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render N30 音乐伺服转盘详细评测

这几年音响产业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流媒体播放,许多做插电器材的品牌,不论大小还是新旧,纷纷推出流媒体播放产品,做线材的也出了网路线,甚至一些兴新品牌就是以流媒体音响起家,这年头好像不做点和流媒体相关的东西就落伍了,但你可注意到,这当中做音乐服务器的可说是少之又少,其中又以做高端服务器的更如凤毛麟角,为什么?因为除了技术门槛高,资本投入大,最重要的是需要资讯与网通背景的软硬体人才,这并非传统音响品牌所擅长。谈到高端音乐服务器,就不得不提到 Aurender,它从 2009 年前身公司 Widealab 成立时便以音乐服务器为核心产品,至今仍专注同一领域,因此早已成为市场的遥遥领先者。这次就藉由最新推出的次旗舰 N30 来了解 Aurender 与众不同之处吧!
将控制电路与音频输出分离
Aurender 产品线大致可分为旗舰 W 系列、中级 N 系列,以及入门 A 系列,越高端的功能越单纯,像是 W 系列与 N 系列都是纯服务器流媒体转盘,必须接 DAC 才能唱,A 系列则以较多功能为诉求,加入 DAC、rip CD,甚至耳机输出功能,以满足年轻消费者的多元需求。由此可知,N30 就是一台具有音乐伺服功能的流媒体转盘,不过它有一个最大最大的特点,它是 Aurender 首台分体式型号。

Aurender N30 音乐伺服转盘详细评测

分体式型号还不简单,就是电源分离嘛!没错,N30 是电源分离,不过不只如此,它将 CPU、网路、储存、伺服、电源…等部分放在有屏幕的那个机箱,然后把数位音频输出电路完全独立,放入另一个面板上完全没有灯号与按键的机箱,让敏感的音频电路免于受到控制电路的电气干扰。两个机箱之间以两条专属线材连接,一条是供电线,一条是资料线,两线的接头不同,所以不可能接错。基本上,你可以将 N30 的控制机箱视为一台发烧等级的音乐服务器,音频机箱则是外接的音响级数位音效卡,摆放时,控制机箱可以直接放在音频机箱上面,或分别放在音响架的上下两层,两个机箱加在一起重达 27 公斤,若要一起搬动可得小心,别伤了腰。
Aurender 一向对电源极度重视,例如它在旗舰机 W20SE 身上使用了电池供电 + 线性电源,设计十分特别。N30 虽然没用到电池供电,但也全数采用线性电源,控制机箱内部搭载三颗完全密封的电源变压器,供应各区所需,音频机箱里也具备额外的滤波电路,对电源再做进一步的处理。此外 N30 也备有由超级电容组成的 UPS 断电系统,即便家中突然断电也能顺利关机,确保资料无虞。

Aurender N30 音乐伺服转盘详细评测

全力消除 HDD 干扰
拜现今大容量硬盘之赐,N30 的控制机箱内仅搭载一颗 3.5 吋 HDD 便可提供高达 12 TB 的海量储存能力,不致浪费宝贵的机箱空间。除了 12 TB HDD 外,N30 并内置一颗 480 GB SSD 做为系统碟与快取。这是 Aurender 一项十分特别的设计,它会将要播放的音乐档案先从 HDD 读入快取 SSD,然后再从 SSD 播放,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读入快取之后,除非点选新的曲子,不然 HDD 便不再动作,藉此减少磁碟转动时引起的震动与电气干扰。读入快取的资料如果没被新读入的资料覆盖,就会一直留在快取中,下次若再播放同一首乐曲,N30 便直接从快取播放,无需启动 HDD,也就是说,一些时常反复聆听的曲子多半会暂存在快取中,因此不必启动 HDD 便可播放,大幅降低了干扰的发生机会。此外,用 N30 聆听 Tidal 或 Qobuz 时,从网路进来的流媒体资料也会先读入快取再播放,如此可以提高播放稳定度,让聆听更有品质。不仅如此,N30 的 HDD 被安置在机箱内一个独立的密闭铝壳中,下方并施以避震措施,可进一步避免硬盘震动与 EMI 对周边电路的干扰。

Aurender N30 音乐伺服转盘详细评测

Aurender N30 音乐伺服转盘详细评测

N30 控制机箱的面板附有一面 8.8 吋 1920 × 480 清晰度 IPS 屏幕,播放时会显示唱片封面、曲目、艺人、播放时间...等资讯,画面细致度是我看过最好的。背后除电源与资料输出插座外,设有一组 RJ45 网路埠,具双重隔离措施,可隔绝路由器传过来的噪讯。另外还提供二组 USB 3.0 插座用于连接 USB 碟,除了能直接播放硬盘里的音乐,也能输入音乐档案或备份 N30 中的资料。此外 N30 也能播放其他 NAS 中的音乐,或是让其他流媒体播放器来读取,用途十分多元。

