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出台,不得随意采集人脸信息透露了什么?

据天津市人大官网消息,2020年12月1日,天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其中明确禁止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采集自然人生物识别信息。该《条例》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公共信用信息提供单位按照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收集、使用自然人信用信息,应当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本人同意;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对于市场信用信息的采集。


《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不得采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识别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在天津之前,10月26日,《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提请杭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其中明确规定,禁止强制业主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方式进入小区。


在更之前的10月2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后,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草案》共八章七十条,明确法律的适用范围,聚焦个人信息保护的突出问题,确立以“告知-同意”为核心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落实国家机关保护责任,严格要求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草案》明确定义个人信息时,不仅强调了对个人信息的权益保护,也要求对个人信息的合理、规范化运用。截至2020年3月,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9亿,在超300万个应用程序之下是一个庞大的“大数据帝国”,《草案》的出现不但能保护这9亿网民,亦向“大数据帝国”的野蛮生长提出合规要求。


《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出台,不得随意采集人脸信息透露了什么?



无论是《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还是《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都提出了一个受人关注的社会性问题,那就是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这里就不得不说下人脸识别了。


人脸识别通过智能终端所拍摄到的图像视频等数据,经过预处理之后,在云服务器内对事先采集和存储的人员照片的面部特征进行比对,比对成功即为识别成功。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人脸检测,对五官进行一些关键点的定位,然后提取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人脸特征,最后进行一个相似度的比对,从而得到一个人脸识别的结果,也就是判断“刷脸”的是不是你本人。


《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出台,不得随意采集人脸信息透露了什么?


问题来了,要对人员照片进行比对,那就势必要存储脸部照片,这也就是势必增加了用户个人信息被泄露和盗用的可能性。


此外,稍加技术修改的图片就能骗过某些App的人脸识别系统,通过人脸识别的活体检测。例如你盗取别人的照片,套在自己脸上,再加一些技术修改添加特效,完成眨眨眼、张张嘴等动作,某些人脸识别系统就会把你判定为那个人。而且这些技术修改并不困难,市面上很多用于娱乐的App就能做到。这不免让很多有心人瞄上了,使用这些取巧的手段和人脸识别的漏洞去做违法的事情。


《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出台,不得随意采集人脸信息透露了什么?


就算这个漏洞能够修复和完善,人脸识别也始终面临一个巨大的信息安全问题。每一张脸的生物特征都会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而被收录进人脸信息库。这样一个庞大的信息库,如果没有强大的信息安全技术去保护它,而造成信息泄露,信息被滥用,后果将不堪设想。



与人脸识别同为生物识别的虹膜识别,虽然也是通过终端拍摄图像数据,在后台实现比对,但是虹膜照片会以一串代码的形式在后台进行存储,拍摄到的虹膜照片同样也被处理成为一串代码,与后台的代码进行比对。即使你的虹膜图像被窃取,也只是一串无用的数字,无法挪作他用。


《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出台,不得随意采集人脸信息透露了什么?


除了有关部门,其他单位在采集到虹膜信息之后,即刻会将虹膜照片转换为代码,并不会在任何地方存储虹膜照片。从而,在技术方面,想要泄露和盗用个人信息是基本不可能了,个人信息很好地得到了保护。


《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出台,不得随意采集人脸信息透露了什么?

可将虹膜照片转换成代码的虹膜识别门禁




另外,虹膜、人脸、指纹、DNA等所有生物信息的采集与依法授权使用以及居民身份识别、认证系统的建立与管控,是国家最重要的公权力,这关系到国家安全、公众安全、人民群众经济社会生活安全。随着IT与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一些企业、机构乃至个人,特别是垄断性互联网平台企业,凭借高科技对这一公权力非法侵犯与商业化滥用,使国家与人民群众的安全蒙受损失。制止企业与个人把国家公权力变成牟利工具,亟须在“十四五”启动数字化的第三代身份证国家工程,建立居民身份识别国家统一认证系统,并加强对居民身份识别、认证的法治化治理。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IT与互联网广泛应用背景下居民身份识别认证领域滋生的风险,加强居民身份识别、认证法治化治理,所有单位与个人,都要依法、合规、授权使用居民身份识别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天津市   公权力   条例   信用   杭州市   虹膜   自然人   信息   草案   随意   居民   身份   单位   代码   生物   照片   社会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