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 如附图所示的锥轴承外圈特定区域剥落的失效机理?

神行问答094:

如下图所示的锥轴承外圈特定区域剥落的失效机理?后续应该如何改善?

094 如附图所示的锥轴承外圈特定区域剥落的失效机理?

参考答案1:

1、轴承座导油槽缺口,则有可能设置布局不当;确认此轴承失效表面的外圈外侧,是否为减/变速箱速箱壳体处,留有润滑导油槽的开口,应尽可能将轴承最大承载应力区域,避开该缺口处;若轴承外圈无足够有效的刚性支撑(尽可能为完整的环形),其对应的外圈内滚道处,会产生变形,滚动体滚过此处,会产生接触应力严重超出许用值,进而产生材料疲劳剥落;早期失效。

2、需确认轴承外圈材料是否为高碳轴承钢,通淬热处理,热处理硬度,HRC60-64左右;若是其低碳轴承钢,加表面渗碳热处理方式,芯部硬度不足,进而使其外圈刚性不足,则建议变更轴承材料和热处理方式。

3、从失效表面的位置,形状和颜色来看,发热较为严重,只是润滑较为充足,其实冲刷掉了剥落后的杂质和颗粒,故推测,所有滚子表面的磨损状态应该相差不大。

参考答案提供者:舍弗勒-王泊铸

参考答案2:

1、一般轴承的失效模式主要有疲劳、磨损、腐蚀、电蚀、塑性变形、断裂等。从图片可以看出外圈滚道有一区域疲劳剥落、滚道表面发热变色、滚道工作面有压痕等几点现象。

疲劳主要指滚动体和滚道接触处产生的重复应力引起的组织变化,疲劳明显的表现为颗粒从表面上剥落(图中现象)。轴承在高接触应力(每分钟承受数万次以上的交边载荷,接触应力高达5GPa)的作用下,经过多次循环在内外滚道或滚动体表面局部位置,产生的小片或小块金属剥落形成麻点或凹坑,导致轴承不能正常工作。

一般工作条件下,轴承的疲劳是次表面起源性疲劳和表面起源性疲劳共同的结果。

1)次表面起源性疲劳。在滚动接触疲劳载荷下,组织发生变化并在表面下某一深度(次表面)开始出现显微裂纹,这常常是由轴承钢中的夹杂物(氧化物、硅化物等)引起的。显微裂纹通常向活动接触表面扩展,进而产生小片状剥落、麻点,然后剥离。

2)表面起源性疲劳。表面起源性疲劳是由表面损伤造成的一种失效模式,表面损伤是在润滑状况恶劣且出现一定程度滑动时,对活动接触金属表面微凸体的损伤。它将引起微凸体显微裂纹、微凸体显微剥落。由于污染物颗粒,在滚道上形成的压痕也可导致表面起源性疲劳。

2、疲劳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很多,有与轴承制造有关的因素如产品设计、材料的选用(轴承钢、渗碳钢、钢材的优质等)、制造工艺、制造质量(热处理、磨削烧伤等)等。也与轴承使用有关的因素如轴承的选型承载、配合、使用部位(受力、静态还是动态等)、安装、润滑、密封、维护等。

3、根据疲劳产生的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可以有针对性提出预防措施。对表面起源性疲劳引起的损伤,可以对零件表面进行强化处理,减少磨削变质层;对次表面起源性疲劳可以通过改善材料品质等方式。提高零件加工表面质量,提高使用质量,控制清洁度颗粒,保证润滑质量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预防和延缓疲劳作用。

参考答案提供者:开元轴承-许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外圈   轴承   麻点   渗碳   磨削   裂纹   应力   机理   起源   损伤   附图   颗粒   疲劳   表面   因素   区域   质量   材料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