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国为《我们一路走来》作序:回望而后行

谨以此文,庆祝新中国72岁生日,致敬中国汽车工业每一位开拓者和奋进者

李开国为《我们一路走来》作序:回望而后行

李开国为《我们一路走来》作序:回望而后行


作者 | 李开国

编辑 | Jane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 编者按

历经大半年的寻访、采集、整理,2021年国庆节前夕,由帮宁工作室创始人葛帮宁采写的《我们一路走来:中国汽研55年》终于付梓。

这是继《拓荒》《红旗》《东风》《解放》《新征途——解放研发70年》之后,葛帮宁撰写的第六本汽车专著。

2020年是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汽研”)成立55周年(1965-2020)。从四川宜宾天池坝起步到重庆小龙坎,从三线建设的重庆双桥到陈家坪,再到焕然一新的重庆两江新区,一部中国汽研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汽研人永不放弃的创业史和一部中国汽研人坚持与坚守的奋斗史。

从2020年12月起,葛帮宁开始访谈部分中国汽研人,系统记录中国汽研55年的发展历史,展示中国汽研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作出的贡献。先后采访了冯超、张昌利、任晓常、周本学、陈耀华、李开国、万鑫铭、朱习加、邓兆祥、李静波、李剑平、陈涛、雷建梅等十多位中国汽研老同志及现任骨干。

他们之中,既有中国汽研55年来艰难历程的开拓者,也有参与者和见证者。既有为之奉献一辈子的古稀甚至朝枚耄耋老者,也有正奋斗在中国汽研各事业板块的新一代接力者。他们都是中国汽研事业源源不断的力量。

帮宁工作室真诚地希望,这份讲述中国汽研的历史底稿,将成为载入鸿篇巨著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册上的珍贵篇章。

今日,帮宁工作室特刊出中国汽研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开国为《我们一路走来:中国汽研55年》撰写的序言,以此庆祝新中国成立72周年,并致敬中国汽车工业每一位开拓者和奋进者。


李开国为《我们一路走来》作序:回望而后行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亦是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汽研)诞生56周年。

在这个重要节点为本文集作序,我心中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说。作为有幸见证中国汽研转型改制、发展壮大的亲历者,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的今天,回望中国汽研的发展历程,我深切地感到,中国汽研一直为国家战略和行业进步而奋斗在路上。

汽车是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能展现一国科技发展进程的高端技术产业之一。因此,每当提起“中国的汽车工业”,我们总是希望它能做得更好,发展得更快,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为此,无数汽车行业人孜孜不倦、前赴后继地投入自己毕生的精力,奋力拼搏,埋头钻研,不断向世界一流和先进汽车强国学习,加快推进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在这股奋斗与拼搏的洪流中,中国汽研和中国汽研人就是其中“奋笔书写”的一员。

李开国为《我们一路走来》作序:回望而后行

▲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题词


1965年3月,为响应我国国防工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迫切需求,我们于祖国大西南组建起重型汽车研究所(中国汽研前身)。从此,根据建设与发展需要,我们三易所址,数次更名,一代代汽研人靠着智慧、毅力与勇气,将当年那个偏居一隅的科研所建设成为我国第一家汽车技术服务上市公司,成为引领我国汽车行业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回望历史,56年来,中国汽研经历了初期的艰苦创业、改革开放以来的改制上市、新基地建成投用后加速发展等阶段。一路走来,“为汽车工业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力”始终是我们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创立之初,我们以国家战略为先导,先后完成法国贝利埃、奥地利斯太尔、日本五十铃等3次重大汽车技术引进与国产化,开发出CQ30290公路运输车,为改变我国汽车工业“缺重少轻”的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逐步从科研院所转制为科技型企业,从“配合生产需求”转型服务行业,从服务重型车向各类汽车领域服务转型。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重组并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功上市规范运营,在推进我国汽车工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义不容辞,担当作为。

十三五期间,我们明确了“15365”战略目标,完善本部、布局华北、升级华东、巩固华南,构建起以重庆总部为中心,覆盖全国主要汽车产业集群的战略布局。靠前布局智能网联、大数据等新兴领域,为适应汽车“新四化”有序推进创新转型,迎来了国家汽车工业高速发展下的新机遇。

