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服务,用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服务体系能力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社会大众普遍存在恐慌、焦虑、害怕等情绪,国家卫健委等十大部门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试点方案。

社会心理服务,用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服务体系能力

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失衡问题,避免因压力无法缓解而造成心理危机,教育部部署加强学生心里健康管理工作。

社会心理服务,用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服务体系能力

除了以上的一些群体,我们还有很多群体需要心里健康方面的需要:

“我最近工作压力很大,晚上失眠......”

“空巢、丧偶、失独、留守老年人,孕产期、更年期和遭受意外伤害妇女,流动、留守和困境儿童、孤儿,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心理辅导、情绪疏解、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人群心理沟通”

实际上整个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正在大力试点和推进中,那么如何利用数字化,梳理体系、助力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规划一个工作信息平台,对社会心理服务相关资源和工作进行动态监控,建立社会心理服务大数据,提升工作效率。

将传统的信息采集、心理测评、危机预警、心理咨询、心理档案、心理训练与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技术有机结合, 统筹管理“市县区-街道-社区”各级各类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和人员,汇聚心理辅导团队专业力量,搭建集资源、工作、培训、服务、预警功能一体、全流程闭环管理的智能心理服务工作云平台,建立社会心理服务大数据中心。

社会心理服务,用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服务体系能力

服务、管理、数据赋能,多级联动

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服务窗口、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管理后台、社会心理服务大数据中心三大系统深度融合,联动工作,提升服务效能。

用户档案资料全生命周期管理

用户档案管理打破了各功能板块的信息孤岛壁垒,让各功能板块数据资源和业务流程实现互联互通,实现“一站式”串联操作。

全市县区、街道、社区自动化考核

系统内置考评规则,实现全市绩效考核从线下到线上的跨越式转变,“市- 区-街道-社区”上级部门考核下机部门,层层联动,助力考核自动化。

结语:用数字化的能力,减少了工作成本,提升组织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水平,极大的方便人民群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社会心理   助力   心理健康   数据中心   板块   全市   群体   情绪   街道   部门   能力   功能   心理   数据   数码   工作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