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张衡地动仪之后,司南也是假的?

最近网上热传张衡地动仪被历史课本删除,这个新闻引发广泛争议。

继张衡地动仪之后,司南也是假的?

张衡地动仪无人不知,它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代表,1953年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科技之一而上了邮票,并入选中小学历史课本,被中国地震局当作标志沿用几十年,是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部中的陈列品,与美国人从月球带来的岩石并列展出。

继张衡地动仪之后,司南也是假的?

虽然张衡地动仪大名鼎鼎,但学术界的非议始终不断,原因在于张衡地动仪并没有出土过,现在流传的模型只是后人的想象性创作,这位后人就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非常著名的科技考古专家王振铎(1911~1992)。

王振铎创作张衡地动仪的基本原理是“直立杆”,说白了就是个倒立的啤酒瓶,它不仅无法区分振动的远近,也无法判定震源的方向,其原理早已被中外科学家们彻底否定,只是因为作为中国古代科技的象征而一直在历史课本中驻留。

继张衡地动仪之后,司南也是假的?

这种不实事求是的态度被很多科技工作者所反感 ,张衡地动仪研究专家、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冯锐研究员在专题文章中说到“对这个普遍宣传的测震直立杆,主管单位和设计人居然在几十年间从来没有做过一次科学实验去检验,便列入我国中小学课本中一代又一代昏昏昭昭地讲了半个多世纪,讲者与听者实际上都是处于一种似是而非的满足、似明又暗的迷茫中,背离了科学实践的基本原则。为了演示测震效果,近年来的一些单位甚至发展到在模型内部安放电器和弹簧结构来造假,难怪有的老师惊呼:不知道成千上万的教师是如何讲解地动仪的。”

其实不止张衡地动仪,另一项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象征“司南”也是有问题的,跟张衡地动仪一样司南也没有出土过,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司南也是王振铎根据几部古代文献的说法,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创作出来的。

继张衡地动仪之后,司南也是假的?

其中最主要的根据是王充《论衡.是应篇》的一句话“司南之杓 投之于地, 其柢指南”,再加上《瓢赋》的相关说法,王振铎认为司南是个勺子形状。

继张衡地动仪之后,司南也是假的?

但很多历史学家并不同意他的解读,他们认为“其柢指南”那句话说的是北斗七星,即北斗七星绕北极旋转,当斗柄指向地时, 斗柢即指南。还有的学者认为这句话说的能够定向不变的指南车。

继张衡地动仪之后,司南也是假的?

为了证实猜测的真实性,王振铎亲自做了试验,根据他本人的说法,用天然磁性物质做成的勺状物,在玻璃表面上勺柄会指向南北。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做过重复性试验却无一人成功,物理学家认为天然磁性的勺状物所产生的偏转力根本就克服不了摩擦力。

面对众多质疑,王振铎并没有拿出天然磁性物质的指南勺公开做试验,而是拿出了一个钨钢勺,并用线圈加电给它充了1000倍天然磁力的强磁,这的确能指南了。

1952年,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访问苏联准备礼物时,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制作一具司南,天然磁石制作的司南却无论如何无法指南,最后只好用电磁线圈给磁勺充了强磁。虽然这具司南还是被作为礼物送给了苏联,但战国或汉代当然不可能有充磁的电磁线圈,所以它并不是复制而是创作。

继张衡地动仪之后,司南也是假的?

后来有记者向国家博物馆求证,国博的研究者们纷纷表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把天然磁勺,后来博物馆中的司南陈列品,则都是用充过强磁的金属制成。

无论是“直立杆”还是“天然磁勺”,其原理均不成立,这在科学界没有争议。已故的王振铎老先生弘扬中国古代科技的初衷是好的,但其研究方法和结论严重地违背了科学精神。

中国古代文明成就灿若星辰,太多值得宣扬了,完全没有必要靠传说杜撰来鼓舞民族自豪感,实事求是才是最大的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地动仪   司南   中国科学院   陈列品   苏联   地震局   线圈   实事求是   北斗   中国古代   磁性   课本   说法   指南   数码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