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你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安静的地方看热闹的世界

大家好,我是高小宽。

如果刚好你也喜欢纸质书 谢谢您可以关注我!

自卑与超越——你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自卑与超越——你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自卑与超越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足

作者:【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著

吴梦诗 译

台海出版社 2017.12 心理学/


最近出差较忙,看书的时间少了一些,但还会带上书,在高铁上,在宾馆看上几页,虽然这本书不厚,但也花了八天时间才将这本书读完。

今天出差结束,在家里将一些读完这本书的感受和看法分享给大家,有些人会说,读书就读书干嘛非要写出来,非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知道不就好了,对此观点小编不做评论,正如我之前所说的那样,如果你喜欢你就可以读一读,甚至会对你有帮助,这正是你我都想得到的,我觉得这不是一种功利性,更不是为了炫耀,知识分享,仅此而已。

有点扯远了,咱们闲言少叙,接下来正式走入这本个人心理学研究著作——“自卑与超越”,其实乍看这本书的名字,更像是市场上现在非常流行,大家也很喜欢的成功学的书籍,然而非也。

首先咱们来了解一下作者,您可能不知道阿德勒是谁,但是你一定听过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作者),其实本书作者阿德勒跟弗洛伊德一样都是精神心理学界的殿堂级的人物。

189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维也纳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并顺利成为一名医生,再后来由于对性格心理特征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开始从事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领域的研究,后因读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之后便与弗洛伊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边对弗洛伊德的观点有赞同也有反对,但两人并没有师徒的关系。


自卑与超越一书中,作者通过从生命的意义、灵与肉等方面的探讨,一个人的自卑与优越感的形成,相互转化等辩证关系。告诉我们一切人类文明都是基于自卑感而发展起来的,告诉我们人类的自卑感是如何产生或者形成的,分析人类潜在的自卑,鼓励创造性自我,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作者最重要的两个观点:

1、自卑感,是人类出境得以改善的动力之源

只有当人类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未来进步的需求时,才可能促成科学的进步;它是人类为谋求命运改变而努力的成果。

2、自卑感,是个人趋向优越的原动力

人类的行为 皆出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了解自身潜在的阴影和缺陷,打破自卑枷锁,才能正确对待人生并超越自我。

我们很多人总是在想着怎样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这种想法没有错,但是就像那句话所说,有时候我们在加速奔跑的过程中要停下来想一想,回头看一看,不要走得太远而忘了当时我们为什么而出发的。我们在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路上一定要走一步或者每走下一步就要想一想我们该怎么迈出脚步或者我们为什么要迈出来这一步,如果迈出这一步之后会产生怎么样的结果和影响。

书中作者提出最多的两个字或者说一个词语,合作

我们一切的恶果、不满意、郁闷、抑郁甚至自行了断均来自于我们缺乏合作精神,不管是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家庭,我们都缺乏合作精神。一旦缺乏合作精神,我们便会表现出对生活的绝望,对身边的人失望甚至仇恨,从而酿成大错。解决这个问题别无二法,只有克服自己的自卑,从自己的世界中走出来,去与他人合作,你的自卑感才会消失,才会更好的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避免灾难的发生,超越自我,成为对人类、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从而更全面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如何实现从自卑到超越——合作!

第二个作者所强调的或者是认为的对一个人影响至深的阶段就是自己的童年

人在大概五岁的时候便会在潜意识中完成自己性格的形成,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往往都可以在这个阶段找到答案,但是即便是找到了也很难去纠正,因为这个阶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其生长的环境对其的影响是巨大的,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甚至家里孩子的数量也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所以这就在警示我们,特别是家庭教育的阶段,需要父母为家庭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给自己的孩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这样就会避免孩子丧失合作能力,陷入自卑情绪。

书中还讲到了学校教育,以及对犯罪及其预防,职业引导,个体与社会,爱情与婚姻等方面做了具体阐述和分析


以上是书本的大概内容,阅读这本书说实话是有点枯燥的,更像是一本学术性研究论文。

但是读完此书还是颇有感触的,对现实生活也有一定的指导和教育意义,即便您不是从事心理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这本书也会对个人的成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对自己爱情及家庭的经营有所帮助,在这个层面来看,这本书值得一读。

我是高小宽,我一直在坚持读书,在这个即时获得碎片化知识的年代,我更愿意去整体的完整的去了解一些知识,这样也许更好一点吧

如果您对我的观点有什么看法,欢迎讨论!

也感谢您在读书方面对高小宽的不吝赐教!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弗洛伊德   自卑   高小   自卑感   家庭教育   心理学   性格   观点   人类   阶段   优秀   孩子   家庭   社会   作者   知识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