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心理学:实现本我、自我、超我的平衡

下面我用几个小故事来浅谈一下本我、自我、超我,以便于大家容易理解。

故事一:

M市第一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曾经发生了震惊全市的伤人案。事情发生在上周一,下午4点左右正是家长接小孩放学的时段,也是幼儿园门口最拥挤的时段。就在这个时候,惨案发生了,一个年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提着菜刀冲进了人群,开始疯狂砍杀,场面一度陷入混乱。6个不满5岁的幼儿和一名老师被砍身亡,26个在场的家长和学生被砍伤送往医院。

警察经过调查,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钱某,并在本市的一家小旅馆抓获了他。经过审讯得知,钱某是当地一家化工厂的员工,他对自己的杀人行为供认不讳,且毫无悔意。

警方经过整理,总结出钱某的杀人动机主要有三个:一、化工厂因为污染环境被查封,钱某失去工作成了无业游民。二、女友得知他没有工作之后跟他分了手,30岁的钱某成了单身汉。三、周围的邻居对他丢了工作又没了对象这件事情大肆讨论和嘲笑。之后,司法机关对钱某进行鉴定,得出结论:意识清醒,不存在精神问题。

在震惊之余也不禁感到疑惑,一个精神正常的成年人,为什么会做出这种事?根据他行为的无计划性、高度攻击性、事后无羞愧感,以及在社会上造成的不良影响,结合上述关于自我、本我、超我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钱某身上,“本我”发挥着最大的作用,因为他完全是按照自己下意识的想法去活动的,而“自我”和“超我”几乎没有对他的行为起到相关的约束作用,所以他极有可能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患者。也就是说,他是一个人格上有障碍的年轻人。

每天学点心理学:实现本我、自我、超我的平衡


故事二:

古时候,有个年轻人是江南的一个大户人家的儿子,他从小就有一个武侠梦,经常拿着棍棒“行侠仗义”因为莽撞,得罪了不少人。他的家人没办法,便答应他会让他拜师学艺。本以为事情就这样平息了,哪知他的父母只是为了暂时安抚他,实际上是想让他学习生意经,早日继承家业。他知道家人的骗局后,十分失望,竟带着自己之前认识的几个小兄弟,组成了一个帮派,整天打打杀杀,最后被乱棍打死了。

拿着棍棒“行侠仗义”其实就是年轻人的“本我”,他渴望成为武人,讨厌生意经。如果他的家人在第一次软化他之后,能够顺应他的“本我”,给他实现梦想的机会,那么他的“本我”尚可接受“自我”的约束,会做一个孝顺的儿子,毕竟他的本质是不坏的,他只是不喜欢父母安排的生活而已。

于是,年轻人由“本我”向“自我”转化的一个最佳的机会就这样在父母的约束中断送了。最后年轻的“本我”被无限膨胀,害了自己。 可见,人的本我、自我与超我其实在人的人格结构中是互相约束、互相配合的,只有这三个“我”和平相处,保持平衡,人才能健康成长。而当这三个“我”互相吵架的时候,人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这是真的我吗?”“能做,不能做?”或因为自己某个突然冒出来的丑恶念头而感到惶恐不安,这种情况持续时间长了,冲突越来越重,就会导致人的内心失衡以及精神上的问题。

每天学点心理学:实现本我、自我、超我的平衡


文末小贴士: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互相制衡,人才能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千万不可让“本我”占据上风,而导致自己被欲望侵蚀,受欲望支配,要时刻提醒自己,用道德约束自己,用理想激励自己,变得更好。

每天学点心理学:实现本我、自我、超我的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上风   自我   棍棒   生意经   时段   化工厂   心理学   人格   幼儿园   障碍   清醒   家人   儿子   年轻人   父母   工作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