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衣、扶枪礼和弹壳铜哨,《长津湖》完美细节,还原真实的志愿军

《长津湖》可能是迄今为止细节考虑最周到的国产战争大片,从一点一滴的细节上做到了对那段历史的最大还原。《长津湖》投资13亿,只为还原真实战争,细节决定成败,真情打动人心,当《长津湖》做到了这些,它的成功就如抗美援朝一样,是必然的。

棉衣、扶枪礼和弹壳铜哨,《长津湖》完美细节,还原真实的志愿军

影片中有一段戏非常感人,在入朝之前,火车站的工作人员追着火车跑,一边跑一边脱掉身上的棉衣扔进车厢给七连战士。这段戏的细节表现的,一方面在前面的剧情和台词中说明了东北军区并不是没有给九兵团准备冬装,事实上东北军区后勤部给九兵团下发了十几万套冬季御寒装备,但是由于军情紧急,一部分先头部队和快速机动的部队没有领到或者领全冬装。

由于半岛局势紧张,我国在1950年7月成立了东北边防军,随后就开始准备入朝作战。首批入朝的志愿军部队,均来自东北边防军,包括38、39、40、42、66、50、20、27、26军,共9个军30个师,全是头等主力,只有50军是国民党起义部队。

棉衣、扶枪礼和弹壳铜哨,《长津湖》完美细节,还原真实的志愿军

当时正值1950年9月,部队还穿着50式军服,当入朝命令下达时,部分部队的军官开始换装半岛北方人民军的军服,师以上干部穿将官服、团营穿校官服、连排职穿尉官服。朝式高直筒军帽,立领黄呢上衣、牛皮武装带、黄呢马裤、黑色长统马靴。但没有军衔肩章。

不过,除了一部分身穿人民军冬季野战服(其实就是苏联二战时期的那种套头条纹状棉服),绝大多数先头入朝的战士还穿着50式军服冬装,只是去掉了解放军的帽徽与胸章。由于长期驻扎东北,先期入朝的部队保暖工作做得比较好,棉衣棉被齐全。由于还没有入冬,所以首批入朝部队并没有产生冻害伤亡。

由于是志愿军,要求所有部队都不佩带任何标志,50式军服都摘掉“八一”帽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胸标。所有人须将帽徽、胸标等一切具有解放军标记的物品留在国内,连印信,文件,官兵证件都一律上缴。

棉衣、扶枪礼和弹壳铜哨,《长津湖》完美细节,还原真实的志愿军

为准备志愿军出国作战,早在1950年7月,总后勤部就安排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南军区,赶制棉衣34万套,棉皮鞋36万双,棉帽、绒裤、棉背心、棉大衣各40万件,棉手套袜子各70万双。但因入朝部队增加,且形势紧迫,第二批入朝部队来不及配齐冬服。尤其是第九兵团,很多官兵身着华东地区的薄棉衣,头戴无帽耳的布质大檐帽,脚穿胶底单鞋走上了战场。

二次战役后毛主席曾专门致电志愿军总部并第九兵团:“9兵团此次东线作战,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因气候寒冷、给养缺乏及战斗激烈,减员达四万人之多,中央对此极为怀念“。9兵团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减员28954人,冻死1000余人,冻伤后救治无效致亡者3000余人,减员总数48156人。

棉衣、扶枪礼和弹壳铜哨,《长津湖》完美细节,还原真实的志愿军

我在观影的时候还注意到一个小细节,说明整个剧组拍摄的认真程度。那就是“扶枪礼”。

在抗美援朝时期,部队敬礼是很少像现在一样右手齐眉的,持枪士兵的敬礼大多数是“扶枪礼”。而配备短枪的军官则才是举手礼。“扶枪礼”这个军礼动作非常古老,是民国时期军队流传下来的军礼,将左前臂向右水平横贴(持骑枪斜贴)胸前,手掌向内,五指伸直并齐,轻扶枪之上端。

