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惹争议!到底该不该下架?

你用支付宝存过定期吗?


果核说的可不是余额宝哦,而是在支付宝上购买定期存款产品


“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惹争议!到底该不该下架?


12月18日,支付宝针对未持有互联网存款的用户,下线了银行存款产品。


并且,继支付宝之后,腾讯理财通、京东金融、携程金融、滴滴、陆金所、美团、360、度小满等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也陆续下架了其原有的互联网存款产品。


“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惹争议!到底该不该下架?


这个存款产品不是我们平常说的余额宝等,而是银行推出的定期存款,只不过是委托给支付宝这种第三方平台代为销售


消息一出,瞬间就登上了微博热搜。


“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惹争议!到底该不该下架?


而下面的评论基本也是两边倒......


支持的一方拍手称赞,表示早就该清理了,因为这些钱最终只会进入资本家的口袋。


“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惹争议!到底该不该下架?

“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惹争议!到底该不该下架?


而反对的一方却不太赞同,他们觉得以后银行就是老大了,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后,老百姓就只能去银行买低利率的产品。


“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惹争议!到底该不该下架?


甚至还有人觉得这是在打压蚂蚁集团,不是一件好事.....


“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惹争议!到底该不该下架?


果核觉得这位网友可能是没有仔细看新闻,这次除了支付宝以外,还有10余家互联网金融平台都被点名了。


不过,也有许多网友早已看清楚了资本家的嘴脸。比如下面这几位:


“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惹争议!到底该不该下架?


至于孰是孰非,果核不好评判。只是有些东西,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清楚。


比如,监管为什么要怎么做?

1、利率不等,扰乱市场秩序;

自从鼓励资金脱虚向实、降低融资以来,国内市场化利率水平一直稳步下行。传统金融市场上银行存款利率一年比一年低,但为何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存款产品利率却还是那么高?


难道就是因为它拥有互联网基因吗?


“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惹争议!到底该不该下架?


同一个银行的同一款存款产品,因为展示在不同平台而拥有不同的利率,这听起来简直就是在开玩笑嘛!


难不成,存个钱还要看自己的运气好不好?选没选对存钱的地儿?这对消费者来说太不公平了。


“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惹争议!到底该不该下架?


换句话说,这就是在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很明显是不符合监管要求的。

2、增加中小型银行金融风险;

如果你仔细看过支付宝里面的存款产品,那你就会发现很多都是来源于一些像华通银行、华瑞银行一样的中小型银行。


有些银行甚至你可能都没有听说过......


“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惹争议!到底该不该下架?


在互联网背景的催化之下,银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这对于本就缺乏竞争力的中小型银行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那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呢?

多吸收点存款呗!


“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惹争议!到底该不该下架?


要知道,银行主要就是靠吸收存款,然后以高于存款的利率放贷来赚取中间的“差价”。

特别是每个季度的月底,那简直是银行人的噩梦。为了完成存款任务,银行人的头发都要被薅秃了.....

所以,在银行圈里也一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一人在银行,全家都在忙!


“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惹争议!到底该不该下架?


这些也足以证明了,存款对于银行的重要性。

那中小型银行如何快速的提升存款呢?

那就是借助第三方金融平台,用更高的利率吸引用户存钱。

据第一财经报道,华通银行2018年全年末客户存款规模约为14.36亿元,2019年末,存款规模飙升至70.77亿元;而华瑞银行2018年存款8831.3万元,2019年末,个人定期储蓄存款余额升至60.61亿余元。


仅仅一年的时间,存款余额增长了几十倍......


“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惹争议!到底该不该下架?


虽然收入增加了,但风险也变高了。


比如,这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卖这些产品时,都会突出“有保障”、“保兑付”等优势。只要客户存款在50万以内,基本不用考虑平台风险,只需要看哪家平台的利率高就行。

那么问题就来了!

这些平台的用户几乎来自于全国各地,一旦发现别家平台的利率更高,就可以随时提款走人。


如何留住用户?那就只有推出利息更高、风险也更高的存款产品。等到资不抵债的那一刻,银行就只能申请破产了......


“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惹争议!到底该不该下架?


而这一切的一切,监管都看在眼里。

12月15日,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在第四届中国金融论坛发表演讲,点名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表示该产品的流动性特点有别于传统储蓄存款,给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带来新课题;强调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此类金融业务,属“无照驾驶”的非法金融活动,也应纳入金融监管范围。


“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惹争议!到底该不该下架?


并且,他还提到了这些问题:

  1. 部分银行通过分段付息等方式变相抬高存款利率,扰乱存款利率市场机制;
  2. 高风险银行通过互联网平台吸收存款,饮鸩止渴,流动性隐患突出;
  3. 中小银行高息吸收存款必然追求高收益资产,匹配高风险项目,导致资产端风险增加等。


你看,这些问题不就是刚刚我们说的么?

其实,监管下架这些存款产品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避免“包商银行事件”再次上演,将这些金融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所以,别再说什么银行只能提供低利率的存款了,因为这是市场环境决定的。当然,这也和资本家们疯狂提高杠杆率脱不了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存款   果核   产品   资本家   流动性   余额   年末   市场秩序   利率   金融风险   风险   银行   金融   用户   数码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