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将免试两考合一?教育部对此作出回应,家长们心里踏实了

中国教育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以最小的成本,把非常昂贵的中国有史以来百家文化精髓保存下来,通过义务教育让所有中国人得到熏陶。

但是从升学考试建立的开始,学生们就已经开始背负上了沉重的压力,尤其是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中考改革之后也开始根据分数,对学生进行分层,这让很对家长不解,为什么义务教育阶段非但没有提升,反而高中的录取率还下降了呢?

初升高将免试两考合一?教育部对此作出回应,家长们心里踏实了

这样一来只能让学生压力更大,慢慢地就有一种声音出现,那就是初升高将“免试”,这就意味着高中即将被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家长们也都开始期待起来

初升高将免试两考合一?教育部对此作出回应,家长们心里踏实了

高中将被纳入义务教育?教育部对此作出回应

义务教育阶段是普及了全中国90%以上的公民的,所有的学生都要接受义务教育,不仅仅是全民素质提升,为自己生活提供便利,也是为社会减轻负担

这九年的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但是学生们并没有因为基础教育而感到轻松,相反还倍感压力,因为义务教育结束之后,学生们即将面对的就是中考,这场考试就是“以分数定输赢”的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就能进入高中进行就读,成绩过于不好就只能去技校

初升高将免试两考合一?教育部对此作出回应,家长们心里踏实了

按照以前的中考制度来说,60%的学生能走上高中校园,但是国家为了改善就业压力,也是为社会输入基础工种,就在教育上重新分层,高中录取率降低到50%这就让中等生的压力更大了,因为他们的成绩就在高中和职高的边缘。

于是很对家长开始建议,这样的改革只能让学生们的压力越来越大,教育正在逐步发展,应该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啊,这样才能让教育公平。于是很多省份已经做出了举动。

初升高将免试两考合一?教育部对此作出回应,家长们心里踏实了

北京是我国文化教育政治中心,当然最好的教育资源都在这里,对于家长们的意见,北京第一个对于中考做出了改革。

与原来相比,北京考生的必考科目增多了,政治也成为了必考科目,选考里面的历史地理化学生物,虽然是选考,但是“择优计入总成绩”,这就意味着每一科目都要考,但是以成绩最好的为主。

初升高将免试两考合一?教育部对此作出回应,家长们心里踏实了

看似是考试科目增加了,但是以前的必考全部计入总成绩,变成了择优计入总成绩,学生们可以在4科之中选择2科重点复习,实际上是压力减轻了。

在总分上也有所提升,那就是以前的总分为580分,现在调整为660分,原因也是科目数量的增加。

初升高将免试两考合一?教育部对此作出回应,家长们心里踏实了

在招生上也有所改变,那就是以前会有提前招生部分,但是现在提前招生被取消,大家都要统一参加“中考”,进行统招,这样学生们在中考上就更具有公平性。但是说了这么多,高中纳入义务教育教育部怎么说?

初升高将免试两考合一?教育部对此作出回应,家长们心里踏实了

教育部对初升高免试“两考合一”作出回应,家长们心里踏实了

家长对于取消中考的呼声很高,教育见此情况也做出回应:暂时不会将中考取消。原因有几点,说完相信大家就会明白了。

初升高将免试两考合一?教育部对此作出回应,家长们心里踏实了

首先来说,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九年的教育属于强迫性学习,每个中国公民都应该接受义务教育,但是高中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高中阶段教育分为职高和普通高中,这个阶段学生们就要进行选择,自己适合什么?自己不想选什么?

初升高将免试两考合一?教育部对此作出回应,家长们心里踏实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想读高中的,如果高中也变成义务教育,那不想选择高中的人该怎么办?对于他们来说,强制高中文化课学习就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所以说高中不纳入义务教育是正确的做法。

初升高将免试两考合一?教育部对此作出回应,家长们心里踏实了

再加上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依然处于发展的阶段,目前因为中国幅员辽阔,教育的不均衡,还未完全普及,目前九年义务教育还在发展之中,也最符合我国国情。

其实笔者认为应该普及的并不是“高中教育”,而是“高中阶段教育”,每名学生都有学可上,让学生们更具有选择性,想参加高考上大学深造之后再就业,还是想直接学习一门技术而走上社会,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初升高将免试两考合一?教育部对此作出回应,家长们心里踏实了

其实家长和考生们比较抵触中专和技校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习氛围让家长们不放心,所以在这里建议学校能够严格管理校风以及校规校纪,端正家长们心中的偏见,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们因材施教和选择性发展,也会向社会输入更多有用人才。

今日话题:你觉得应该普及高中教育还是高中阶段教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教育部   录取率   职高   义务教育   北京   科目   中考   踏实   义务教育阶段   对此   家长   成绩   阶段   压力   高中   社会   学生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