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蚂蚁呀嘿”的小伙伴们,你们“丢了脸”的同时,钱也可能丢了

相信各位小伙伴们最近都被一首魔性的“蚂蚁呀嘿”和各界大佬们摇头晃脑转眼珠子的视频刷屏了吧~但你知道吗?制造这些视频的AI软件Avatarify,却在今年 3 月 2 日了无声息地从 App store 下架了。为何“蚂蚁呀嘿”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呢? 因为在这娱乐消遣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个人财产安全风险。

玩“蚂蚁呀嘿”的小伙伴们,你们“丢了脸”的同时,钱也可能丢了

蚂蚁呀嘿起源

蚂蚁呀嘿,其实是源自摩尔多瓦乐队O-Zone于2003年发布的轻舞曲《椴树之恋》,国内广为人知的版本是郭美美在2006年1月13日首个个人专辑中发布的《不怕不怕》,当时《不怕不怕》还获得过最具人气先锋金曲。时隔多年,搭配这首BGM的AI换脸视频再次席卷网络。

玩“蚂蚁呀嘿”的小伙伴们,你们“丢了脸”的同时,钱也可能丢了

各路大佬“齐唱”蚂蚁呀嘿

2021年2月26日,也就是元宵节的当天,一首暴露年龄的古老BGM配上各界大佬摇头晃脑的视频瞬间席卷网络,让人喜感倍增。不论是朋友圈,还是短视频平台,你都能听到这个魔性的音乐。世界首富马斯克,股神巴菲特、中国的“网络三巨头”、甚至连兵马俑和蒙娜丽莎都“被迫营业”。

玩“蚂蚁呀嘿”的小伙伴们,你们“丢了脸”的同时,钱也可能丢了

从网络明星到普通网友自制的案子等层出不穷,可以说是网络派对大联欢了,普通网友的参与也是出奇地激情,就连M君刷个朋友圈,都能看见之前从不发朋友圈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发了个蚂蚁呀嘿的短视频。而生产出这些视频的软件Avatarify短短几天下载量就超越了曾经霸占苹果AppStore免费榜首页的抖音、微信和拼多多,可想而知其在当时是有多么火爆。

玩“蚂蚁呀嘿”的小伙伴们,你们“丢了脸”的同时,钱也可能丢了

Avatarify来源

据东方网报道,Avatarify 这个名称来源于电影 《阿凡达》 ,创作者是一位来自德国开发工程师,最初他只是因为疫情期间无所事事,才开发了Avatarify。其实 Avatarify 早在2020年 7 月份就已经上线了,但一直没有火起来,直至被网友配上" 蚂蚁呀嘿 " 的BMG后才突然蹿红。究其原因,也不乏各路明星的“引流”。

玩“蚂蚁呀嘿”的小伙伴们,你们“丢了脸”的同时,钱也可能丢了

其中最经典的就是在2月27日,甄子丹在微博上晒出一段和吴京聚餐的视频,视频中两人手举酒杯的画面不知被那个热心网友配上了“蚂蚁呀嘿”的背景音乐以及面部扭曲、摇头晃脑的特效,十分滑稽,从而让更多的网友知道了vatarify的存在。要说Avatarify是一飞冲天的火箭,那“蚂蚁呀嘿”就是火箭的助推器。

Avatarify短时间内能走向商业化吗?

Avatarify若想要真正走向商业化,首先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就是其最大的隐患,其次相关平台要承担的监督和管理责任不小。比起社交软件的监督和管理有过之而不及,其相应也要付出极大的成本和代价。所以Avatarify短时间内想要实现商业化的可能性不大。

但正当人们热议该款AI应用会如何盈利时,Avatarify却在3月2日凌晨悄然从appstore下架了。难道是他们钱赚够了? 不,是国内开始重视起这款软件的安全性了。Avatarify跟之前爆火的一款“换脸软件”一样。存在着非常多的可能性风险。

玩“蚂蚁呀嘿”的小伙伴们,你们“丢了脸”的同时,钱也可能丢了

比如;如果你使用别人的照片制作视频,那是否就有可能存在侵犯他人肖像权的风险呢? 如果上传自己的正面照片,那隐私信息还能保得住吗?一旦我们将自己的动态照片上传网络经过变脸软件的加工,又会面临哪些未知的风险呢?

Avatarify其中最常见的五条风险

风险一

某些换脸APP注册时,需要用到手机的验证码进行登录。换脸时需要进行眨眼抬头等各种动作作为验证。想一想,是不是和我们在支付宝采集照片人脸识别的方式类似呢?这样一来,一旦“丢脸”,那我们个人的信息是非常容易泄露的。

风险二

“丢脸”可能导致我们“丢钱”。当前,绝大多数银行和金融机构都有开设人脸识别登录APP的功能。“刷脸”支付已经非常普及。如果说是用户的“脸”不安全,那你的“钱”也将面临着风险。

玩“蚂蚁呀嘿”的小伙伴们,你们“丢了脸”的同时,钱也可能丢了

风险三

AI换脸存在着侵权的可能性。AI换脸技术几乎可以在视频中做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当你使用他人的照片进行制作视频时,未经他人允许,那别人是否会告你侵犯他的肖像权和名誉权呢?

风险四

要是你的照片在网上公开,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可能一不小心就会“丢了清白”,要知道“换脸”技术被用于一些涉嫌违法犯罪领域的情况已经是屡见不鲜了。一些网站就曾用过“AI换脸”或者“换脸技术”等方式将他人的脸“嫁接”在某些主角身上,这些视频往往涉及色情,且难分真假。

风险五

“换脸”没门槛,当心被拿去贷款。现在不少网贷机构进行活体检测时仍然使用人工审核或者是技术含量偏低的机器审核。而面部识别信息要是被不法分子掌握,利用这些黑科技使你的照片“活”过来,很可能以假乱真,让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上巨额网贷。

综上所述:玩归玩,闹归闹,别拿自己的金钱和声誉去开玩笑。毕竟我们挣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不能因为随大流而冒那么大的风险。俗话说得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毕竟谁也经不起几次万一。

所以M君在此呼吁大家:重视自己的隐私安全,不要因为一时的好玩而泄露自己仅有的隐私。“换脸”有风险,嗨皮需谨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蚂蚁   大佬   肖像权   以假乱真   不法分子   摇头晃脑   朋友圈   可能性   风险   照片   网友   技术   科技   软件   视频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