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圆梦公益副主任陈月兰荣获“江苏省最美社工”荣誉称号

最美社工

为进一步展示社会工作者专业形象、弘扬社会工作精神、传播社会工作理念、发挥社会工作者作用,推动全省社会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省民政厅联合省社会工作协会、江苏省老年周报等单位开展了第二届寻找江苏省“最美社工”活动。经省各有关部门和各市民政局推荐、初评、网络投票、终审、征询信用管理及公安部门意见等程序,在全省范围确定50名同志为第二届江苏省“最美社工”。


喜 报

热烈祝贺圆梦公益联合创始人之一、南京圆梦志愿者服务中心副主任、金坛茅驴志愿者协会会长陈月兰同志,荣获“江苏省最美社工”荣誉称号。

向陈月兰社工致敬!向每位圆梦社工和所有社会工作者致敬!


南京圆梦志愿者服务中心

南京市江北新区圆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二O二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喜报|圆梦公益副主任陈月兰荣获“江苏省最美社工”荣誉称号

陈月兰同志事迹


一个女人领着600多个义工做公益

她,不拿一分钱薪金,却管理着600多人的义工队伍;她,愧对病患的丈夫,却把大爱献给数以千计的弱势家庭;她,夜以继日纂写方案,却把自己的苦累放在一边。她,就是金坛区茅驴志愿者协会会长陈月兰,一个退了休的女人,领着600多个义工做公益的大爱使者。

初衷,缘自一份亲情的割舍

1988年,陈月兰成为金坛金虹集团的一名纺织女工,2000年,她辞职下海,开始自主创业,当时,店里的生意十分红火,堪称女人街最旺的一间店面之一,每年有10多万元的纯收入进账,然而,当所有人都投以钦佩的目光时,陈月兰却将店面以3.8万元极低的价格给盘了出去。“她要干什么?”

“我要做公益,去关注更多的弱势妇女、儿童及贫困家庭”

萌生这个想法,是缘之陈月兰的父亲。2012年,陈月兰就和一批户外运动者,建立了金坛茅山驴友义工群,活动的内容主要是爬山、郊游为主,对弱势成员的关注不是太多,也不专业。放弃职业做公益,是父亲被弟弟接去新疆生活这件事而产生的失落感所致。陈月兰的父亲是1958年支边新疆的,也是一名抗美援朝志愿军。2010年,近80岁的父亲得了胰腺炎三次进医院治疗,当时,自己店里的生意又特别忙,经常抽不开身照顾父亲。在新疆的弟弟知道情况后很通情达理,立即回到家乡将父母接到身边,尽其孝道。这件事,一直成为陈月兰的一块心病难以释怀。“金坛有多少这样的父亲、母亲不在身边?他们同样需要子女的陪伴。如果志愿者能够帮助他们,岂不是一件好事?就让茅驴义工来做吧”。

一心不可二用。2013年,陈月兰谢绝了用人单位和合作伙伴,专职做起公益事业,茅驴义工群也从一个自发民间团体成为一个合法经营的社会团体。

资金,来自项目申报与捐赠。既然是做公益,就不以盈利为目的,更不能增加政府的负担与社会的负担。陈月兰的原则是,不到社会化缘、不给企业添堵、不搞募捐,坚持以项目求生存,以志愿者为根本,全力帮助弱势群体。

项目书策划不是随心所欲,更不是信手拈来,其中的方案设计非常讲究,可行性、可操作性要求极高,一旦失败,前功尽弃。对此,陈月兰没少往社区跑、往街道跑、往受助对象家里跑,访贫问苦搞调研,集聚智慧写方案。“巧手铺就幸福路”项目、“微家不微-困境女性服务项目”,曾获得江苏省2018、2019年妇儿工委社工服务二类项目,所获得项目资金,全部用于妇女服务活动中。

茅驴志愿者协会的会费每人只有150元,远远不能满足公益支出,怎么办?陈月兰采取的方法是,在微信群发信息,让理事和志愿者选择服务项目,认购物资和对接弱势成员,压缩非必要开支,确保资金流向精准化、合理化、科学化。

供岗,让弱势妇女精准脱贫

授之人不如授之于渔人。陈月兰在做公益时发现,资金和物资的帮扶并不是最好的路径,甚至会助长懒汉的依赖性,而提供思路,通过产业对接和技术辅导,帮助提供辅助就业岗位,才是民间组织和公益组织最好的托举。

