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形势变化,印度扳回一局,谨防洞朗事件结果再次发生

对于8月底中印最新冲突中,印军入侵 班公湖 南岸和热钦山口一事,网络上很多网友很生气,有些失望,一些相关专家也比较有意见。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事情还没有那么坏。

我们先根据最新消息,看下这次事件的过程:8月29日晚至30号凌晨,印度以“中方将坦克部队驻扎在了丘舒尔对面的摩尔多瓦,试图侵犯印度控制线”为由,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手段,派遣部队侵入班公湖南岸附近,并占领了一些高地。印方派遣的这支部队比较特殊,是一支隶属于印度情报机构,由流亡藏人组成的边防部队;其总部在查克拉塔,番号为维卡斯团。

中印形势变化,印度扳回一局,谨防洞朗事件结果再次发生

印军这次行动的部队

在印军占领的山头中,有一个地方叫“黑顶”,我军并没有常驻部队,但是在上面设置了监控设备。在这些监控设备的帮助下,前面我军多次阻止了印军试图越界的行为。而这次印军属于偷袭,占领山头后,拆除了这些设备。根据印方说法,其间我军试图阻止,但由于印军准备充分,人数众多,没有成功。印方称,这是印军自1962年以来,首次占领附近区域。

从印方说法看,附近区域不属于争议区里双方互相进入的“模糊地带”,属于我们原本的实控区。因此,对于这次行动的成功,印军、印媒、印度人非常开心,犹如打了胜仗,在国际网络上十分得意。

中印形势变化,印度扳回一局,谨防洞朗事件结果再次发生

从实际情况下,印军这次确实得手了,不过整体情况并没有那么恶劣。之前我们多次提到,对于这次印度在争议地区印度实际控线以内大肆修建道路、桥梁的问题,我们采取了“前沿推进、去除模糊地带”的方针,占领了一些原本中印双方军队同时进入巡逻的模糊地带,将我军的实控范围向前推进了。这方针一方面是对2017年洞朗事件中,印军进入我方领土,阻止我军修路的回应,一方面也是减弱印军在争议地区基础设施大幅度提升后,对我军的威胁。

在5、6月份的两次冲突后,印方一直要求我们退出这些模糊地带,恢复原本的状态。但是,这个要求被我们拒绝了。这也是双方一直谈判,但进展不大的原因。对此,印军前面称,如果谈判没有结果,对中方采取军事行动就会被摆到桌面上——显然,印军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直接采取行动了。

中印形势变化,印度扳回一局,谨防洞朗事件结果再次发生

印度依然在不断调兵中

所以,整体来看,这次冲突的过程是,印度在争议地区大肆基建,破坏边境局势,我方果断出手,部署前移,先行得分。印军看到谈判无果,蓄谋反击,扳回一局。了解了这样一个过程,很多人是不是就能稍微消一消气?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的是,我们前面占领的,是原本我们声称在我们实控线内的模糊地带,而印军这次占领的,是我们原本实控,印军62年后从未到过的区域。所以,印军这次行动的性质是恶劣的。所以,我国才说印方这次“严重侵犯中方领土主权、背信弃义”这样的重话。

至于印军为什么在5、6月份两次冲突中,均丢盔弃甲、大败而归的情况下,依然敢于主动侵犯我方,可以看下我们上一篇文章,里面有详细说明。整体来说,印军现在不怕我们,印度现在就是要趁人之危,就是在主动挑起摩擦,恶化中印关系,从而谋取国内、国际,领土、政治、经济方面的利益。中美关系恶化不停,印度对我们的挑衅就不会停止,除非遇到强势打击。如果我们还只是规劝印度“要维持中印友好关系,主动退出占领区域”,无异于自说自话,对牛弹琴。对牛弹琴不是牛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反制行动。

中印形势变化,印度扳回一局,谨防洞朗事件结果再次发生

我军对印度还有多少威慑力?

