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造车:本不该有的项目,如今却成了小米摆脱危机的契机

今年3月,雷军官宣了小米正式启动造车计划。“小米造车”在投资界霸占了一周的热议话题。诚然,在智能手机红利吃尽的情况下,小米太需要新的增长点了。

9月1日,沉寂半年的小米造车又传出消息,雷军发微博称,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金100亿,法人为雷军。

雷军造车:本不该有的项目,如今却成了小米摆脱危机的契机

从这短短的一句话中,我们能读出不少信息:第一,成立独立的汽车公司意味着小米造车项目落地了,不再是PPT项目;

第二,注册资金100亿,不必太认真,现在注册公司不需要缴纳相应的保证金了;

第三,雷军出任法人,代表如发布会上的承诺,造车将是他最后一个创业项目,雷军亲自带队主导。

其实,雷军本可以在小米手机成功后退休大吉,带着荣誉离开小米。前有阿里的马云,退休后做起了乡村教师;后有拼多多的黄峥40岁隐退,搞起了慈善。

钱赚够了,该享受一下生活了。

雷军造车:本不该有的项目,如今却成了小米摆脱危机的契机

但“劳模”雷军又一次选择了创业,还是失败概率极大的造车。

或许雷军真对钱没什么兴趣,钱对他来说已经是个数字,能给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留下更多的财富,才是他的目标,这就是中国的企业家精神。

造车:本不该有的项目

雷军对小米造车本无兴趣,2015年时,公司内部搞企划就有人把小米造车的方案放到了他的办公桌上,但雷军没有同意。

尽管他本人对新能源车很感兴趣,与马斯克面谈后当场买了两辆Model S:一辆停进了自家车库,一辆被小米工程师大卸八块。

国内造车新势力崛起后,他又自掏腰包,以个人名义投资了小鹏和蔚来,但雷军对新能源汽车的兴趣止步于此。在公司战略层面,造车不是小米的选项。

雷军造车:本不该有的项目,如今却成了小米摆脱危机的契机

2016年的小米危机改变了雷军的看法。

这年年初,小米定下了出货1亿部的目标。结果大跌眼镜,小米全年只卖出了5000万部。

多产的手机挤压在仓库,急得雷军派员工去海外卖货,即使那时候小米没有走出国门,毫无国际品牌影响力的小米,就在危机中走到了国际舞台。

但最大的问题出现在国内市场,华为、OV来势汹汹,前者拥有1.5万名研究人员,后者拥有最密集的销售网络。小米还挂在网络手机的树上,吃老本。

雷军看了一眼小米的研究团队:只有300人,和华为的1.5万人相比,只有人家的零头。小米内部开始反思,总结出一条:靠营销卖货的时代过去了,接下来小米要拼的是技术。

正是海外市场和拼技术这两条,帮助小米走出了至暗时刻,时至2020年,小米也拥有了1万工程师的技术团队和销量占比达50%的海外市场。

雷军造车:本不该有的项目,如今却成了小米摆脱危机的契机

变化也反映在小米股价上,2018年上市后,雷军手机中多了个炒股APP,每天盯着股价。

IPO时,他曾承诺给投资人至少一倍的回报。结果,上市即破发,雷军被一位投资人拉到会议室数落了半个小时,被骂得汗流浃背。

2021年1月,小米股价攀升至34港元,比2018年发行价17港元刚好翻了一番。雷军说他如释重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给投资人有了交代。

那一天,雷军删除了自己手机里的炒股APP,表示“永远不想再看股价。”

从2016年到2021年,小米从危机到重生,经历了5年的生死时速,这段经历给了雷军一个启示:如果小米只有手机一个拳头产品,永远走不出“周期性危机”。

雷军造车:本不该有的项目,如今却成了小米摆脱危机的契机

当年被他抛掷一边的造车企划书,又被重新放到了案前。

2万人向小米造车投出了简历

雷军有多拼?

在一次采访中,他透露自己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一天有11场会要开,一周七天如此,没有一天在12点前下班,睡在公司变成了常态。

在打工人争论996是否违法时,雷军给自己来了套“007”。

雷军的拼可能是他把工作当成了娱乐,只有在忙碌的状态下,他才能感到兴奋,工作不是他的负担,是放假。

正是有这样的人格魅力,小米宣布要进军造车时,5个月时间收到了超过2万份简历,入选的只有300人,做到了百里挑一。

但造车不是造手机,手机只有200多个零件,新能源车至少有5000多个,多出来的4800个零件让造车的工程难度呈几何级增长。

雷军造车:本不该有的项目,如今却成了小米摆脱危机的契机

为什么汽车工业被德国、日本、美国等几个极少数国家掌控?就是因为造车考验的是一个国际高端制造业的能力。

传统国产燃油车有不少外观造得非常漂亮,与进口车并无二样,但使用起来天差地别,国产车小毛病不断,进口车几年不用修,按时保养即可。

要把5000多个零件完美地匹配到一起,且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统一高质量的生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快速造车,雷军采用的手段与大部分新创车企没有太大区别:买买买,通过“钞能力”整合上下游产业链。

6月3日,小米投资了研究自动驾驶的纵目科技;6月8日,小米投资了激光雷达制造商禾赛科技;8月2日,小米投资了成像雷达供应商几何伙伴;

8月18日,小米投资了车载电池供应商蜂巢能源;8月23日,小米投资了主营停车业务的智慧互通;8月25日,小米收购了自动驾驶公司深动科技。

从这两个月密集的“买买买”路线来看,前期小米造车的主攻方向是软件,6家公司有5家与自动驾驶技术有关,只有一家是造汽车电池的。

雷军造车:本不该有的项目,如今却成了小米摆脱危机的契机

这与小米手机成功的方法论有关。当年小米手机能大获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深度优化的操作系统比安卓原版好用,软件创新的成本比硬件低。

所以,小米造车从自动驾驶入手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位车辆工程专家对小米造车有个形象的比喻:别人造车是给汽车按上一部智能手机,小米造车是给一部智能手机按上四个轮子。

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逻辑,注定了小米汽车会与众不同。

船票

何小鹏曾对李斌说:“我们这些造车的人,刚刚拿到入场券,还没有拿到船票。造车淘汰赛刚刚开始。”

小米入局造车的时机,不早不晚,恰如2011年雷军决定造手机时,赶上了智能手机普及化的大潮。

4月1日,雷军与蔚来汽车李斌、比亚迪汽车王传福、小鹏汽车何小鹏、理想汽车李想在一次活动中合影。记者开玩笑说:“中国造车能否弯道超车,就看这张照片了!”

雷军造车:本不该有的项目,如今却成了小米摆脱危机的契机

雷军回答说:“过个20年,造车竞赛会迎来落幕,到时候希望我们五家还能在一起合影。”

背后的语意是:市场是残酷的,一团和气的合影众人,终将面对相互竞争问题,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作者:江左佑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小米   华为   危机   船票   进口车   新能源   投资人   智能手机   契机   股价   零件   兴趣   海外   项目   汽车   手机   科技   公司   雷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