在金坛茅驴志愿者协会,有一个工作坊特别有名气,这里汇聚了东城街道、西城街道弱势妇女、无技能妇女等特殊人群在这里进行技术培训,迄今有500多人培训后做手工,为100多个妇女辅助就业,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增加了收入,2018年和2019年工资总计发放140万元。西城街道村民葛秀娥,长期在家且不识字,因照顾家中100岁的婆婆出不了远门,陈月兰知道后,立即领到协会手工工作坊,让她跟着师傅学习手工绣球。现在,她不仅学会了一门手艺,拿到年薪2万多元的收入,做到增收与照顾婆婆两不误,还带动周边7个姐妹一起做绒球,走上致富道路。“巧手铺就幸福路”项目创新,就是在这种特定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陈月兰还到人力资源部门、民政部门、妇联、社区、企业对接,发动群内志愿者帮助弱势妇女觅岗位,使 22名妇女从事家政服务、超市、饭店服务员等工作,平均年薪达到3.5万元。

抚慰,让精神疾患者活得自在

乳腺癌患者朱爱萍,是陈月兰负责的“巧手铺就幸福路”项目服务对象,在“巧手铺就幸福路”项目实施过程中,朱爱萍逐渐从一个被服务对象成为志愿者,服务社区居民,参与个案疾病患者服务,朱爱萍对接了一名多次企图自杀的女性,把自己战胜疾病的过程现身说法,把癌症患者从万念俱灰的死亡边缘拉回来,积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从死亡线上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她服务孤寡老人,老人们经常打电话给她,述说家里的事情,2年的时间,从服务对象成长为一名女性社会组织优秀党员。

西城街道有一位服务对象,曾考取到大学,中途辍学,后又通过自学,获得本科文凭,工作了不到一年,辞职回家,此女士,知识面广,看不出有任何问题,经常跑到社区、街道讨要工作。父亲退休在家,每月有8000多元的退休金,母亲也有1000多元的退休金,基本生活和保障没有问题。街道和社区转介后,陈月兰上门走访,发现其家徒四壁,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物件,甚至没有洗澡的基本设施。经过打听后方知,其父投资理财被骗,落得经济凋敞、不堪重负的结果。“能帮则帮”。经过一段时间服务,发现该女子没有办法融入集体中,情绪经常失控,陈月兰将她列入“构筑温暖港湾-女性精神病社会融入计划”,咨询精神科医生,建议她到医院诊断,教她做手工,服务对象最终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服务了近三年,2020年被残联评定为三级残疾。

考证,让公益行为更加专业

今年 53岁的陈月兰有三证在手:社工证、儿童心理指导师证、情绪管理师证。协会有20多人持证上岗。为了更专业的服务社会,她3年中来回往南京、常州跑,参加相关学习培训,2019年,丈夫被查出患有肠癌。在南京省中医院动手术期间,她将电脑带入病房,一边网上学习专业知识,一边纂写项目实施方案,直至2020年5月治疗期结束,被丈夫落得抱怨:“公益是你的全部,而我只在其次”。

陈月兰说,公益也要专业化,否则就无法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适应不了形势的发展,不学习,就无法驾驭专业知识,开展不了工作,这是公益组织的必然要求。

疫情期间,陈月兰接到西门社区主任张勤芳、翠园社区主任强玉美的电话,要求派出志愿者到社区服务。正月初五,陈月兰第一时间将信息发至群里,动员20多名志愿者,分成4个小组,奔赴华苑社区、华胜社区、西门社区、翠园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入户调查、防控宣传、“卡口”执勤,直至疫情形势变好。起初,陈月兰天天往社区跑,顾不到家,以至在南京招商银行工作的女儿打来电话埋怨才中途退出:“爸爸刚做完手术,一个人在家不安全,一旦出了事,怎么办?”

做公益,就要全身心投入。新概念英语培训学校向陈月兰承诺:每月5000元的工资,每天只要报到一下,可以兼职公益。面对这份工作,她没有动心,她觉得,做公益就得有牺牲,否则,就做不好。

陈月兰的退休工资只有2000多元,但这几年做公益掏出的钱就达到3万元,疫情期间,她捐出了一个月的工资。仅2020年截止9月,她带领366名志愿者参与服务5409人次,总时长711小时。

近几年来,她先后获得江苏省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江苏省妇女儿童先进工作者、常州市“三八”红旗手、金坛区第五届“十佳女性”等荣誉称号。


致敬

你无需寻找光明

因你就是光本身


不念过去

不畏将来


圆梦小青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社工   江苏省   金坛   西城   公益   喜报   社会工作   荣誉称号   义工   弱势   志愿者   妇女   街道   父亲   对象   项目   科技   社区   陈月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