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孤》原型找回孩子就大团圆了吗?先别忙着煽情与激动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2015年,刘德华的电影《失孤》红遍大江南北,很多人都为片中这个失去孩子,二十几年如一日骑着摩托在外漂泊寻找的父亲打动。


为他的遭遇感到悲伤,为他的执着感到难过,我相信很多作为家长的观众都曾经为他默默祈祷过。正如主演刘德华在得知他通过DNA比对,父子相认后,开心的向他送来祝福。


郭刚堂,山东聊城人,1997年,他27岁,年仅2岁半的儿子郭新振在家门口玩耍时被一陌生女子抱走,从此如同电影中那样,他开始了长达24年的漫漫寻子路。


用他自己的说法,他待在家里,难道人贩子会把孩子送上门来么?所以只有在路上,他才觉得自己与孩子近一些。


当然理智一点,我们都清楚,这跟大海捞针一样,没什么用。从心理学的视角看,他是因为难以承受内心的巨大伤痛。


人在无法走出内心伤痛的情境下,希望通过外部的自我折磨达成某种平衡。


这就像你看到一条深海中的鱼在巨大到可以把潜水艇压出痕迹的深度,灵活的游动。因为它体内的压力和外部的压力是对等的。


如果你把它急速的拉出深海,拉出水面,它就会膨胀为一个气球,砰的一声,爆了。


所以人的内压和外压一定是对等的。这也顺便回答了这两天看小号文章提问的读者,怎么才能长期坚持高效率的学习工作。


很简单,你的内压足够大的情况下,我让你停下来你都做不到,有种人,像刘德华这种人,是没有办法浪费时间的,他自己的内心不允许。


但同样的道理,一个懒散的,非自燃性格的,没有内驱力的人,你拿鞭子抽他一下,他动一下,你不监督,他马上玩去了。


这是人与人内心的不同,不是什么方法能改变的。方法只是个工具,就像关二哥你让他拿把菜刀他也视敌军如同土鸡瓦犬;而林冲,他是不会武功么?不,他武功高的很,只不过就算你把青龙偃月刀给他,他还是懦弱的。


扯远了,回到正题。


郭刚堂最后是怎么找回儿子的呢?是他的故事被电影讲给大众听,他也成了网红,开始直播,开始与其他失孤寻子的网红联动。这样就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消息,不断地有人找他比对DNA,或者提供线索。


通过大数据的力量,最终,这件大海捞针的活儿还真被实现了。


我有一次聊起过找人这件事的重点。


你仔细想一想,两个人如果都在暗处,有办法找到彼此么?那不跟十几亿颗绿豆里面两颗红豆相撞的概率一样低么?


所以必须有一个人站在明处。怎么站在明处?当你成为名人的时候,你才能站在明处。


这个丢失的孩子,或者这个失孤的父亲成为名人的时候,反过来,让那个在暗处的另一方找到自己变得很容易,或者让所有的力量愿意发动翻出那些暗处的人,并以自己为坐标,才能相遇。


当然了,这不是我们今天的话题,我们不是在聊概率,也不是在聊心理。


我发现这件事整个互联网议论的重点偏了,大家都沉溺在为他的当下庆幸,或者为他的昔日悲伤。


有没有人想过一件事,到底哪个WBD造成的这场悲剧?TMD这个人贩子呢?她难道不该是重点中的重点吗?


既然别人不聊,那我来给读者们通报下这个案件的进展情况。


郭新振后来是在河南被找到的,经过河南公安机关与山东公安机关的联手配合,围绕当年收养、拐卖情况循线追踪、缜密侦查,抓获了拐卖郭新振的2名犯罪嫌疑人。


一男一女,曾为男女朋友。


这对G男女,男的呼某56岁,河南人,女的唐某45岁,山东人。最后流窜到山西后,因为其他案件被抓获。


经审讯,他俩招供:


1997年,呼某、唐某确立恋爱关系,9月在山东旅游期间流窜至山东聊城,呼某在汽车站放风,唐某外出寻找作案目标,将在家门口独自玩耍的郭新振抱走,随后与呼某一起乘长途车返回河南,由呼某将郭新振贩卖,两人分赃。


目前,两个人正在走司法流程,也就是有待判刑。


我强烈建议,除了除以重刑之外,要对这俩货干的事情,以及处分,在他们各自所在的村子里广而告之,让他们村世世代代都记住这俩是个什么货色,让当地人世世代代的看不起他们的家人,甚至后代。


有人说,要不要这么狠?答案是一定要。


这么做不是为了泄愤,也不是为了牵连无辜,而是为了管理预期。


我们想一想,一个孩子丢了,就算我们花了2000个警察,集中10天内破案,是多少个人日?


