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随着症状的缓解,需要不断地去提升自己!我是这样走出来的


抑郁:随着症状的缓解,需要不断地去提升自己!我是这样走出来的

文/郑芦荟

最近接触一位大专学历的抑郁症女患者,与她沟通中得知她未婚,年龄比我略小,职业是导游,而她因抑郁症已经休息了三个年头没从业了,谈到感情方面也说还没着落。

我们通过微信短暂地聊了一会,之所以认识她是因为我持续在简书上创作分享,她对写作这一块也比较感兴趣的,她问我是怎么开始写作的。

我告诉她我渴望通过写作改变自己的命运,之前也听过一些写作者分享的微课,他们同样是在人生迷茫的低谷时期,也经历过抑郁情绪的侵蚀,虽然没到抑郁症的程度,但他们通过写作收获了很多,实现了自己的职业进阶,向更高的梦想追求,拥有一份超越现实生活的理想寄托,获得荣誉感,写作真是对人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当时我想起自己受抑郁症困扰,也坚持写作许多年,以前都是以写日记为主,感觉写日记能帮助我宣泄不良忧郁情绪,每次创作完后我都感觉生活得更加积极,也坚持跳绳运动,当时没有服用任何药物抵抗抑郁。

该郁友已经没有参加工作三年了,而她也没有男友,她家人也不支持与理解她治疗抑郁,她说想了解写作。


抑郁:随着症状的缓解,需要不断地去提升自己!我是这样走出来的

对于全职写作这块,个人觉得新手写作者是无法完全靠写作生存的,因此并不赞成她这样的生活方式,于是我告诉她如果家人无法理解支持她治疗也是没有办法的,生病可能是工作压力造成的,比如有些职业需要长期保持微笑,估计她当导游得的是微笑抑郁症。

在许多人普遍印象当中,那些开朗乐观像开心果一样的人,应该和抑郁症扯不上什么关系吧?但据我所知,很多青少年抑郁后自杀的前期都没什么特别明显的征兆,这样隐形的抑郁症确实令常人无法理解的。

我抑郁严重那段期间也得不到家人的及时支持,在农村老家也得不到确切的医学信息。封闭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流言蜚语议论纷纷,再加上家人无意的指责与攻击,让我当时抑郁的病态心理之下更加难以接受自己的病情,有很强烈的病耻感,从而影响到个人的事业与家庭。

母亲她虽为我求神拜佛,乞求神明保佑我能健康成长,但我是生理上的问题,遭遇周围邻居的质疑,他们会讲我的为人处世的态度问题,但家人宁愿相信这不是真的,可能这种症状在普遍人的观念里就是跟严重的精神问题连在一起的,在思想落后封闭的农村,人们忽视了精神心理的卫生,也忽略了青少年成长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

大环境的作用以及精神医疗知识的馈乏,真正面临时,人们都用非常偏见与狭隘的态度武断去处理。

我受到其他亲戚的当面思想教育,比如对于我莫名脾气暴躁的问题,比如我处理不好与母亲的关系,母亲干脆将我推给其他亲戚做思想教育,我印象中是自尊心更加受伤害了,仿佛犯了错误,是个需要接受裁判的犯人一样,加上那些亲戚其实也只是外人,根本无法真正理解抑郁症患者的痛苦。

抑郁:随着症状的缓解,需要不断地去提升自己!我是这样走出来的

我那时的年少与叛逆,也在代表着我渐渐成长为拥有自己思想的小大人了,在那些跌跌撞撞成长的青春岁月里。

我经历抑郁症塑造成敏感多愁,不愿意与人分享喜怒哀乐,只愿意读书写日记,只愿意在文字的世界里忍受寂寞的人。

我也拒绝与人太亲密,在自己理想的世界里,我如果不憎恨自己没有别人的沟通能力,或许我不会太过于自卑,不过于自卑也许就不那么抑郁。

但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抑郁症的患者只是沉溺在了如果当初的后悔里,忘记了当下该如何去面对现实,现实无非就是如何生存下去?

那些还没有完全走出来的患者,他们不是活在过去的恐惧里,就是活在担忧未来的焦虑中。

我依然偶尔会莫名地焦虑,比如这段时间参加自考,我虽然努力学习了,但因时间限制和自我时间管理,加上要边工作,很多时候都是挤出来的业余时间学习,记忆力也有些力不从心,很多时候难以专注地学习。

但我学的是我最感兴趣的写作,于是我带着渴望与好奇想了解更多关于写作的知识,只是快要考试前的那根弦绷得太紧,我差点要放弃考试了。

抑郁:随着症状的缓解,需要不断地去提升自己!我是这样走出来的

幸运的是同事也一样在自考研究生,她已经参加过考试,并且提醒我要试试。我也多次与自考网老师在沟通,也说了要放弃考试,他劝我要珍惜机会,并且一直在鼓励着我。

于是我参加了一科,考完自我感觉还算得心应手,但第二科我实在是没有把握了,于是转念弃考了,感觉去了也是白去所以就真的没去参加了。

我根据以上生活经验得出结论:适当地抑郁或者焦虑情绪是我们走向卓越的必需情感体验过程!但凡事不能过度,过度就会影响人的整个生活质量,比如抑郁也是一样。

当阿秋老师在微信上向我约稿康复经验文章时,我只能回他我这段时间备考没怎么创作,但打开简书我还是会积极创作,这是我热爱的事情,坚持下去,不问收获只管耕作,这不也是农民先辈们最朴素的活在当下的幸福么?

不被过度的抑郁或者焦虑打败,适当求助身边的人,包括借鉴康复者走出来的经验,阅读优秀的相关书籍,也不失为一条幸福成长的大道!觉醒、成长、创造与疗愈,哪一个经历过抑郁的人不是边带着伤边笑着坚强活下去呢?人生在哲学中也告诉我们小时候哭着才能生存下去,而长大以后我们要把握笑的生存之道,就请让我们把苦难炼成钢枪不入的盔甲,然后成长为自己生命的抗郁战士!


-end-

《走出心魔》是阿秋老师重度抑郁症康复后写的一本疗愈焦虑抑郁的灵魂书籍,同时它也是一本指引家属如何帮助患者走出困境的书籍。推荐你学习、疗愈!愿早日走出黑暗!学习是获得成长最快且最廉价的方式。

抑郁:随着症状的缓解,需要不断地去提升自己!我是这样走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抑郁   思想教育   焦虑   症状   亲戚   患者   家人   情绪   母亲   书籍   感觉   老师   精神   经验   时间   职业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