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蚁M1体验(一)——外观及上手

2008年,松下和奥林巴斯联合发布了Micro 43(M43)无反相机卡口协议,此后M43系统迅速发展,迄今为止,M43系统已经拥有了最为完善(是完善,不是素质最高)的无反相机镜头群系统。

在建国初期,我国在相机领域曾有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只是之后彻底没落。

2015年国产无人机品牌大疆宣布加入M43阵营并推出了M43卡口的云台相机,那应该算是近年来国产第一台可换镜头相机,不过这台相机是基于航拍的视频机器。

2016年9月,小米生态链企业小蚁科技发布了旗下无反相机小蚁M1,随机发布了两款镜头12-40 f3.5-5.6和42.5 f1.8,分别等效135相机24-80mm套头和85mm标准人像镜头。

这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可换镜头相机。时隔半年,小蚁M1在今年的米粉节登录小米官网销售。

笔者有幸得到了这款相机的双镜头套装试用邀请,并将试用结果分享给大家。

这是一台入门相机,单镜头套机2199,双镜头套装2999,采用了全新的类似手机的操作逻辑。

作为一台入门相机,它合格吗?

本文主要聊聊这台相机的外观和操控,后续文章会继续跟进使用体验和画质部分:

(1)外观

小蚁M1体验(一)——外观及上手

这台相机采用了类徕卡旁轴造型设计,与早期国产手机采用类iPhone设计类似,不同的是,徕卡在国内的受众很少,能把这台相机类似可乐标设计认出来的人不多,而认出来的人,基本会对这个设计吐槽不已。小蚁选择这种设计有点得不偿失了。

抛开这点,这台相机的外观属于小巧得体类型了。手柄较小,机身较轻,大拇指位置有小的凸起,握感不错。

需要吐槽的有两点:

第一,有入门定位需求的客户,一般都有自拍需求,小蚁M1没有翻转屏;

第二,作为小巧的随身机,小蚁M1的套头不是饼干头,重量还行,体积偏大。

(2)操作逻辑

个人认为,这是M1最大的特点,也是区别于其他入门无反相机最吸引人的地方。

M1抛却了传统可换镜头相机一堆的拨轮、拨杆、拨盘设计,采用了类智能手机操作逻辑。在机身顶部有一个模式转盘,一个波轮,一个开关拨杆,一个快门按钮:

小蚁M1体验(一)——外观及上手

机身正面一个照片回放按钮,一个删除键,结束!

小蚁M1体验(一)——外观及上手

整机包括开关在内,只有六个按键,而这台相机全部的操作都是基于这块3英寸104万像素的可触控液晶屏。

最近笔者部门购买了一台专业相机索尼A7 2+24-70 F4套装,小伙伴们很兴奋,纷纷要求我教大家摄影,我花了半天时间,光圈、快门、iso,对焦、测光、白平衡,各种模式,各种参数调整。

我口干舌燥,小伙伴们一头雾水。最后我干脆把相机调到AUTO档,叫大家怎么开机,怎么对焦、怎么调焦距、怎么回放照片,OK,搞定。大家用得不亦乐乎。

对于这台相机,也是如此。

放弃一堆参数的调节吧,用手机般用相机,这是M1的基本逻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套头   外观   卡口   快门   小米   上手   机身   小巧   套装   逻辑   入门   类似   镜头   相机   操作   数码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