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为何由盛转衰,美帝的围堵制裁-东芝事件

中兴、华为、tiktok持续遭到美国的打压制裁,根本目的就是掐死中国的产业升级之路,让中国永远停留在低端制造、代加工的产业链底端,生产世界上的大部分商品,充当世界工厂,却只能拿最微博的利润!

从历史上看,这是美国一贯使用的伎俩,过去四十年,美国以反腐败、反垄断、国家安全为由,制裁打击了许多大型跨国高科技公司,强迫他们认罪,轻者缴纳巨额罚款,重者一蹶不振,永远退出市场!


日本制造为何由盛转衰,美帝的围堵制裁-东芝事件

争着砸日本货的议员

崛起的日本让美国人不安

上世纪80年代,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崛起,日渐威胁美国的霸主地位。在半导体技术、汽车制造、机械装备制造等领域逐渐被日本赶超。日本货质优、物美、价廉,冲击美国市场,致使美日间贸易逆差连年增长,民间反日情绪高涨。政客在竞选时,喊上几句抵制日货的口号,便会获得大量的选票!

为了维持自己的霸主地位,遏制日本的崛起势头,美国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东芝事件给了美国人这样一个机会!

东芝事件

1982年的冬天,一艘苏联货轮从日本起航驶往莫斯科,这艘货轮上载有几十个来自东芝机械的集装箱。通关信息上写着,这只是普通的两轴联动数控机床。


日本制造为何由盛转衰,美帝的围堵制裁-东芝事件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东芝将没有装载控制系统的机床本体出口到苏联,再安排挪威康斯伯格公司出口NC-2000控制系统,早已在苏联原地待命的东芝技术人员马上安装调试,将设备改造成了更先进的九轴联动数控机床。这桩生意看上去是双赢的,东芝赚取了丰厚的利润,苏联则获得了先进的工业母机。


日本制造为何由盛转衰,美帝的围堵制裁-东芝事件

东芝出口的机床被用于制造潜艇螺旋桨

唯一不高兴的是美国人,他们发现苏联海军的核潜艇变得异常安静,神出鬼没。纸终究包不住火,1986年,东芝事件东窗事发!美国人很愤怒,东芝机械遭殃了。

出口管制法让美国人的胳膊伸得很长

1985年,美国通过了《出口管制法》修正案,该修正案规定即使不是美国公民,违反美国参加的正式的多国协定者,美国政府都可以对其进行制裁。而在当时美苏争霸的冷战背景下,日本、美国、西欧缔结了一系列旨在禁止高新技术向苏联出口的协议。


日本制造为何由盛转衰,美帝的围堵制裁-东芝事件

客观来讲,当时整个西方世界或明或暗都在向苏联出口一些高新技术产品,毕竟,追逐利润是资本的天性。美国也选择性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日本的快速崛起已经威胁到了美国的霸主地位,正愁抓不住日本小辫子的美国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严苛的制裁

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和特朗普一样奉行“美国优先”策略,不惜使用一切手段保护美国的霸主地位,对一切潜在竞争对手严厉打击。他自然不会放过此次东芝事件,狠敲日本竹杠。


日本制造为何由盛转衰,美帝的围堵制裁-东芝事件

年轻的特朗普和里根

先是取消了东芝一系列和美国军方的订单,继而推动参议院作出决议,在2-5年的时间内禁止进口东芝的任何商品。

日本政府自觉理亏,作出了巨大的让步。但是,一味地交罚金,认错道歉并不能换来敌人的原谅,只会让敌人更加得寸进尺。


日本制造为何由盛转衰,美帝的围堵制裁-东芝事件

东芝集团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随后开始陆续变卖资产。曾经风靡美国的闪存业务也被迫出售,低价甩卖给美国资本。美国以东芝事件为由头掀起的贸易战,波及了整个日本,配合一系列的制裁,不平等协议,对日本进行全方位的围堵。畅销美国的日本制造,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回望历史,东芝事件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踏踏实实进行产业升级,坚持不懈发展科学技术,奋勇进军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避免走上日本邻居的老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东芝   日本   管制法   苏联   事件   货轮   里根   修正案   美国人   美国   不可避免   霸主   地位   利润   机会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