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罕还来不及的基建,印度为了变现说卖就卖?莫迪在想什么?

基础设施建设,一个被中国政府视为发展要素而无比珍惜的法宝,到了印度这里,仿佛却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当地时间8月23日,据彭博社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话称,为支撑政府财政,并弥补预算赤字,印度政府计划在未来4年内陆续出售一批国有基础设施资产,以筹集大约6万亿卢比(约合人民币5250亿元)的资金。

中国稀罕还来不及的基建,印度为了变现说卖就卖?莫迪在想什么?

消息人士称,这项计划中囊括的基础设施资产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公路、铁路、机场、输电线路,以及天然气管道,等等。

报道称,这些出售国有资产的计划都是依照印度总理莫迪的意思来的,它们都符合莫迪的“战略性撤资政策”。按照莫迪的规划,在未来,印度国有资产的涉足领域将大大收缩,仅限于少数特定行业,其他行业则会全部实行私有化。

预计,截至2022年3月,印度政府有望从这项出售国有资产的变现计划中获得1.75万亿卢比(约合人民币1500亿元)。受疫情因素影响,印度政府近两年的税收呈下降趋势,这笔变现资金将成为印度今后渡过财政难关的“救命钱”——前提是印度政府能够顺利出售那些国有资产。

中国稀罕还来不及的基建,印度为了变现说卖就卖?莫迪在想什么?

考虑到印度2020财年的财政预算也才不过5000亿人民币上下,一笔价值1500亿元的“天降横财”绝非小数。然而,即便如此,这一千多亿元也仅能缓解印度政府的燃眉之急。印度财长西塔拉曼预计,从本财年开始,印度政府的预算赤字将占到GDP的6.8%。

财政赤字占GDP6.8%是个什么概念?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大多以《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赤字标准作为参考,即赤字率不超过GDP的3%,负债率不超过GDP的60%。这也是所谓的“国际安全线”。

以中国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赤字率始终保持在3%以下,只在2016年和2017年达到过3%。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中国的赤字率可能再次触及3%的警戒线,不过也只是在这条警戒线的上下徘徊,越线幅度在零点几个百分点之间。

中国稀罕还来不及的基建,印度为了变现说卖就卖?莫迪在想什么?

相比之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赤字率要高不少。据国内媒体此前报道,早在2014年,美国的赤字率就达到了4.1%,英国达到了5.7%,日本更是达到了8.8%。这些国家的负债率占GDP之比更是远远超过了60%的安全线。不过,所幸这些国家的“家底子”还比较厚,因此其基本盘持续至今仍未崩溃。

反观印度,其赤字调控水平既没有中国那么高,家底子也没有西方发达国家那么厚,因此印度的财政形势要远比中国和西方国家更危险。一言以蔽之,就是“危如累卵”。受疫情影响,印度的多个经济增长点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重创,莫迪当局的“开源计划”因此严重受挫。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政府才不得不铤而走险,打起了国有资产的主意。

中国稀罕还来不及的基建,印度为了变现说卖就卖?莫迪在想什么?

按照印度政府的设想,在未来几年内,印度在公路、铁路、电力、天然气和电信等行业的国有资产,都将一一被私有化。其中,变现价值较高的国有资产,有望为印度政府带来1.6万亿卢比(约合人民币1400亿元)的资金;变现价值较低的,也有400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349亿元)。

虽然变现资金看似不少,但从长远估值来说,这样的价格仍然称得上是“贱卖”。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个整体发展水平相当落后而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一旦要通过抛售大量国有资产来获取变现资金,这样的做法会引发怎样的长期后果,中国人民是有切身体会的。中国有句老话:医得眼前疮,剜去心头肉。假以时日,相信印度人对于这句话一定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印度   马斯   中国   安全线   警戒线   家底   赤字   基建   美国   疫情   稀罕   国有资产   人民币   财政   资金   计划   政府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