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租房是情感使然还是理性选择?

#北京大学生不许校外租房#近日,北京市教委发布文件,重点涉及了高校在校生住宿、饮食等问题,其中,禁止学生校外租房的明文规定引发热议,有人叫好连连,认为禁止校外租房便能有效减少大学生婚前同居的不良行为,有人则认为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可以发现,分歧的根源都是围绕校外租房的利与弊,观察当今高校在读生,校外租房真的都是年少无知的一时冲动吗?

校外租房是情感使然还是理性选择?

这些学子,也在校外租房

在全国各省校园交流群中,都能看到有不少学生在讨论校外租房问题,求租、转租的求助更是层出不穷,从这些求助帖中可以看出,这些学生中多数都是考研党,为了寻求更好的学习环境选择校外租房,许多学生在招舍友的帖子中更是明确表明不允许情侣入住,可见,随着当代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的增加,校外租房已经不再是大众眼中“谈恋爱”的代名词了。除了考研,还有一些同学因为粉尘过敏等身体原因选择了校外租房,在外租房的日子里,他们将自己的“小窝”打理得井井有条,也将学习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为大学时光留下了别样的记忆,也未尝不可。

校外租房是情感使然还是理性选择?

针对性治理,或许不必“一刀切”

诚然,校外租房存在其安全隐患,首当其冲的就是学生情侣在尚且懵懂的感情下同居,对其身心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而女生独居的危险也很有可能发生在校外租房的过程中。面对这些隐患,高校要做的应该是针对性治理,学生申请校外租房是需要提交申请并提供包括地址、合租成员在内的真实租房信息,以便高校对学生们的安全保驾护航。校外租房目的众多,有利有弊,高校“一刀切”的明令禁止或许会影响学生们选择自己适合的生活节奏,并不是最明确的做法,针对性管理,给学生在规定范围内更多的选择,才是最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方式。

校外租房是情感使然还是理性选择?

宽松式管理是否可行?大学应该如何把握管理力度?

早在数年前的国际辩论会上,就有辩题讨论了“大学应不应该宽松式管理”的话题。其实在一定范围内适当的宽松是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大学与中小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个性化,高校学生有众多选择,可以根据自身性格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为自己规划截然不同的人生,宽松式管理便为学生的多样性提供了土壤。当然,无规矩不成方圆,也没有绝对的自由,适当的约束有助于学生辨别是非,选择有利于成长的正确道路,高校应平衡“严”与“松”,制定真正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规章制度。

校外租房是情感使然还是理性选择?

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是学子与社会接壤的时期,身为学生,应珍惜芳华岁月刻苦学习,而管理者也需站在学生立场,不断调整管理措施,给予学生最优的学习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校外   有利有弊   范围内   宽松   针对性   学子   理性   情侣   时光   压力   高校   环境   大学生   自由   情感   学生   大学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