Aurender N30 音乐伺服转盘详细评测

Aurender N30 音乐伺服转盘详细评测

极力追求电源洁净
接着来看 N30 的音频机箱。音频机箱只做一件事,就是输出数位信号给 DAC,提供的界面包括 USB、AES/EBU、光纤、同轴及 BNC,其中 USB 输出最高可支持 32 bit / 384 kHz PCM 和 DSD512(Native)。针对 USB 以外的界面较不支持 DSD 的状况,N30 则提供 DSD 转 PCM 功能,只要是 DSD512 以下(含 DSD512)格式都能转换成88.2 或 176.4 kHz 格式输出,这样就不怕使用 USB 以外的界面是DAC 不支持 DSD 了。背板上还有一组 BNC 界面的时脉输入,可接受外部 10 MHz 或 12.8 MHz 时脉产生器,接上后 N30 会自动侦测到外部时钟,并开启外部时钟功能,此时输出的 SPDIF 信号便以会外部时钟为准。音频机箱内部则搭载高精度 OCXO 时钟,藉由恒温控制维持震荡精准度,再搭配基于 FPGA 的全数位锁相回路系统(Phase-Locked Loops system),可将时基误差控制在极低的程度。

Aurender N30 音乐伺服转盘详细评测

Aurender N30 音乐伺服转盘详细评测

音频机箱虽只负责输出数位信号,内部仍配备了严谨的滤波与稳压,确保音频电路获得最纯净的电源。N30 的电源从控制机箱送过来之后,会先经过四颗扼流圈滤波器再进行稳压,稳压电路也是四组,每组都有两颗大型滤波电容,整齐排列在靠近面板的一整个区域,以数位输出电路而言,阵仗十分惊人。另一方面,从控制机箱送来的数据资料从音频机箱背板右侧输入后,也会先经过一个滤波器滤除噪音后才送入音频电路,丝毫都不马虎。至于敏感的数位音频电路,则藉由厚实的铝板高墙和其他区域隔离,简直做到了滴水不漏的程度。

Aurender N30 音乐伺服转盘详细评测

以上所谈的都是 N30 的硬体,基本上就是想方设法将服务器的污染、硬盘的干扰、电源噪讯、网路噪音...等影响声音的东西加以隔绝或消减,使音频电路能输出最纯粹的信号。谈完了硬体,接下来谈使用面的部分,我觉得这部分和硬体设计同样重要,更是一部高端音乐服务器能不能让人真心喜爱的关键。
超方便的资料夹浏览捷径
这次代理商送来的是全新的 N30,里头没有任何音乐,虽然还是可以通过 Tidal 聆听,或从背后接上 USB 碟播放,但原厂建议将音乐存在内部 HDD 来播放可以获得最高聆听品质,因此我接好 N30 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灌音乐。替 N30 灌音乐有两种方式,一是用另一台电脑通过网路连上 N30,就可以将电脑中的音乐档案传入,二是将存有音乐的 USB 碟接上 N30,然后用 Aurender 自行撰写的Aurender Conductor app 操作传档。第一种方式虽然需要用到电脑,但我觉得比较方便,也比较直觉,而且很容易就可以把档案传到「指定」的资料夹,这会让后续要依资料夹浏览专辑时更为快速简便。
什么是「指定」的资料夹?在 N30 的 HDD 里有一个「Music1」资料夹,音乐必须存入这个资料夹才会被 N30 读取。在「Music1」中已经预设了几个资料夹,像是 Classical、Etc、Jazz、Pop...等,这就是我所说的「指定」资料夹,它们会像按键一样直接秀在 Aurender Conductor app 画面中央上方的第二行,当你按下其中一个,该资料夹内的音乐便会列在下方的浏览视窗,也就是说,如果你习惯依资料夹浏览或选曲,那这就是最快的捷径了。不仅如此,这些资料夹你可以自行新增、删除或改名,且数量不限,更改之后,app 画面第二行按键也会跟着变,但最多只能列出前 10 个资料夹。那前 10 个资料夹以外资料夹的音乐要如何显示?第二行按键的最后一个按键是 Misc.,按下它,下方浏览视窗便会列出前 10 个资料夹以外的所有音乐,是不是非常方便呢?

