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23岁,“好学生”腾讯再交卷 主动答题“社会价值”

迈向23岁时,腾讯再次启动自我升级。这次与商业无关,瞄准的是社会价值。

4月19日,腾讯宣布战略升级,提出“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并设立“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推动战略落地。公司首期将投入500亿元,鼓励自下而上、以内部创业模式,在包括基础科学、教育创新、乡村振兴、碳中和、FEW(食物、能源与水)、公众应急、养老科技和公益数字化等领域展开探索。

当普通企业以产品和服务体现社会价值,进阶企业以公益和资源体现社会价值时,腾讯正在摸索一条企业推动社会价值创新的新道路。

腾讯上一次战略升级和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还是2018年的“930”变革,当公司宣布拥抱产业互联网,并以新成立的CSIG(云和智慧产业事业群)为桥头堡大力拓展to B业务之时,外界颇有质疑,认为腾讯没有做to B业务的基因。当时,腾讯总裁刘炽平的回应是:基因是进化出来的。你看进化中的成功物种,不是一开始就有那种基因,都是演化出来的。

如果说基因是本能和天赋,那么进化就是组织的自我成长和自我调整。回到社会价值这个维度,腾讯创始人低调稳健和脚踏实地的作风,折射到企业基因就是:对用户负责、对产品负责。社会价值创新贯穿在腾讯创业至今,当企业持续发展,走过生存困难期,腾讯对社会价值的求索路径也更加清晰与扎实,3Q大战促使腾讯反思自己在产业生态中的价值,逐步演变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开放生态;而这次,在整个互联网行业步入20+的青壮年期,腾讯又用一场庞大的组织架构调整和战略升级宣布,腾讯作为行业龙头对行业可持续发展和与社会同生共荣的思考,并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迈向23岁,“好学生”腾讯再交卷 主动答题“社会价值”

创始人风格缔造基因

如果细细追溯腾讯成长史,发现责任这个标签与创始团队是紧紧捆绑在一起的。

马化腾曾经说,在企业初创时期,除了让企业生存员工发展这样一个最基础的责任,最关键的还是如何让用户满意。“我们当时的产品就是QQ,最简单的责任就是怎么要让QQ的用户不掉线,在当时的网络情况下能够顺畅地使用我们的网络服务,这是我们当时一个最朴素、最基础的责任和感受。”

在腾讯成长的过程中,公司一直面临“做什么样的产品,做什么样的服务,有怎样的社会价值”命题,面对所有的选择,公司的依据只有一个——那就是用户需求。

之后腾讯开始融资,有了投资人后,小马哥希望不要让投资人亏钱,于是老老实实的经营企业,不玩财技。这些都是非常朴素的价值观,是创始人植入企业的基因,也是腾讯社会责任理念的起点。

2004年,腾讯上市,此时经历六七年的发展,企业从生存进入发展阶段,五位创始人就开始思考怎么利用平台用户的影响力,以及企业创造的财富,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

于是,积极推动公益事业成为腾讯企业责任的升级版。2007年,腾讯开始筹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益基金会,同时内部定下一个规则,每年要拿出至少1%的利润投入公益。

可以说,社会价值创新贯穿腾讯创业至今,最早没有找到商业模式时,腾讯以解决用户痛点满足社会需求为优先项,盈利后则自发的商定拿出一定比例的金额来做公益,腾讯在产出社会价值领域的实践与摸索,并不张扬,外界也知之甚少,但在切切实实的日积月累。这条暗线与腾讯在商业版图上的成长明线,互相辅助,互为裨益。

在腾讯10岁的2008年,马化腾表示,腾讯可持续发展的秘诀就是“绝不追求单向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是以用户价值与社会价值最大化协调统一发展为方向”“对于社会和用户的责任与企业经营的协调发展,一定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战略问题。”

痛苦+反思=进化

逐步强大之后的腾讯,依然希望自己更好地满足外界需求和回应民众期待,而不是强制外界服从于自己的强大。

2010年“3Q大战”中,腾讯是理论上的强者,不仅用户数量占优,还实际上赢得了官司。但小马哥内心还是藏着一个“好学生”,当外界的质疑潮水般涌来,腾讯没有选择强者理论,而是选择倾听外界的批评,希望改变以得到外界的认可。

那一年,腾讯邀请了72位业界知名专家进行了10场名为“诊断腾讯”的系列论坛,腾讯高管们反复拜读刺耳又尖锐的文字,一场自上而下的彻底战略反思就此拉开大幕。

“当时我们自己没有觉得我们已经成长为一个大象了……直到在2010年我们才感受到其实业界包括用户对腾讯的期望更高了,因此,这个时候我们就反思,如果我们再不开放,基本上可以说是大树底下寸草不生,我们自己也走不远。这一次也是给腾讯的开放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马化腾回忆说。

之后腾讯举办“开放大会”,承诺提供开放的平台与开发者合作,一起分享市场空间。“3Q大战”也就此成为互联网“封闭”与“开放”竞争的分水岭。

半条命的说法就此应运而生。除了社交和内容基本盘,马化腾称自己把另外半条命已经交给合作伙伴。“这不是一句玩笑。腾讯并不希望成为一家传统意义上的大公司,而更渴望生长进化成一个共享共赢的生态型组织。”

