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管”的90后能在多大程度上撼动职场文化?

自90后进入职场,年轻人越来越“难管”的声音就不绝于耳。“追求自我”“张扬个性”“抗拒说教”“频繁跳槽”“寻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已成为年轻人的标配。


无独有偶,最近有媒体报道,韩国90后也是如此,在《90后来了》一书中,CJ集团品牌经理林洪泽发现,韩国90后步入职场,对原本韩国的职场文化造成剧烈冲击:90后视“准时下班”和“休年假”为天经地义、抗拒权威主义和说教、对企业没有多少忠诚度,他们只忠诚于自己的选择、反对加班文化……


有关90后“难管”的话题,社会上已有很多的讨论,一种主流的观点将之归结于不同代际之间思维模式的差异。70后、80后前辈们掌握了决策权与话语权,面对90后的群体依旧采用既定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从而产生一种错位、不匹配,因此不是90后难管,而是企业不会管。


这种语境下,已有企业认识到管理上的问题,在制度和策略上作出调整,以适应年轻人。凡此种种,不得不让人思考:“难管”的90后是否能撼动固有的职场文化?有人甚至预测,未来当90后们成长为管理者,完全掌握职场话语权,就会给职场文化带来彻底的改变,这样的判断是否过于乐观?


首先,年轻人的诉求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不可能指望每个单位都能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美好,那只不过是个人的一厢情愿罢了。在大学毕业生过剩的年代,多数用人单位依旧是强势方,你不干,自会有人愿意干。


面对职场年轻人的诉求,有的企业会作出一些调整,有的却转身很难。因为管理既是一种思维和格局,也是一种技术和能力,有些用人单位本就面临根深蒂固的体制问题,管理上尾大不掉、积重难返,在没有遇到重大危机之前,让他们作出调整和改变是很困难的。


其次,职场文化所滋生的职场规则,有其相对稳定性、甚至顽固性,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比如,35岁的职场“分水岭”一旦形成,年龄歧视很难打破;行业内部竞争激烈,996工作生态、形式主义的加班文化,并没有因为外界关注而出现明显改观;学历歧视、职场“酒文化”等,虽然跟具体的单位、行业有一定联系,但更多的是由整个社会文化和氛围所铸就的……


再次,90后群体也是多元的,对待90后也要分类看待,不能“一刀切”。媒体报道之下,这个群体有被单一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尾大不掉   积重难返   顽固性   文化   无独有偶   年假   韩国   媒体报道   群体   思维   年轻人   单位   行业   工作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