今天的中国汽研人,正以厚重的气度、铿锵的步伐,回应着每一份祝愿。

2020年12月,知名汽车媒体人葛帮宁开始访谈部分中国汽研人,系统记录中国汽研55年(1965年-2020年)的发展历史,展示中国汽研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作出的贡献。到现在,这项工作基本完成。


李开国为《我们一路走来》作序:回望而后行

李开国为《我们一路走来》作序:回望而后行

李开国为《我们一路走来》作序:回望而后行

李开国为《我们一路走来》作序:回望而后行

▲《我们一路走来:中国汽研55年》目录


本文集的采访对象,包括冯超、张昌利、任晓常、周本学、陈耀华、李开国、万鑫铭、朱习加、邓兆祥、李静波、李剑平、陈涛、雷建梅等十多位前辈和同志。他们之中,有当年组建筹备重型汽车研究所的先行者,有3次重大技术引进的亲历者,有中国汽研改制上市的主导者,也有新时代下引领中国汽研新发展的参与者。

当然,我也感到十分遗憾——因时刻和篇幅的原因,本文集没有记录到已经逝去的前辈的奋斗记忆,没有采访到更多的前辈和同事的奋斗故事。

他们身上,都镌刻着浓厚的中国汽研文化基因!

铭刻光荣历史,传承理想信念,承接使命责任,从而继往开来,这是著书立册的意义所在。本文集为今天的汽研人了解中国汽研历史提供了平台。


翻开这本文集,中国汽研发展的脉络和脚步便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从四川宜宾到重庆小龙坎,再到龙水、到双路、到陈家坪,直至今日的礼嘉基地。曲折的搬迁路线,记录的是中国汽研披荆斩棘、搏击风浪的创业历程,也是一群群勤耕耘、敢奉献、舍青春的中国汽研人,为国家汽车工业的振兴而书写出的一部创业史、发展史!

李开国为《我们一路走来》作序:回望而后行

▲重庆红岩重型汽车博物馆收藏《我们一路走来:中国汽研55年》


文集中的一段段回忆、一个个故事,都是中国汽研开拓进取的壮丽画卷。透过本文集,读者能够了解到中国汽研发展史上那些非凡之举,也能找到中国汽研不断壮大的答案,更能洞见中国汽研将要前进的方向和将要实现的美好未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中国擘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新图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的今天,我常常在想,已走到一定高度的中国汽研,要如何实现再向上跨越式发展?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仍处于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在工业4.0、能源革命、人工智能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汽车行业正发生急剧变革,尤其是“双碳”目标的提出,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压力,也催生了动力。

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下,中国汽研的重点在于形成发展新优势,构建发展新格局。我们将瞄准新四化发展趋势,以安全、绿色、体验等三大技术为主线,持续以创新为抓手,聚焦核心主业,围绕价值定位,凝练技术方向,为我国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为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同时,借势国企改革机遇,推进“科改示范”。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积极助力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新型产业生态的构建。

“为汽车工业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力”,这是中国汽研的使命,也是历代汽研人在中国汽研成立并成长的这56年里,一直在做并将持续做下去的事。回顾从创业至今,中国汽研始终秉承央企使命,践行央企担当,服务国家战略,服务行业发展,服务社会公平公正消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值此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回望而后行,为十四五开好篇,为大未来起好步。

在此,感谢所有为中国汽研发展奉献青春和光热的前辈们,感谢所有正在为中国汽研发展奋力拼搏的同志们,感谢一路走来相携相伴的各界朋友们。

在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谨以此序,祝愿中国汽研持续向上再跨越,与行业各界一同奏响汽车强国的最强音。

李开国

(中国汽研董事长、党委书记)

2021年9月13日


李开国为《我们一路走来》作序:回望而后行

李开国为《我们一路走来》作序:回望而后行

李开国为《我们一路走来》作序:回望而后行

李开国为《我们一路走来》作序:回望而后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科技   开拓者   重庆   中国汽车   汽车工业   中国   汽车行业   汽车产业   使命   文集   战略   我国   国家   汽车   历史   李开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