还需要找到合适的人、并了解和掌握他的个人信息。


而和这一点比起来,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人脸识别数据在采集、保管和使用过程中的大规模泄露问题。


这背后的公司,或许早已熟知我们的生活习惯、消费水平、社会关系等隐私信息。就像这次的健康宝明星照片泄露事件一样,有价值的就会被打包在外网出售,没有价值的那更是一抓一大把。


”1元买100个明星素颜照”,整治隐私泄露迫在眉睫


在大数据“杀熟”的今天,我们还要怎样保护好个人的隐私信息?


虽然近些年,国家网信办发布了许多关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条例,在条例中也明确对数据的采集、保存等规定。


还有在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民法典》中也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不得实施可能破坏他人隐私和隐私权的行为”。


但光是有法律还远远不够,有法可依还需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个人信息泄露、违规买卖泛滥,其根本原因还是违法成本低、惩戒力度不够。


呼吁监管的话,果核不想再多说了!只是希望我们的隐私信息别在大数据的潮流中“裸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生客   果核   隐私   明星   迫在眉睫   块钱   摄像头   隐私权   姓名   功能   照片   程序   数据   数码   健康   技术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