Aurender N30 音乐伺服转盘详细评测

光是这项功能就让我不得不为 Aurender 大力鼓掌,我觉得这是一个真正有替使用者设想的便利功能,我未曾在其他 UPnP app 上看过。以往用其他 app 做资料夹浏览时,必须一层一层进入,再一层一层退出,实在很花时间,但 N30 让我一键即可进入想要的分类,实在方便得多。Roon 也有类似的功能,但必须替资料夹个别建立路径,建好之后很不容易更改。Aurender 则可随时新增、删除、更名资料夹,让使用者能自行为音乐资料库做简单的分类,不用花很多时间与功夫,然后快速地找到。自己替自己的音乐资料库做分类,才容易找到想听的音乐,除非你愿意费心编辑档案的 metadata,而且持续这么做,不然我觉得用资料夹分类仍是最简单易做的方式,简单地讲,我认为 Aurender 这套系统更适合大多数的发烧友。
令人赞赏的摇控 app
除了有资料夹捷径的按键外,Aurender Conductor app 还有很多优点。它的画面采用一般常见的两栏式结构,左边是播放列表,右边是专辑浏览视窗,两边的宽度可以拖动改变,例如你要看清楚列表的曲名或专辑名称时,就把列表拉宽,即可显示完整曲目资讯,如果要一次看更多专辑封面时,就把浏览视窗拉宽即可。

Aurender N30 音乐伺服转盘详细评测

此外,Aurender Conductor app 把所有功能按键整合在同一画面,一目了然,不必花时间翻找,例如 Tidal 和 Qobuz 按键都放在浏览视窗页眉,一按即可进入。又例如画面右上角的四个按键,分别是「30」、「DSD」、「16/24」及星号,各有什么功能?按下「30」会列出 30 天内曾经加入播放列表的曲子,所以时常听的音乐都会在这里,你也可以自行更改是要列出 1 天、3 天、7 天、15 天、30 天还是 45 天内的曲单。按下「DSD」,浏览视窗则会列出所有 DSD 格式的音乐,你还可以设定是要列出哪一种或哪几种 DSD 格式。「16/24」则会列出全部 16 bit 或24 bit 的 PCM,取样率可自己指定。
优异的反应速度更是 Aurender Conductor app 的一大优点,不论是点选音乐类别或资料夹、将曲子加入播放列表、上下滑动浏览视窗里的唱面封面,或是拖动栏位宽度,它都能即时且流畅地变化屏幕,提供非常好的使用体验。此外,N30 还具备淡入和淡出功能,也就是按下播放键后声音慢慢变大,停止播放则渐渐变小。这项功能不只是噱头而已,而有实际的作用,因为不同品牌的缘故, N30 未必能和所有 DAC 完美相容,有些 DAC 在开始播放或转换格式时可能会出现卡顿声,为了避免这状况,N30 设有淡入和淡出功能,也可以选择将其关闭。

Aurender N30 音乐伺服转盘详细评测

Aurender N30 音乐伺服转盘详细评测

细节多到惊人
谈了这么多 N30 的独特设计与功能,接着来谈使用面和声音表现。试听过程在 U-Audio 聆听室进行,搭配的器材包括 Playback Design MPD-8 DAC、EC 4.8 前级与 NuForce R18 后级,音箱则是 Wilson Audio Alexia 2。此外,N30 的前方还藉由 SOtM dCBL-CAT7 网路线接了 Ansuz D-TC Supreme 交换器,N30 和 MPD-8 之间则通过 SOtM dCBL-UF USB 线连接。

Aurender N30 音乐伺服转盘详细评测

Playback Design MPD-8 DAC。(图片取自极品音响)
由于是全新的机器,我打算先将 N30 run-in 隔几天再开始试听,不过,好的器材即便是不经意地聆听也能发现它的美好,N30 就是这样等级的东西,初步接触我就清楚感受到它的特点:质感非常纯粹,声底非常干净,起伏非常流畅,整体声音非常沉稳,细节多到惊人,简单地说就是 Hi-End 的高级声。

Aurender N30 音乐伺服转盘详细评测

我发现 N30 的快取设计可不是做假的。如果我播一首从未播过的曲子,必须等个好几秒才会听到音乐,因为 N30 要先让静止的 HDD 开始转动,接着读取资料,送入 SSD 快取,然后才播放出来,这过程需要一些时间。但如果是播放最近才播过的曲子,一按就有声音了,因为档案已经存在快取了,而且即便我把 N30 闲置一整夜没用它,第二天进到公司,拿起 iPad,播放昨天才听过的曲子,播放键一按立马就听到声音,即可得知 N30 一直处在待命中,立即反应,随时提供最好的聆听体验。
高级器材才有的精致质感与贵气

