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二季度电子元器件采购调查报告出炉

从Q2开始,新冠疫情在东南亚、南美、欧洲等国家凶猛反扑,让本有望在Q2持续快速修复的电子产业链再次蒙上阴影,部分半导体原厂对芯片的再次提价也加剧了供需紧张气氛。今日,《国际电子商情》“2021年第二季度电子元器件采购调查”正式出炉,希望为大家复盘Q2芯片市场供需提供一些参考。(注:80%标本为大陆企业)。

2021年第二季度电子元器件采购调查报告出炉

从Q2开始,新冠疫情在东南亚、南美、欧洲等国家凶猛反扑,让本有望在Q2持续快速修复的电子产业链再次蒙上阴影,部分半导体原厂对芯片的再次提价也加剧了供需紧张气氛(延伸阅读:2021年Q2-Q3厂商涨价信息一览)。今日,《国际电子商情》“2021年第二季度电子元器件采购调查”正式出炉,希望为大家复盘Q2芯片市场供需提供一些参考。(注:80%标本为大陆企业)。

Q2全球经济恢复状况及PMI变化

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产业复苏的快慢,依然取决于疫情的有效控制、疫苗接种的速度和各国财政、货币政策的稳健程度。Q2巴西、哥伦比亚、英国、阿根廷、印度、印尼、俄罗斯、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疫情反扑形势严峻,本寄希望于Q2快速反弹的半导体产业又出现变数,主要体现在半导体原材料运输、芯片产能不足、交期延长等问题。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衡量全球经济稳健与否的风向标。综合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显示(表1),除少数国家外,大部分欧美国家制造业活动在Q2明显回暖,亚太国家除印度6月份有显著下滑外,其余国家大多处于稳定态势。

先看欧美。虽然欧洲的疫苗接种进展慢,且政府重新升级了对人口流动的管控,但该地区PMI仍创下历史新高。再看美国,制造业投资加大、疫情好转、财政刺激措施到位以及终端需求恢复是拉动PMI爬升的主要因素。可见,下半年全球经济活动能否恢复正常,仍取决于疫苗接种的进展和各项隔离措施的解除,以及各国财政激励政策的推行。

2021年第二季度电子元器件采购调查报告出炉

最后看中国的PMI情况(图1)。在上游价格过度上涨带来的短期“扭曲供需”效应下,Q2中国制造业PMI出现连续3个月下滑。

2021年第二季度电子元器件采购调查报告出炉

2021年4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1.1%,比上月回落0.8%;5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为51.0%,比上月微落0.1%;6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为50.9%,比上月回落0.1。尽管如此,中国制造业PMI一直位于荣枯线(50%)以上,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稳步增长。同时,中国对疫情的严格管控和夯实的制造业基础,使其具备强劲的反弹动力。

Q2采购额变化情况一览

从采购金额来看(图2),今年Q2同去年Q2相比走势较为一致,但也有几个较大的变化:一是500万元-1000万元区间的采购金额在今年的Q2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二是1亿元-5亿元区间的采购金额也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但去年5亿元、10亿元以上采购金额的企业要比今年多出很多。

2021年第二季度电子元器件采购调查报告出炉

整体而言,采购金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仍占据了主导,占比高达70%以上(2021年Q2为71%,2020年Q2为75%),说明参与此次调研的中小企业居多。(注:因不同季度参与调研的企业样本不同,Q1和Q2数据对比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2021年第二季度电子元器件采购调查报告出炉

从今年Q2和Q1采购金额的变化幅度来看(图3),采购额呈正向增长的占比分别达到79%和78%,几乎无明显变化,但Q2采购金额增长10%以上的企业(占比60%)占比较Q1(占比53%)明显增多。Q2采购金额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需求端(如5G、AIoT、大数据、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等)的增长,但不排除终端“超额下单、重复下单”的情况发生。

挑战仍来自供应端,供需差进一步拉大

如图4所示,2021年Q2采购面临的挑战包括:缺货涨价(36%)、未建立安全库存(15%)、供应商没有规模支持能力(12%)、物流受阻(8%)、分销服务灵活性差(10%)、物料采购过于集中(7%)、产品质量问题(2%)。