2010年小马哥在给全体员工的信中提到过:“腾讯的梦想不是让自己变成最强、最大的公司,而是最受人尊重的公司。”

在弱肉强食的商业社会,有人信奉强者征服一切,但小马哥显然不是。在以平台力量对抗和以平台力量服务大众之间,他选择后者,最典型的就是互联网公益。腾讯在公益领域的探索具有显著的创新和社会意义,他们不是简单想博一个好名声,而是真正在思考把公益做得更加高效。

迈向23岁,“好学生”腾讯再交卷 主动答题“社会价值”

起步于2016年的99公益日利用互联网公开高效、连接互动的特性,动员更多社会资源参与。“你捐1元,腾讯捐1元“的配捐规则,叠加互联网平台在用户中的号召效应和丰富的互动功能,让公益成为一件像喝水一样平常,像玩游戏一样充满快乐的一件事情。

如今,腾讯公益平台早已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超过4.4 亿人次共捐赠逾 118 亿元。腾讯公益的最大贡献,可能并不在于腾讯公司本身捐助的巨额资金,而在于用技术解决缺乏信任的社会痛点,搭建科学、透明、有情怀和温度的连接平台,让公益真正深入日常生活和人的内心世界,形成可持续的、正向的循环。


满足更高期待的“社会企业”

毫无疑问,互联网行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监管层面,还是用户呼声层面。一方面,反垄断紧箍咒高悬,而在用户层面,类似骑手被困在算法里这样的批评引发了大量的质疑和反思。互联网,真的让生活更美好了吗?习惯去争取外界好评价的马化腾,内心不可能没有挣扎。

不过,如果仔细跟踪腾讯,不难发现,腾讯对社会责任的高阶追求绝不是起源于去年以来的反垄断呼声和社会关切。从至少五年前起,马化腾已经开始展现出对非商业业务的关注。他更关心,腾讯可以给整个社会带来哪些新的改变,越来越在意腾讯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推动,这种推动包括科技、文化、健康、教育、交通、扶贫等等方面。

过去几年,腾讯游戏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组建专项团队开发防沉迷系统,“动真格”的控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长,还把人脸识别AI技术,包括金融级的身份核实技术应用在娱乐产品上,把最好的AI专家应用到青少年保护上。

2018年,腾讯基金会捐资 10 亿,设立科学探索奖,用来奖励基础科学和前沿核心技术方面的优秀青年科学工作者,希望他们心无旁骛地进行科研探索。目前已有两届共 100 位青年科学家获得资助。

今年1月,腾讯成为首批响应碳中和的互联网企业之一,用科技助力实现零碳排放。马化腾在朋友圈中说,“很难,但总要努力”。

乡村振兴领域,腾讯公司主动承担了河池市贫困程度最深的村庄的结对帮扶工作,积极引入公司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的资源,打造扶贫协作的腾讯样板。

迈向23岁,“好学生”腾讯再交卷 主动答题“社会价值”

作为人大代表,马化腾过去几年提交了涉及各个领域的建议案,例如打造粤港澳世界级科技湾区的建议,加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体系建设和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建议,全面推进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的建议等等,莫不是从社会关切出发。

种种迹象显示,18岁成人礼甚至更早之前,腾讯就开始重新思考企业的社会价值,甚至已经跳脱出企业本身,站在社会有机体的角度去思考。腾讯不仅仅把为股东和客户创造经济价值作为发展目标,还主动将企业的关注范围扩大到政府、民众等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响应其诉求,并协同社会共同实现价值。

去年,马化腾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中说,一个好的企业应该成为受尊敬的企业,公司的驱动力应当是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如果进一步阐述的话,一是和时代、和国家的利益更加方向一致;二是和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融合;三是要和业界的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在这三个层次体现出企业的价值,才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

此次新成立的社会价值事业部,与小马哥提的这几个方向高度一致,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教育创新、碳中和等议题,与产业与商业弱关联,却是所有与中国未来同呼吸共命运的企业家的共同责任。

如果说“承担社会责任”,多少还带有一种从外部要求企业如何如何的被动性,那么,“社会价值驱动”,则是企业主动的、战略性的选择,是企业自发的冲动和选择。

科技向善作为腾讯的使命和愿景,23年来在公司文化中生根发芽,不断生长。腾讯人习惯了把“做对社会有益的事”这个朴素的想法带到工作中,也延伸到工作之外,自发形成了很多有创新活力和社会价值的志愿者行动。

特别在2020年全民抗疫这一战,当面对腾讯自成立以来最长最有份量的一份表彰名单——95个团队近12000人获得表彰,公司管理层“深受震撼,深为感动,也从中获得启示。”

我们有理由猜想,长久萦绕于管理层心间的思考与关切,如何与时代同频共振,如何持续创造社会价值,在战疫的催化剂作用下,让腾讯更加确信——当一家企业越往上生长,越需要把创造社会价值的根基,扎得更深更稳。

放眼全球互联网企业,腾讯在追求社会价值上的目光都更长远和更领先。腾讯这样体量的公司,提出“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可能对中国企业界甚至全球企业界的“义利观”带来重大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腾讯   价值   社会   可持续   创始人   基因   外界   公益   主动   领域   战略   责任   用户   平台   科技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