如果我们观看本轮冲突的整个过程,就会发现,几次冲突都是印军主动进入我方实控线内,主动殴打我方人员,然后被我军反击的过程。虽然印军前面两次失败了,但我们可以看到,印军敢于侵犯、敢打、敢于报复的意志。而我方,却似乎缺乏主动侵犯对方的过程,以及被对方侵犯时,如果对方不主动殴打我方,我方一般不会选择反击的现象——被外军侵犯,只要外军不殴打我方,我方基本会选择不反击,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我们的士兵毫无问题,士兵服从命令,所以问题是我们的对策。

我们喜欢维持双方友好,我们不主动侵犯别人,我们在别人侵犯时努力保持克制、冷静,我们坚决不开第一枪,我们抗议、我们谴责,说起来好听,看起来是大战略,但是不是同时也是一条锁链,锁住了我们坚决反击的意志?做军事的,有时会被别人说,不要只谈武器,关键是人。是的,我们现在谈的就是人,就是制定策略的人作战的意志。

中印形势变化,印度扳回一局,谨防洞朗事件结果再次发生

忍让不是换取和平的好方法,“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中式思维”,不适合印度。你让他,他认为你这是实力不足、胆怯、妥协,软弱的表现,他会得寸进尺。你让得越多,他要得越多。印度吞并锡金、控制不丹,谋取尼泊尔,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在本轮冲突发生后,前面印度变本加厉的不断对我国展开经济报复,我方并无多少反制。对于这种表现,前面我是有些意见的。浏览了南亚问题专家叶海林的一些评论,证实了我方在美方全方位打压下,不愿恶化与印方关系,不希望印度继续捣乱的态度。这种态度我可以理解,但还是有意见的。我一直是“强硬和平派”,和平是目的,但对于对手,要以斗争求和平。面对印度的报复,我主张有所反制,如果经济方面不好下手,那就在军事方面出手。

中印形势变化,印度扳回一局,谨防洞朗事件结果再次发生

如今看来,以忍让求和平的效果并不好,我们的“一尺”,并没有换来印度的“一丈”,反而是印度的报复。而对于最新的这次冲突,叶海林老师也同样是有意见的,他的态度虽含蓄,但明确,这里引用一下:“第一,村里出现流氓,老好人是有责任的,而且不是太叔段出现过程中郑庄公应负的那种责任。第二,最好的时机在现实政治中通常不存在于未来,而是在已经失去的过去,今天能做的事情,留到明天往往成本会更高。不要以为会有一个时间窗口让自己可以毫无挂碍地专注于一个问题。第三,抓住主要矛盾的意思不是对次要矛盾置之不理,而是对次要矛盾进行及时处置,防止其上升为主要矛盾。第四,防止次要矛盾激化的办法有很多,不只有缓和一条路径。第五,他人是倚仗不得的,不管是找靠山还是找帮忙的,或者拉垫背的,都不如自己干靠谱。”

关于第1条,具体可以参考我这边的上一篇文章。第2条、第3条就是回应一些人以WW问题为借口,为中印冲突中我们不反击找借口。这里我补充一下,短期内,我们不会收WW,一些人还是不要拿此事当不反击的借口了。第4条也是我这边经常说的,处理两国关系,不是只有“战争”与“妥协”这两种选择;在“-100到100”之间,有很多选项。

中印形势变化,印度扳回一局,谨防洞朗事件结果再次发生

受了欺负,开始不反击,一直忍,最终实在忍不了了,突然爆发,和对方大干一场——这种“老实人”模式,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在现实生活中,在当今社会,“老实人”被视为软弱、被欺负的对象;而在国际关系中,要知道我们的战略谋求的是整体和平,一直忍最终不得不暴起反击,这已经是一种战略失败了。如果前期能够用小冲突、小摩擦去遏制对方的侵犯,就不要拖到最后,搞一个大战争,从而一发不可收拾。

不要忌讳小冲突,不要总是认为一打就是大规模战争——自从 印巴 拥有核武器后,双方边界小摩擦不断,经常死人,可是几十年来,依然只是些小冲突罢了。印度没怕过,比印度弱许多的巴基斯坦没怕过,我们实力比印度强那么多,怕什么?

中印形势变化,印度扳回一局,谨防洞朗事件结果再次发生

该出手时要出手

所以,对于印度这次过分的挑衅,我们是要有所反击的,而且这次来的还是在印藏人部队。如果说最新的这次冲突,开始我们准备不足,被偷袭,那么,接下来就要好好准备了。即使不使用热兵器,纯冷兵器,我们将士的战力也比印军强许多。所以,关键还是魄力和意志问题——战争的意志的问题。

洞朗那次事件,印军入侵我国领土两个多月,全身而退,此后认为我们变成了纸老虎。这次印军又再次侵犯,虽然不是无争议的,但是性质也是恶劣的。我们不能再让印度在那里呆上个几个月,然后全身而退,甚至是继续占领,否则恶果严重。洞朗事件结果,不能再次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印度   反制   我军   我方   领土   中方   出手   意志   部队   形势   模糊   冲突   主动   和平   过程   发生   地带   事件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