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英苏碰壁,美国撤军,阿富汗为何被称为“帝国坟场”?

人文地理:英苏碰壁,美国撤军,阿富汗为何被称为“帝国坟场”?

文/思思

阿富汗,全称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是位于亚洲中西部的内陆国家。其领土面积约为64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在3600万左右。按照人口和国土面积来说,阿富汗其实不是一个小国。但实际上,阿富汗的年度人均GDP才只有520美元左右。从近代开始就始终饱受战争困扰,百科中直接把它称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很多人也许还不知道,阿富汗也是中国的邻国。在当今以和平为主基调的国际形势下,阿富汗似乎显得格格不入。很多人对于阿富汗的认识,并不是因为它的文化、经济,而是阿富汗的战争。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阿富汗在世界战争史中,却是鼎鼎大名的“帝国坟场”。

葬送在阿富汗这块土地的超级帝国数不胜数。从古代的大唐,到蒙古铁骑,再到后来的英国、苏联,最后是目前的美国。每一个国家都在阿富汗吃足了苦头,苏联甚至在从阿富汗仓促撤兵之后就此解体。面对一团乱麻的阿富汗,如今的美国也终于要从阿富汗彻底撤兵了。僵持了将近二十年,不是美国的能力不够,而是“帝国坟场”真的名不虚传。

本文,我们不谈政治,单纯的从地理角度来科普一下,阿富汗为何被称为“帝国坟场”?又为什么会让一个一个的超级大国折戟沉沙?

人文地理:英苏碰壁,美国撤军,阿富汗为何被称为“帝国坟场”?

一、阿富汗为何被称为“帝国坟场”?

在了解阿富汗为什么会被世界各大国不断钟情时,我相信大家对“帝国坟场”的彪炳战绩更感兴趣。所以我们就先来看第一问题,阿富汗为何被称为“帝国坟场”?

阿富汗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地处中亚、南亚、西亚的交汇处,位于亚洲的十字路口,各大帝国想要辐射自己的影响力,就会试图染指阿富汗。这是世界级的四战之力,也铸就了它“帝国坟场”的威名。

(1)大唐帝国折戟沉沙

古代时候,地处中国的唐帝国就曾在阿富汗折戟沉沙,因为当时的阿富汗北边是突厥等游牧民族,南边则是印度半岛诸国,西边是通往波斯大食的道路,而挡在大唐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国家就是阿富汗。

天宝年间,高仙芝率军从安西出发,与阿拉伯军队在恒罗斯河两岸相持五日,遭遇叛变,高仙芝大败,只剩数千人逃回大唐。之后安史之乱爆发,唐帝国再也无力控制此地,西域诸国尽皆归于阿拉伯,中亚地区才逐渐伊斯兰化。

(2)蒙古帝国四次远程

蒙古帝国远征西域的第一次大败,就是在阿富汗。之后更是前后四次出兵,终于攻克,但能前后抵挡多次蒙古大军,这在西域诸国来说,可以说得上是首屈一指。也从侧面反映了阿富汗的难啃。

(3)英国的三次入侵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英国殖民者为了与沙俄争夺中亚控制权,决定入局中亚,妄图强行将阿富汗纳入自己的怀抱。当时的英国带着世界最先进的火炮技术,先后在1839年、1879年、1919年三次入侵阿富汗。然而,当时最强大的日不落帝国,三次入侵却均以失败告终。1921年11月22日,英阿签订和约,英国承认阿富汗独立。

(4)苏联出兵

上世纪,苏联为了获取南下太平洋的通道,借助普什图斯坦问题,在阿富汗策动政变,试图吞并。然而,苏联很快就陷落在阿富汗的游击泥潭当中。从1979年开始出兵到1989年彻底退出(狼狈逃离),历时九年,苏联先后有150多万官兵在阿富汗作战,累计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200多亿美元)。而正式因为这场战争,强极一时的苏联很快分崩离析,被迫解体。阿富汗的“帝国坟场”之名,名副其实。

(5)美国反恐

1997年,塔利班政权基本占领阿富汗全国,但暴力恐怖事件却不断。“911事件”爆发后,美国总统布什决议消灭幕后黑手及其同盟者塔利班武装,北约国家派遣军队驻扎阿富汗。然而这场持续了十八年的战争,美国除了付出美元和美军尸体外,仍然未能彻底掌控局面。

美国国防部数据显示,自2001年以来,已有2442名美军士兵在战争中丧生,20666人受伤。在阿富汗的这场战争中,美国花费了超过了两万亿美元。如今美国撤出阿富汗,其结果到底是胜利还是失败,大家自然也能看清楚。

人文地理:英苏碰壁,美国撤军,阿富汗为何被称为“帝国坟场”?

二、阿富汗什么会让众多大国折戟沉沙?

看到这里,你也会疑惑,阿富汗真的这么厉害吗?答案是确实难搞。一次是偶然,但每次一都被拒入泥潭,就不是偶然了。我们从地理和人文科普的角度,来看看阿富汗的难缠之处。

(1)天时:道义

中国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而入侵阿富汗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人和。纵观人类的历史,不论是多么强大的帝国,

但凡侵略战争都不得人心,最终都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但凡侵略战争都不得人心,最终都难逃失败的命运。而葬送在阿富汗“帝国坟场”的大国们,恰恰或多或少都有入侵的嫌疑。

(2)人和:军阀治国,彪悍善战

阿富汗其实没有一个相对集权的政府,它的政府很不稳定,可以说是一种部落联盟。东北部山区塔吉克人占据阿富汗30%的人口。中部高原则是蒙古后裔,占据10%的人口。南部和西部则是普什图人,占据40%的人口,剩余则是其它民族。

这些民族互相通婚,打打谈谈,桀骜不驯,彪悍善战,关键还没什么油水可以抢。复杂的割据局势,会带来一个好处,那就是侵略者根本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代言人或者盟友(傀儡)。对于阿富汗人来说,好斗勇武,热衷反馈,你很难辨别哪些人是平民,哪些是军人。而时刻紧绷的神经,一不小心就被袭击的恐怖,让很多英美军人因此崩溃。

(3)地利:高原多山

阿富汗境内多山,高原和山地占全国面积的4/5。这导致很多热武器无法达到预定的效果,枪炮的优势没有那么巨大。阿富汗整体上高原气候,很多不适应的人还会有高原反应。冬夏温差巨大,夏天高温能达到49℃,冬天严寒,这种天气会让入侵者战斗力大减,非常不利于大兵团的行动,但是便携式武器却十分好用。高原反应,极端环境,再加上山地严重,后勤运输困难,这不就是游击战的天然场地吗?所以,无论是英国、美国、苏联,都有有劲使不出的感觉。

人文地理:英苏碰壁,美国撤军,阿富汗为何被称为“帝国坟场”?

三、结语

也许你会感慨,阿富汗如此难啃,为何还会有一个又一个的大国前赴后继?

没办法,所处位置太重要,地处中亚、南亚和西亚交汇处,自古就是东西方陆路交通枢纽,被称为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不管谁想走出去或走进来,都不可避免地要经过阿富汗。

不起眼的小国,却占据了亚洲心脏这个极其特殊的位置,其命途多舛也就不难理解了。不管阿富汗人愿意不愿意,只要大国之间的博弈斗争不停歇,和平发展就难以实现。而这种环境下的成长起来阿富汗人,让自己变得桀骜好斗,彪悍善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写文不易,欢迎点赞,关注,转发,评论,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阿富汗   坟场   帝国   多山   美国   塔利班   中亚   西域   折戟沉沙   苏联   蒙古   大唐   人文地理   英国   高原   战争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