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好农民职业,采取工、民结合保障农民生活,激发农村内需

农村是中国经济的发展真正的蓄水池,它有着巨大的人口基数,广阔的生存空间。如何正确引导和开发农村市场,是一个关系到农民幸福,国家兴旺发达的大问题。

中国经济的发展始终围绕着改善民生这个主题展开,发展农村经济,更应该紧扣民生这个主题。不管是什么经济,都是需要人这个消费群体,没有了消费群体,啥都无法进行。如果要想把市场做大,就要把农民的消费能力提上来,想提消费,就得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

农民现在的消费能力主要被就业、养老和医疗给困住了和吓住了。农民的就业现在多以灵活就业为主,没有一个长期的稳定职业。这种情况对未来的可期性非常差,导致他们对以后没有一个很稳定的期望和心理准备。同时灵活就业的随意性大,不稳定,导致对养老、医疗这两个大问题没有规划。这就导致农民对自己的养老和医疗很恐慌,很多时候是没有钱,有了钱想到这两个问题又不敢花。这就严重限制了他们的消费能力。

现在老了的农民,年轻时还没有现在的条件和挣钱门路很多他们现在生活的非常困难,在养老和医疗这一块几乎没有保障。这些老农民活生生的例子,也严重打击者中年农民的消费积极性,而中年农民又是农村市场的主力军和支撑者。

所以国家应该参考工人,对农民的职业进行规划,实施规范就业,让他们从事的职业向建筑,货运司机,买卖,农副加工,打工等等变成一个有组织的稳定职业。他们从事的职业都是体力劳动,为了保证身体健康,结合他们有地的特点,可以50岁退休。这样虽然退休金低点,但是他们还可以去种地,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找补一点,生活也会很好。

这样农民对自己的未来像工人一样有了明确的预期,他们才能放心的工作、种地,大胆的消费,提高生活水平,农村市场才能真正的繁荣,农村的内需才能真正的被释放。

规划好农民职业,采取工、民结合保障农民生活,激发农村内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农民   农村   蓄水池   职业   内需   中国经济   民生   农村市场   中年   工人   灵活   稳定   能力   未来   医疗   国家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