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缺点,孩子才敢聪明:曾奇峰写给父母的11句话,看完令人深思...

父母有缺点,孩子才敢聪明:曾奇峰写给父母的11句话,看完令人深思...父母有缺点,孩子才敢聪明:曾奇峰写给父母的11句话,看完令人深思...

如果父母人格不健康,就算有一本关于“怎么育儿”的书,全部按照书上说的做,还是会制造出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而人格健康的父母,根本不需要这本书,就能培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

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如何影响孩子的人格?我总结了20句话,以便大家记住,今天先谈其中的11点。

作者:曾奇峰。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一、

“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怎么做更重要。”这句话是自体精神分析学家科胡特说的。

“父母是什么人”指的是父母的人格。什么样人格的父母是好父母?有很多说法,比如好玩的人、健康自恋的人、粗心而阳光的人等等。

我们说个新的:清爽的人。

这样的人,特点是:

在关系中边界清楚,不黏黏糊糊;

能够自得其乐,不太依赖他人;

处理事情立断果决,不拖泥带水;

也尊重他人的边界,不入侵不破坏……

如果你问,怎么达到清爽人格的境界呢?所有这类问题,我给一个总的回答。

人格变化只有三种途径:

1、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觉察能力”,包括觉察自己的情绪、想法、愿望和行为,并理解这些状态背后的意义;

2、跟各种人打交道,在新的人际关系中松动自己人格中僵化的部分;

3、找一个精神分析师。

二、

父母潜意识倾向于让孩子尝尝自己童年各种痛苦的味道,把孩子制造成最理解自己的人。被抛弃过的,会抛弃孩子;被粗暴对待过的,会粗暴对待孩子。

让人伤感的是,这样做的动机是爱,因为爱一个人,才会让他以某种形式跟自己一样。但是,这是不健康的、没有分化的爱。

健康的、分化的爱,是使孩子摆脱父母的命运,成为TA自己。

父母有缺点,孩子才敢聪明:曾奇峰写给父母的11句话,看完令人深思...

三、

人格层面有过度控制倾向的父母,可能正在制造一个有精神障碍的孩子。为了避免对孩子失控,过度控制型的父母会不自觉地打压孩子的各种能力。

比如有的家长随口制定的规矩是:大人说话孩子不要插嘴。这可能打压孩子的两种能力:对环境的敏感及做出相应的反应;在权威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

要知道,孩子的直觉能力是高于大人的,以大人身份压制孩子,等于直接压抑孩子的直觉能力。

如果你要讨论真正的大人的事情,就找个孩子不在场的的地方吧。否则,就是邀请了Ta参与,又不让Ta参与,这就使Ta陷入了双重束缚境地。研究证明,这是制造严重精神疾病的环境特征。

有个关于双重束缚的段子:有个人养了一只狗,给狗取名为“别动”。

这人经常这样对狗说话:“别动,过来”;或“过来,别动”。

据说后来那只狗疯了。

父母有缺点,孩子才敢聪明:曾奇峰写给父母的11句话,看完令人深思...

四、

对孩子的有些“错误”,特别是经常犯的“错误”,最好延迟反应。因为你的立即反应可能会使孩子对用这种方式“调动”你的情绪和行为成瘾。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我一发出刺激,对方立即就有反应,这是一件多么爽的事情啊。

五、

家族创伤有时候就像个传家宝。

重男轻女是常见的文化级别的家族创伤。在不少的临床案例中,一代又一代女性被迫害的景象,骇人听闻。

很多女性的一生,毁于这种灭绝人性的文化传统。

让人悲喜交加的是:多子女家庭中,如果有重男轻女的传统,结局往往是女性发展得很好,男性反而很弱。

对此的精神分析解释是:重视男性就是制造了过高浓度的关系,在效果上等于阉割了男性,而被忽视的女性却获得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我相信女性并不需要这样“莫名其妙”的所谓好处。

美好的家庭风景应该是:无论性别,你都可以有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条件,包括经济上的和态度上的。

理想的文化环境是:男孩和女孩的利益和权利,不是此消彼长,而是均等,更理想的情况是:都足够充分。

父母有缺点,孩子才敢聪明:曾奇峰写给父母的11句话,看完令人深思...