2021年第二季度电子元器件采购调查报告出炉

毋庸置疑,挑战仍来自于上游供应不足。相比Q1面临的挑战,Q2有三项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是缺货涨价的占比由Q1的45%下滑到Q2的36%,这说明业界对缺货涨价的现实接受程度提升;二是“供应商没有规模支持能力”、“分销服务灵活性差”这两项的比重显然比Q1高,这说明在缺货涨价的大前提下,采购端对上游原厂和分销商的稳定供货能力和综合服务格外看重,对它们提出了相比以往更高的要求。

可以看到,这波缺货涨价让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进入了新的考察期,以往稳定的合作关系如今可能变得动荡和不确定,因此该阶段也是供应链关系重建的关键时期,有供货实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原厂和分销商会迎来新客户机遇。与此同时,现货市场的信任机制也在发生变化,“按小时报价”的规则可能伤及原有的稳定合作关系,信用危机一触即发。

2021年第二季度电子元器件采购调查报告出炉

采购端应对挑战的方法(图5)跟前几个季度并无大的不同,但“寻找替代料”、“多供应商策略”、“加强国产替代”选项比重显著提升,共占据了51%的份额,这反映出当下采购端最为真实的状态——寻找替代。

据《国际电子商情》观察,除了国际品牌料号之间形成替代之外,国产替代发展势头迅猛,这对本土半导体原厂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作为中间“桥梁”的分销商应对挑战的方法,当务之急是利用自身的资源,联动上游原厂为下游客户做风险性备货,建立安全库存,同时提升公司存货周转率和资金利用率。

在这一波缺货潮中,头部分销企业因具备更多获取上游资源的优势,获得下游新客户的几率大大增加,艾睿电子、安富利、大联大、富昌等ToP级别的代理商凭借丰富的上游资源和综合服务能力获得良性发展,同时这些企业正在加快数字化供应链的搭建,以领先的AI技术等手段主推供应链良性发展。

本土分销商也在发生变化,深圳华强在2021年Q1末的存货比2020年末增加了32.22%,中电港丰富的库存和供应链服务也获得了诸多新客户青睐,力源信息开始加速本土MCU的技术开发和替代进程,成为分销行业的新气象。

我们看到,“供不应求”的市场行情让中上游企业获益颇丰。除原厂获益外,以力源信息、商络电子、深圳华强为代表的本土分销商企业在Q1、Q2迎来了非常可观的业绩增长。但另一方面,对分销商而言,备货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如何精准备货让库存一直处于安全水平,很考验分销商的综合实力。

Q2紧缺元器件品牌及类别分析

如图6所示,Q2最为缺货的品牌依次是ST(15%)、TI(14%)、NXP(11%)、Infineon(8%)、Onsemi(7%)和Renesas(5%),这几大品牌在Q2的缺货程度都比Q1要高出1%-3%。

分析原因可得出,这些ToT级品牌的IC和元器件产品多集中在模拟器件,一部分跟新能源汽车对模拟元器件的需求增加有关,另一部分跟消费类产品对模拟IC的需求保持旺盛有关,外加这些半导体原厂的后段工厂多集中在越南、马拉西亚等疫情反扑严重的东南亚国家,原料运输、产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021年第二季度电子元器件采购调查报告出炉

据《国际电子商情》的报道,截至6月29日,马来西亚一周内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5000例,截至6月27日,仅6.4%的人口疫苗接种完成两剂疫苗接种。对此,马来西亚决定无限期延长全国封锁措施(延伸阅读:日增超5000例!马来西亚宣布无限期封锁,恐加剧缺芯危机),半导体原材料及芯片进出口通关速度及运输时间都会受到影响,其次疫情的严重必将影响工厂的开工率和产能输出能力,进而影响产品交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马来西亚   采购   分销商   疫情   供需   疫苗   调查报告   半导体   中国   电子元器件   制造业   金额   芯片   能力   国家   电子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