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为专业打孩子,高考志愿填报不是你想的那样!

进入高考志愿填报的关键时期,许多家长和考生都不淡定了:

据7月6日新闻:重庆大渡口高考考生小吴高考考了656分的高分,但由于和父亲在选择学校时发生分歧,双方发生冲突,他因此离家出走,差点错过填报志愿。

而7月7日人民日报则举了志愿填报中的“栗子”:小陈高考分数出来后,父亲为儿子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热门专业”。“我对这些专业不感兴趣!我想学文学。”小陈满腹委屈,可是拗不过父亲,最终产生厌学情绪。

别为专业打孩子,高考志愿填报不是你想的那样!

家长与考生因志愿填报产生分歧,实在是太平常了。一般来说,家长更信奉实用主义,填报志愿更注重今后的工作方向;而考生更具有理想主义,填报志愿更希望从兴趣出发。两者的冲突,往往以家长的意志来解决。

事实上,在牙牙看来,家长在明面上似乎更为“理智”,往往以自己“吃的盐都比你吃的饭多,走的桥都比你走的路多”来自估,过高地评价了自己对于专业的判断能力,特别是错误地理解了大学专业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因此,往往自大而不自知。

有一位朋友,前几天给牙牙打电话,说是孩子考研,但对考什么专业与家长产生了分歧,也是因为家长选就业、孩子选兴趣,互相都不相让,请牙牙对选什么专业给点意见。牙牙很不客气地批评了朋友:孩子都大学毕业了,早就有了自己的主见,也清楚自己的能力水平、专业素养在哪些方面,如果说高考选志愿父母可以参考的话,考研家长如此深度干预,实在是没有道理了。牙牙说:我也不能给孩子选专业,这个专业选择权,应该完全交给孩子。

朋友当然听进了牙牙的话,愉快地“放手”了。

别为专业打孩子,高考志愿填报不是你想的那样!

高考志愿填报,其实也是如此。孩子固然有其见识、知识等方面的缺陷,但通过十多年的学习、生活,对于自己的专业兴趣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的专业兴趣与家长所想的领域方向相合,当然很好;但如果双方发生不同的看法,则必须进行深入交流。

在牙牙看来,专业选择应该是这样:

其一,通过交流,分析孩子的专业兴趣、个体素质、资质天赋、就业需求,真正地达成一致,则是最佳。但一定不能是“压服”。

其二,意见不一致,则以孩子的兴趣优先。

大学的学习,最重要的并不是专业上那点区别,而是真正地学到东西,接受专业训练。一些学生四年大学生活,拿了一个热门专业毕业证书,结果却什么东西都没学到,在社会中同样被淘汰。而许多并不热门的专业毕业生,由于专业训练有素,有良好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毕业后从事与专业并不一致的职业,却能做出突出的成绩。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一个真正去学了四年,另一个是玩了四年。其间差距,在工作后很自然地显现出来了。

别为专业打孩子,高考志愿填报不是你想的那样!

在高校里,学生是玩还是学,与兴趣有极大关系,因此,家长千万别为了一点自己的“私心”反而毁了孩子的成就。况且,专业与就业固然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绝对的。看我们的身边,有几个人是真正的“学用一致”的?大多都是学非所用吧!

(本号原创文章,转载需获许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大渡口   学非所用   志愿   孩子   专业   分歧   考生   热门专业   区别   父亲   家长   兴趣   方向   朋友   大学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