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大显身手”的背后,暗藏了哪些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企业用工成本也在不断上涨、国家出台各项扶持政策、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健全,灵活就业成为了群众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多人,他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服务业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尽可能让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得到保险保障。

特别是后疫情时代,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发生了巨大改变,国内灵活就业需求激增,供需缺口提供了新的机遇,这些都使得我国灵活用工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可期。

灵活用工“大显身手”的背后,暗藏了哪些发展趋势?

灵活用工开始“大显身手”离不开这3点

第一,灵活用工成为当前市场上备受关注的热点,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偶发疫情的催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灵活用工“大显身手”的背后,暗藏了哪些发展趋势?

第二,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作为新兴业态,该类平台在主体定位及用工责任上的违法违规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作为“六稳”“六保”重中之重的就业问题,因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多点暴发而越发严峻。为充分激活劳动力市场、保障居民收入水平、灵活用工依托线上数字化平台快速发展,并衍生出共享经济灵活用工服务平台这一新模式、新业态。

目前,该业态中的头部企业已涵盖网约车、众包骑手、直播带货、家政家教等急需灵活用工的共享经济领域,累计服务新个体就业者2亿多人次。从积极角度而言,确实为受疫情影响的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可靠就业机会。然而,从消极角度而言,复工复产后共享经济服务平台对法定用工责任的规避存在着较大风险,不利于该业态及与之紧密关联的新个体劳动者、用工企业、政府监管部门等多元主体持续健康发展。

去年7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措施,促进增加居民就业收入。

今年,各地也纷纷出台了各项关于支持劳动者选择新业态、多样化的就业方式、规范企业对于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等政策。

灵活用工“大显身手”的背后,暗藏了哪些发展趋势?

可以说,国家对于灵活就业的支持激发了灵活用工市场快速发展,而规范性的政策也能更好的起到引导用工企业、灵活用工行业向好的方向发展。

第三是目前就业人员就业观念的转变。

我们都知道,灵活用工的模式相比于传统用工模式而言,在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工作场地等方面相对灵活,受到的局限也小。

这些恰好满足了目前一些就业者的就业观念,灵活就业人员有更高的工作自由度和灵活度,不再局限于日复一日两点一线的工作。有数据显示,国内年龄 18-34岁的灵活用工就业者占比达73%-92%,可以说年轻一代工作观念的转变,为灵活用工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和动力。

灵活用工“大显身手”的背后,暗藏了哪些发展趋势?

灵活用工未来的发展趋势

既然说了灵活用工兴起的原因,那么我们接下来聊一聊它的发展趋势。

上文中我们也提到了,企业寻求着新的改变,来释放成本压力,以确保企业的良性发展。因此,越来越多企业考虑或已经采用灵活用工来为自身“减负”。

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数字经济2.0报告》也预测,未来20年,8小时工作制将被打破,高达4亿的中国劳动力,将通过互联网实现自我雇佣和自我就业,占据中国总劳动力的一半。

随着灵活用工市场规模的飞速发展,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了4779亿元,2020年疫情催化了灵活用工的应用,艾瑞咨询预计未来几年灵活用工市场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2022年突破万亿元。

灵活用工“大显身手”的背后,暗藏了哪些发展趋势?

实际上,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除了离不开就业人员的庞大,企业也是重要的一环。企业需求增加才会吸引就业人员。

在我国,像京东、腾讯、华为、阿里等大企业,以及中小型公司都在积极调整自己的组织架构,对部分非核心岗位进行精算、优化,转向成本更低的兼职、项目制等形式,以用更低的成本创造更高的价值,灵活用工需求大量增加。

灵活用工“大显身手”的背后,暗藏了哪些发展趋势?

另外不容忽视的还有新兴领域的蓬勃发展,这也是灵活用工未来持续火热的重要的助力之一。像我们熟知的,外卖、快递已成为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领域,行业发展对于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两个行业的从业人员也是逐年增加。

还有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行业的崛起,共享经济之下带动的共享人才观念开始逐渐为人们所了解,更何况新兴领域更需要人才,而企业通过灵活用工,可以降低用工成本,规避风险。

不论从企业角度,还是从个人角度而言,灵活用工在新兴领域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灵活的就业方式或将成为更多劳动者未来的选择,劳动者就业方式选择更广,人力资源配置更合理,可以充分发挥劳动者的市场价值。

选好灵活用工平台,好钢用在刀刃上

不论是从目前的现状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灵活用工都在向着成熟完善不断发展。同时,作为新兴业态,该类平台在主体定位及用工责任上的违法违规风险亦应引起高度重视。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的前提基础上,采取分类监管、分类治理、分类培育的思路方案,将有助于规范共享经济灵活用工服务平台依法合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支持且保障其在法治轨道上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灵活   大显身手   业者   疫情   劳动者   劳动力   观念   角度   成本   需求   风险   领域   未来   政策   经济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