是2万个人日。


一个人,一辈子,统共也不过能活3万多天,这里面还不见得都是工作日。


所以换句话说,找人是有代价的,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代价不菲。


即便2000个警察撒网,10天内找回来,我们几乎是一命抵一命,我们用2万个人日,去换回这个孩子原来的人生轨迹。


你觉得这个人贩子干的事儿,难道和杀人不是一个等级么?


但是我们能不能立法把人贩子判死刑?还真的有风险,有很大风险。


因为到目前为止,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找不回来,也没有被卖掉,他们很可能仍然在人贩子手里。


换句话说,人家手里是有人质的,你还真不能搞得狗急跳墙,人家销毁“证据”。这个证据,可是人。


所以我们的目标很清楚,我们的目标是打击人贩子这件事,你端掉一个人贩子集团,比你找回10个,20个孩子更加善莫大焉。


今天小号聊的什么话题?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你要真是个医中高手,你就该治未病而不是治已病。


抓住人贩子,固然是大功,可是让别人不敢生人贩子之心,那是比大功还大的功。


你想想看人类究竟为什么要立法?不就是管理预期的么?


包龙图的电视剧我们都看过,其实这种戏剧从古代传唱到今天。


你觉得黑脸的包公当中坐,王朝马汉在身边,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依次排开,为啥要搞的这么隆重?


杀个死囚而已,水果刀也够了,在冶金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铸造那么大的铡刀,还分门别类,上面雕刻动物图案,这是吃饱了撑的,有钱没地方花么?


当然不是。


包龙图故事的作用,就是打击潜在的犯罪企图。


它告诉每个听到这个故事的人两个要点。


第一、犯罪的结果是很可怕的。


那么大的铡刀,你看着就胆战心惊。


第二、犯罪被处罚的概率是很大的。


狗头,虎头乃至龙头,就是告诉你,别有侥幸心理,谁都得一刀,哪怕你是驸马。


这两个东西合起来叫什么?叫数学期望。


我们如果去买彩票,关心哪两件事?


中奖的概率和头奖的金额。


因为这两个乘起来就叫做数学期望。


假如犯罪破案率很低,那么惩罚的力度就得很大。


比如我们看古代,死刑并不是最重的,给你三尺白绫,那其实已经是死刑里最宽容的。


上面还有斩立决,还有腰斩弃市,甚至凌迟,乃至牵连九族。


为什么要这么重的惩罚?就是因为破案率太低了,技术手段不够,破案率升不上去,为了提高数学期望,只能提高惩罚的力度。


数学期望越高,犯罪的成本就越高,那潜在犯罪的意愿,也就降低了。


你看到了吧,古人没学过概率论,但做起事儿来,完全符合原理。


回到今天,高科技作为手段在极大的提高什么?提高破案率,正因为破案率提升了,数学期望提升了,所以我们才不需要那么多耸人听闻的处罚,比如腰斩,凌迟什么的。


但是有一件事是从来没有变化过的,那就是控制预期,控制犯罪分子的预期。


你经常听到一句话,要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就是管理对方的预期。


你得让对方没有侥幸心理,这才是低成本打击犯罪的有效途径。


人贩子,绝大部分都没啥文化,这帮人可谓是无业游民,社会底层。你如果逮住一个宰一个,就怕她们对现在手里的孩童下手。


那又要打耗子,又不能伤了花瓶,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就是从侧面入手。


我们有很多商人跑去非洲,苦于当地人没有时间概念,迟到早退,三天上班两天在家,你给工人加钱都不行。


后来就有人性大师出主意,咱们要树典型,那些上班准时的,你去他们村子里,敲锣打鼓发锦旗。就是要让他们村知道,这个后生好样的。中国老板很满意。


同样,那个老迟到的,也跑去他们村,让大家都觉得他是个二流子。久而久之,人性被你管理起来了,因为预期被你带着走了。


这种事在哪个民族都一样的。过去有警方通过工作经验会发现,某些失足妇女,看似好像很想得开,怎么教育都不当回事,但如果你把她的行径告诉她老家村里人,她马上就恐慌了。


这说明人终归是一个社会的动物,你总有你自己的社交圈,管不了你,只能说明没有抓住你的痛点。


所以我们要建立起完备的征信系统,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做过些什么样的事,就像你的学历,是可以查询的。


如果你仗着自己老家的那个村子没人主动查询,那就我们就派人到你们村敲锣打鼓宣传下,给你长长脸。


在村口循环播放《失孤》,让大家看看,这是谁家养的儿子闺女,在外面净干些什么肮脏事儿。


村子的社交圈很小的,一人抬不起头,一家抬不起头,一时抬不起头,三代人都抬不起头。


所谓杀人诛心,杀人有时候,还真的不如诛心。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拉出   聊城   破案率   铡刀   武功   人日   孩子   明处   人贩子   河南   暗处   山东   原型   概率   大团   激动   内心   数学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