棉衣、扶枪礼和弹壳铜哨,《长津湖》完美细节,还原真实的志愿军

主要是因为过去的栓动步枪很长,士兵持枪站立时,以手扶枪的敬礼动作比抬手齐眉要方便美观。因此在上世纪五十年以前,扶枪礼是一个使用最多的军中礼节。直到50年代以后,我军大量换装苏式自动武器,扶枪礼才在内务条令中才被取消了,改为三种军礼:举手礼,注目礼,举枪礼 。

棉衣、扶枪礼和弹壳铜哨,《长津湖》完美细节,还原真实的志愿军

棉衣、扶枪礼和弹壳铜哨,《长津湖》完美细节,还原真实的志愿军

棉衣、扶枪礼和弹壳铜哨,《长津湖》完美细节,还原真实的志愿军

棉衣、扶枪礼和弹壳铜哨,《长津湖》完美细节,还原真实的志愿军

《长津湖》中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一闪而过,以至于很多人都没有发现。在解放军第九兵团出发之前,举行的阅兵式上,背景小楼的墙上挂着标语:一定要解放台湾。这是非常真实的场景再现,说明剧组拍摄时在细节的展现上是非常考究的。

棉衣、扶枪礼和弹壳铜哨,《长津湖》完美细节,还原真实的志愿军

在1950年下半年,第九兵团在入朝之前,驻扎在江浙一带的,原本是准备解放台湾的。原计划,在1950年末或1951年发动跨海峡登陆作战 , 完成国家统一。但是这一切随着1950年6月25日半岛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西方国家实施对华封锁,被迫中断。电影里的这一细节也是很有寓意的,那就是国家尚未统一,我们最终一定要解放台湾的。

棉衣、扶枪礼和弹壳铜哨,《长津湖》完美细节,还原真实的志愿军

《长津湖》的另一个贴心细节,志愿军的弹壳铜哨,那是志愿军特有的子弹壳哨子。在大量美军回忆录中,几乎所有美军都印象深刻地描述过志愿军发起冲锋时常常伴随着“撕心裂肺的军号声”和“尖利刺耳的哨子声”,这些志愿军特有的作战声音如噩梦般一直伴随着他们,甚至走到生命的终点。

棉衣、扶枪礼和弹壳铜哨,《长津湖》完美细节,还原真实的志愿军

这个让美军闻风丧胆的“撕心裂肺的军号声”,其实并不是传统的军号,而是一种尺寸不大的小号,或者说是小喇叭,用途与传统军号不一样,主要用来在基层小分队作战时的联络和指挥。而“尖利刺耳的哨子声”,就是单兵使用的子弹壳铜哨。

这种弹壳铜哨制作快捷,使用方便。在二战中曾被很多军队使用过,但在志愿军中使用的更加普遍,通常连排长、班长、副班长和战斗小组长都配有铜哨。弹壳铜哨的用途太多了,白天晚上都可以使用,可以联络,下达命令,提示敌情,战斗配合等等。

棉衣、扶枪礼和弹壳铜哨,《长津湖》完美细节,还原真实的志愿军

而以往的类似《集结号》的战争电影,都是纯西方化的战术动作和手语,那根本不是解放军,而是韩式特效团队对解放军战斗传统自以为是的理解。而《长津湖》则表现的很真实。

在此起彼伏的哨声中,志愿军排山倒海、坚韧顽强、奋勇冲杀和不惧牺牲的精神,被美军称之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这也反映了当年的志愿军已经是轻步兵作战艺术的大师,我军将步兵战术发展到了巅峰状态。

棉衣、扶枪礼和弹壳铜哨,《长津湖》完美细节,还原真实的志愿军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尽管武器简陋,与美军存在着绝对的代差,但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也丝毫不落下风。志愿军之所以能打退美军,甚至在二次战役几乎创造了全歼两路联合国军的战役局面,靠的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至高无上的军人荣誉感,钢铁一样坚定的战斗意志,炉火纯青至臻化境的步兵战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弹壳   志愿军   棉衣   举手礼   帽徽   细节   军号   军礼   哨子   军服   作战   兵团   解放军   美军   部队   真实   完美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