六、

对孩子严格的要求,可能源于对自己父母的失望,以及对自己的失望。

对自己满意的父母,不会有哀怨,也就不会要求孩子的成就来消除自己的哀怨。

说得狠一点,那些在自己的生活中,能把其他成年人搞得一败涂地的人,是不会在家庭生活中打败自己的孩子,以补偿缺失的优越感的。

对他人的失望,本质上是对自我缺憾的补偿:我对你失望,就忘记对自己失望了。

七、

对孩子的不耐烦,可能是父母人格不够独立。

辅导孩子作业,已经是现象学级别的社会问题。

孩子一遍三遍还不会,会激活父母的融合焦虑: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了阈值,警报响起,父母就会用“不耐烦”在情感上离开孩子。

耐烦的能力,几乎等于一个人的人格独立程度。因为一个人格足够独立的人,他跟他人在一起多长时间,都不会影响他的情绪,他还是他,不会那么急着用不耐烦把他人推开。

八、

完美的父母,会制造有问题的孩子。

完美主义者的本质,是人格弱小。

丝毫不能承受不完美、或者说某种缺憾带来的屈辱感,这种屈辱感会投射给孩子。

60分的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环境。

完美的母亲,还会遏制孩子的创造力。

母亲的“缺点”,是孩子创造力的来源。创造力,是孩子在幻想层面弥补母亲的不完美,如果母亲“完美了”,Ta就不需要创造了。

九、

父母过于强调什么,就往往会事与愿违。

所以有个开玩笑的说法:医生的孩子容易生病,老师的孩子容易学习成绩不好。

父母过度强调什么的时候,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独立意志、回避屈从权威所导致的屈辱感,潜意识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努力。

还有,父母的强调本身,可能是反向形成:有多鼓励,就有多反对。

比如一个母亲反复跟青春期的儿子说要多交朋友,可能是害怕孩子多交朋友后抛弃自己;更“巧妙”的地方还在于:是我说的要你去交朋友,如果你真的去了,也是我主动要你去的,我“被”抛弃的感觉会减弱。

所以你对他交朋友的“鼓励”,就变成了他宅在家里的“陪你”。

父母有缺点,孩子才敢聪明:曾奇峰写给父母的11句话,看完令人深思...

十、

对孩子的信任,是健康的冒险。

信任是父母能够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人本主义的基本信念是:所有人都有自动朝符合主流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需要。

比如遵纪守法、尽义务、爱人类等等,如果有人不这样,那是因为他的这种倾向被打扰了。

对孩子的不信任,本质上是父母对自己不信任。

他们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跌跌撞撞就到了现在这个样子,他们那些反社会的欲望没有被象征化或意识化,于是投射给孩子,就变成了这样的理念:孩子不被严格管教就会变成罪犯。

或者,父母功成名就的动力,来自要摆脱早年非常糟糕的环境,他们就想当然认为,给孩子糟糕的环境才能让孩子努力。

他们不知道,早已时过境迁,那些被信任的孩子,一定会比“雪耻”的孩子,有更持久的战斗力,也更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十一、

把孩子都当成心理学上的存在,这就是所谓心智化。

生物学的存在意味着,他们需要水、食物和空气;心理学的存在意味着,他们需要爱、信任、自由、独立和有一个自己可以说了算的人生。

父母有缺点,孩子才敢聪明:曾奇峰写给父母的11句话,看完令人深思...

鲁迅说:我从不忌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

我们知道鲁迅是智慧而深沉的爱国者,他这样说是为了警醒国人。

这句话改一改,就变成:我从来不忌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父母,这样说,是为了警醒父母。

我这里说的父母不是我们的父母,而是作为父母的我们。

父母跟孩子的美好关系,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人的原因。

我无意声讨我们的父母,我只是希望我们自己在父母这个角色上,能够阻止家族甚至民族的创伤,向我们下一代传递。

精神分析的任务是:让所有孩子都不后悔来到这个世界。父母有缺点,孩子才敢聪明:曾奇峰写给父母的11句话,看完令人深思...

作者:曾奇峰。本文是曾奇峰老师在《深入潜意识,解密你不知道的人生》30讲的课稿,拿来与大家分享。

意犹未尽

父母有缺点,孩子才敢聪明:曾奇峰写给父母的11句话,看完令人深思...

........................................

【蓝橡树家长圈】家长的圈子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数万家长一起,学习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数百位牛爸牛妈畅聊教育;线上线下家长沙龙提前占座。

长按复制ID, 添加好友, 申请加入

父母有缺点,孩子才敢聪明:曾奇峰写给父母的11句话,看完令人深思...父母有缺点,孩子才敢聪明:曾奇峰写给父母的11句话,看完令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奇峰   父母   孩子   屈辱   管家   交朋友   人格   信号   聪明   家长   母亲   独立   能力   环境   女性   健康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