Aurender N30 音乐伺服转盘详细评测

流媒体转盘本身是不带音色的,我听到的音色主要来自 MPD-8,但极度干净的声底绝对来自 N30 无疑。播放布兰德尔演奏贝多芬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由拉图指挥维也纳爱乐担任伴奏,乐曲前奏一开头由弦乐群奏出的「噹~噹噹噹~」,微弱的声音却非常鲜明,而且柔和中带有很好的弹性,质感非常干净通透。接着仍是弦乐奏出的前奏,我特别感受到许多由弱至强或由强至弱的起伏比我以往听到的更有层次,线条感更为清晰,对比更为显着。钢琴奏出,声音飘逸上扬,音色有着鲜丽的光泽,触键在清脆中带有沉着的重量感,充分展露出高级器材才有的精致质感与贵气,让人一听就着迷。

Aurender N30 音乐伺服转盘详细评测

优异的解析力与超丰富的细节更是 N30 的拿手好戏。以小提琴家 Gidon Kremer 的「Hommage a Piazzolla」专辑为例,第一轨《Milonga en Re》是一首很慢、很弱、旋律线很长的曲子,由一部钢琴为 Gidon Kremer 伴奏,通过 N30 的播出,细小微弱的声音也显得异常清楚,可以听到一个又一个长音中,声音并不是一条简单的声线,而有着强弱、抖动、线条粗细的变化,有的时候是干涩的,有时又是滑顺的,有时是紧绷的,有时又是舒缓的,音乐表情极为丰富,令我大开眼界。
精准是本分

Aurender N30 音乐伺服转盘详细评测

N30 不仅解析力超强,声音更是极为精准,例如 Pink Floyd 著名的「Dark Side of the Moon」专辑,第 1 轨《Speak to Me》中如同心跳的低频颤动声,通过 N30 聆听可以轻松辨识出低频的轮廓与定位,精准地呈现在音场中央后方远处,一开始的形体不会很大,但随着音量渐增,形体也慢慢放大,同时间低频向下延伸的轨迹也展现出清楚的层次,更加深了歌曲的气氛感。曲子从第 1 轨接续到第 2 轨《Breathe(In the Air)》,音乐正式展开,规模也不断扩大,待歌声加入时,音乐画面达到最大,从第 1 轨的心跳声开始营造的气氛终于达到最高潮,此时声音充实而饱满,规模感颇为庞大,但各个声部的层次定位仍维持着清楚的关注,毫不混淆,分离度十分优异。N30 精准呈现了音场规模大小之间的区别,也让聆听更具趣味。

Aurender N30 音乐伺服转盘详细评测

说到 N30 声音定位之精准与形体之精确,可以用电影「大佛普拉斯」原声带中第 6 轨《跟着董事长去流浪》做个说明,当中有一段约 30 秒的爵士鼓 solo,鼓手只敲各个不同大小的筒鼓、落地筒鼓与踩大鼓,通过 N30 我可以清楚听到不同鼓的位置与形体规模,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前,有的后,颗颗分明,如果不是听过 N30,我怎会知道这个录音如此精彩。
尽管买就对了
初次使用 Aurender,就是一次很棒的体验,N30 不论是做为音乐服务器还是流媒体转盘,都足以名列顶尖器材之林,两者得以兼任,更证明了 Aurender 不是一间普通的公司。我觉得 N30 最大的价值不只是它惊人的挖掘细节能力和超凡性能,还包括了极具亲和力与便利性的操作界面,以及令人十足信赖的稳定性,基本上它就是一台购入之后不会再做他想的超级信号源。只要你有能力,尽管买就对了。
器材规格
Aurender N30
形式:音乐伺服转盘
支持格式:DSD,WAV,FLAC,AIFF,ALAC,M4A,APE
SPDIF 数位输出:Coaxial,BNC(75Ω),TOS-LINK,AES/EBU
DSD Output on SPDIF:Up to DSD512 to 88.2 / 176.4 kHz
USB 输出:PCM 最高 32 bit / 384 kHz,DSD 最高 DSD256(DoP),Native 最高 DSD52
外部时钟输入:10MHz / 12.8 MHz(75Ω)
CPU:Intel N4200 Quad Core CPU
系统 + 缓存 SSD:480 GB
记忆体:8 GB
音乐硬盘容量:12TB 3.5 inch HDD
USB输入:2 × USB 3.0
网路埠:1 Gbps × 1
MQA Core Decoding:选配
尺寸:430 × 96 × 353 mm(2件式)
重量:27.2 kg(总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音乐   转盘   流媒体   数位   曲子   视窗   机箱   按键   资料夹   电路   网路   音频   电源   声音   功能   服务器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