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长”“拉皮”“大屏幕”,A级车增肥是市场需求还是虚胖?

近年来,在平台化造车的技术推动下,汽车行业内的技术壁垒正在逐步消失。汽车同质化现象也开始变得严重,从早期的两箱变三箱,到如今的双车战略。一些厂家推出的各类车型不仅产品力大同小异,车身尺寸相差无几,甚至除了车标品牌之外。很难区分这些车款的区别,这也让消费者在购车选择上变得更加困难。

目前来看,A级车阵营依然是各大厂家决力的主战场。而一些企业也为了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不再甘于同级竞争。开始通过加长尺寸,增加配置等方式打造A+级概念。单一品牌产品系列正在走向同质化。这样的背景之下,拉皮增配这样的新瓶装旧酒的产品布局,是厂家的一厢情愿还是市场的真实需求?在A级和A+级这个各家车企必争的细分领域,车企又该如何打破同质化趋势,从而占据竞争优势呢?

“加长”“拉皮”“大屏幕”,A级车增肥是市场需求还是虚胖?

双车战略,实际分广义和狭义。广义上的双车战略,实际就是同一企业开发,源自同一平台或同一底盘的同一款车型,但是挂着不同的标识。在设计,造型上的略有区别,分别呢投放到市场进行销售。狭义的双车战略就是同一款车的不同版本和型号。这个现象在国内市场非常常见,这也是由于国内的市场潜力非常大,消费者人数众多这个原因所致。大家都是希望在市场上多一个抓手,多一个产品,以赢得了更多的消费者的认同和市场份额。

这样的做法在A级车市场将会变得更加普遍。双车战略可能还好,像加大增肥有明显的像A级车倾斜的趋势。因为加大增肥实际原来是源于更高级的行政座驾。比如说奥迪A6和大众的帕特特,因为他们来到中国市场的初期都是作为行政商务的接待用车,为了体现后部空间的宽敞和舒适,不同程度对车身进行了改造。这两年,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需求的旺盛。加大增肥的现象也向最普遍的a级车的销售市场和suv领域延伸。这样的做法消费者很乐于接受,因为国内的消费者和北美的消费者具备同样的气质,喜欢大车。

“加长”“拉皮”“大屏幕”,A级车增肥是市场需求还是虚胖?

A6L

从08年以后中国车市迎来了黄金十年。这个双车战略和加大增肥的现象非常普遍,实际双车战略运营的比较好的是大众,丰田和本田这三家。大众又是其中的鼻祖。最早大众双车战略并没有像现在这样严重,当时比如说在上海大众投产桑特纳,它属于B级车。而同时代呢,在一汽投产的捷达呢是一款典型的A级轿车,两个车不是属于一个产品级别的,但是到了刚才我们提到的黄金发展的这十年,企业出于市场角度的考虑,桑特纳和捷达就完全变成了双胞胎。

那对于车企来说,这样的双胞胎和多胞胎的出现。有没有一定的副作用?肯定是有的,而且这两年显现的就比较明显了,刚才说的双车战略也好,加大增得也好,它可能更适用于增量市场。从去年甚至前年开始,中国的车市已经进入了饱和的状态,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过多的附加值不高的这种产品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包括市场的拓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加长”“拉皮”“大屏幕”,A级车增肥是市场需求还是虚胖?

UR-V

“加长”“拉皮”“大屏幕”,A级车增肥是市场需求还是虚胖?

冠道

增量市场的时候,可能大家很欢迎,但是我们在逐渐的转型到一个存量市场。接下来,当大家发现很多的这个双胞胎,多胞胎的差别都不大的时候,就会转身去选择其他有个性的产品,那时价格战会再次成为车企主要的竞争手段。最典型的像本田一款中型SUV。在广汽本田生产的叫冠道,在东风本田生产的叫URV。实际两款车从产品力来说都是不错,但是消费者选择起来就不知道差距在哪。更有甚者像现代汽车,我觉得在中国的产品投放战略也是一个奇葩。现代汽车在中国仅仅有一个合作伙伴,就是北京现代。本身来说这应该是形成合力的一个优势,但是现代汽车在自身的产品序列中有很多的双胞胎车型,比如说他的suv系列ix25和这个昂希诺实际就是一款车。ix35和途胜实际也是双胞胎兄弟,消费者选择的时候不知道这个产品的细节差距在哪,最后陷入了内部的价格战。而且最奇葩的是现代汽车的伊兰特,本身是一款经典车型,在北美市场卖的也非常不错。但是在中国市场演变成四代同堂同时销售的这种局面,消费者就非常蒙圈了。不知道这个产品的细节差距在哪,所以在存量市场的当下,这种现象必定的会引发企业内部的很多内耗。对企业来说我觉得是弊大于利的。

“加长”“拉皮”“大屏幕”,A级车增肥是市场需求还是虚胖?

伊兰特四世同堂

但是现在随着汽车生产技术的成熟,一家车企推出新品,如果说非常受欢迎的话,其他的车企可以快速的迎头赶上。那么在同质化盛行的今天,车企又该如何突围呢?

我觉得企业应该适当的做做减法。所以在存量市场的当下呢,我觉得要讲究优生优育。最典型的例子,如东风日产的轩逸,这款车,日产也不讲究什么以往在营销上的这些词汇了,什么技术日产这些东西,而是打造一款适合最广泛的年轻中国消费者需要的精致的廉价车,那么轩逸的推出可以说是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几年来车市常青树朗逸的一个垄断。一举拿下来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冠军。

“加长”“拉皮”“大屏幕”,A级车增肥是市场需求还是虚胖?

各大主流汽车企业正在加快向模块化平台方向的发展。尽管这样的变革提升了行业迭代升级的速度,但是也缩小了品牌和产品序列之间的差异。尽管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从增量到存量的过渡期,但是每年增购,换购的规模依然可观。未来车企要想提高市场竞争水平,避免同质化。能否在生产过程中求同存异或许将成为摆脱低水平竞争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特纳   拉皮   捷达   虚胖   本田   存量   大众   同质   增量   大屏幕   双胞胎   中国   现象   消费者   战略   市场   产品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