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政出炉,“北上深合”将担负科技大梁,合肥为何能天降大任

说起“北上广深”四个城市,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四个都是我国超一流城市,而今天要跟大家说的则是“北上深合”,没错,这个“合”就是合肥,合肥虽然贵为安徽省省会,但是存在感极低,为何这样一座城市突然能和“北上广”这三尊大佛并驾齐驱呢?

国家新政出炉,“北上深合”将担负科技大梁,合肥为何能天降大任

随着全球范围内国家间的博弈越来越趋向于科技领域,为了大力发展本国科技创新,强化国家科技力量,有关部门在去年年底召开发布会,宣布合肥继北京,上海,深圳之后成为第四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这个名号之重可想而知,意味着未来十年内,以上四座城市将直接扛起国家科技赛道上的发展大梁,那么,原先似乎一直籍籍无名的合肥为何能够“天降大任”?

国家新政出炉,“北上深合”将担负科技大梁,合肥为何能天降大任

提到“科技中心”四个字,或许很难有人能将其和合肥这座城市联系起来,它一直是一座被边缘化的城市。论经济基础,别说与北京,广州,上海这些与世界接轨的国际大都市相比,和南京,成都,武汉等相比都处于下风,直至去年,合肥GDP才突破万亿大关;论国家政策扶持,合肥更是赶不上趟,改革开放时代,国家将政策重点放在东部沿海地区;九十年代末则举国之力搞中部地区的“西部大开发”,直至进入2000年实行“中部崛起”战略,合肥在苦苦等待之后终于吃到了国家红利。

国家新政出炉,“北上深合”将担负科技大梁,合肥为何能天降大任

即便提起科教发展,合肥也并非一直处于领先,据有关机构统计,新中国初期时合肥科技事业可以用“一张白纸”来形容,全市中小学加在一起才勉勉强强二十多个,但偏偏是这样一座先天条件薄弱的城市,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承担着国家科研事业的重大期许。新中国发展的七十多年,亦是合肥从一个江淮城市完美蜕变为科创之都的七十年。

合肥的突飞猛进给了大众一个全新的视角:在衡量一座城市时,不能再只用GDP这一指标,“唯GDP论”已经过时,我们要认识到,不同的城市可以有多样化发展路径。换句话说,要明白GDP数字背后到底是靠什么推动。如果说深圳是改革开放上半场璀璨的明珠,仅用二十年的功夫就闯入了全国城市前四,那么改革开放下半场赛道上的绝对黑马就是深耕硬核科技的合肥。光是看科研硬件,合肥的一系列“国之重器”就让大多数城市望尘莫及,著名的中科院量子信息实验室就坐落在合肥。

国家新政出炉,“北上深合”将担负科技大梁,合肥为何能天降大任

另一方面,合肥还在举全市之力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据悉,合肥的研发经费从最初的就90亿暴增至290亿,乃是全国城市中的佼佼者,对待人才合肥也毫不吝啬。近几年,合肥给出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到此发展,这一套经费和人才的“组合拳”打下来,城市科技实力发生了质变。

国家新政出炉,“北上深合”将担负科技大梁,合肥为何能天降大任

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双引擎”,合肥正在加速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诞生了一系列傲人的科研成果。在这其中,“C9联盟”的中科大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为合肥贡献了源源不断的科研成果,像去年举世瞩目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就于中科大问世,这台机器被认为是量子计算里程碑式的成就。“九章”的身后,就是潘建伟、陆朝阳两位中科大教授的科研攻关团队,所以归根结底,科研创新取得进步的最关键因素,还是要有一群对科学探索充满热情的人才。

国家新政出炉,“北上深合”将担负科技大梁,合肥为何能天降大任

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新能源等一系列战略新兴产业中,合肥涌现出一大批掌握行业话语权的企业,形成了规模十分庞大且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成果引发全国关注。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合肥能够把握住科技创新的风口,带给全国人民更多成绩和惊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合肥   科技   国家   大梁   量子   大任   赛道   新政   深圳   中科院   新中国   北京   改革开放   科研   科学   人才   城市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