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高管人员曝光:只有一人有汽车行业经验?

9月1日,全国中小学生开学的日子,小米官方在微博宣布:小米汽车正式完成工商注册,公司命名为“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100亿元人民币,由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亲自出任法人代表。

至此,距离小米宣布入局造车已经过去了5个月,期间关于小米汽车高薪挖人,公司落户何地以及接盘恒大、华晨汽车公司等传闻不断,远比同期宣布入局造车的百度、360和美的等企业更能吸引到大家的关注度。

小米汽车高管人员曝光:只有一人有汽车行业经验?

而据小米官方披露,在过去的5个月时间里,小米汽车团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用户调研和产业链考察,也拜访了10多家业内同行和几十家产业合作伙伴,截至目前小米汽车团队已经组建至300人的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官方在宣布“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当天,还“晒”出了雷军与其他16位团队骨干的合照,其中包括了小米集团副总裁林世伟、小米高级副总裁张峰、小米高级副总裁卢伟冰、小米联合创始人洪峰、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和小米合伙人王翔等。

可见,在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上,出任小米汽车CEO以及法人代表的雷军不单只赌上了个人所有的累积与声誉,还押上了小米集团一众高层,摆出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

小米汽车高管人员曝光:只有一人有汽车行业经验?

图片来自@车云

不过,尽管小米造车还处于早期阶段,目前的主要工作也只是扩张团队和落实首款电动车产品方向等内容。但随着小米汽车团队17位骨干成员曝光,小米汽车高层人员架构的逐渐成型,当大家看到雷军造车的左膀右臂,小米汽车高层都是清一色小米集团的老臣子之后,坊间对小米汽车的期待值已经出现降低的迹象。

小米汽车高管人员曝光:只有一人有汽车行业经验?

原因无他,小米官方所公布的17位骨干成员当中,有专业汽车行业履历的成员仅有李田原一位。据了解,李田原是一名外饰设计师,上一段履历就职于宝马i/M部门,宝马iX车型就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也就是说,小米汽车团队只有一人是内行人,其余16位骨干全是门外汉。而且,这位内行人实际上也只是一位设计师而已,并非是汽车制造业中至关重要的工程师,未来或只能帮助小米汽车担当起外内饰设计的任务。

小米汽车高管人员曝光:只有一人有汽车行业经验?

当然了,从信息保密性角度来看,小米汽车用高薪从各大车企挖过来的人才或许在当下还不方便露面,一方面是避免给外界太多遐想空间,另一方面是为了“遵循”企业家之间的君子协议。而小米汽车团队的核心骨干是否真为清一色的门外汉,这个问题其实是有待考究的。


看到贾老板的影子?


其实严重点来讲,目前已经有不少人开始质疑小米汽车,甚至有人认为雷军在步贾老板的后尘,造车项目最终会“烂尾”。

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他们质疑小米造车的主要原因是,汽车产业的发展史已经有一百多年,行业的核心技术难以突破,这是多少自主品牌努力了二十年也没能追上国际车企的“烦恼”。

而且,造车需要不断投放大量的资金,投资回报的周期也是非常长的。哪怕小米集团的智能手机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级的高度,但手机产业显然是无法与汽车产业相提并论的,况且此前已经有不少高调宣布入局造车的企业都已经凉透了。

小米汽车高管人员曝光:只有一人有汽车行业经验?

再者是因为小米引以为傲的生态链策略,在某种程度上与乐视集团此前的布局高度相似,先把手机和电视机等家具拿下,最后再贯穿汽车板块,形成一套完整的智能生态链,这也是小米汽车被大家看作是小米智能生态最后一块拼图的主要原因。

基于此,许多被贾老板的宏图大计“伤害”过一次的平民百姓,其实已经难以无条件地对小米汽车产生信任。

小米汽车高管人员曝光:只有一人有汽车行业经验?

对此,有观点认为尽管小米的生态链计划与乐视有再高的重合度,但两家企业的话事人的做事风格其实是截然不同的。“下周回国”的贾老板虽然有着超前的思维,但他急于求成,才导致法拉第汽车的资金链断裂,自己的口碑也因此臭名昭著。而发烧友雷军不同,雷军虽然一次又一次地半路出家,但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很踏实的,每一次都能站到风口之上。

已经失信于中国的贾老板,其实是在帮雷军“踩雷”,可谓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到底要造什么车?

回到最重要的问题点上,小米汽车到底要造一辆什么车?

回看雷军此前在微博发起的投票情况,大家更希望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推出10万元以内的轿车车型。在参与投票的网友看来,高性价比就是小米产品的精神,这也是小米手机能够立足于世界的根本原因。

小米汽车高管人员曝光:只有一人有汽车行业经验?

然而,10万块以内的预算实在是太低了,根本不可能打造出一辆智能电动汽车,就连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也说了:10万以下的不能叫智能电动汽车。如此看来,我们无法从此前的投票数据中准确地摸索到小米首款汽车的价格信息,从智能汽车的定义来推算,小米品牌首款汽车的价格或者会定在15-20万元的区间内。

不管定价如何,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目前毫无汽车产业技术储备的小米,在3-5年后能否自主研发出一款“像样”的汽车?

在我看来,答案必然是悬的。先不说团队高层是否为门外汉,汽车产业关键技术的难度有多高,光是风口不等人这一点,小米汽车就必须全油门加速汽车项目的推进。而在时间紧任务重的环境之下,未来或只能像恒大一样买买买,最后再作硬件整合“拼”出一辆车。

当然,我们也可以换一种思维来看,小米汽车的重点其实不是车本身,而是小米自家的智能生态链。就像此前与房车的合作模式一样,将小米生态链成功地移植到汽车上,组合成“全家桶”模式就是小米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小米   内行人   汽车   门外汉   创始人   汽车行业   骨干   汽车产业   此前   高层   团队   生态   老板   经验   智能   集团   官方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