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的高考成绩单及北京‘北方’交通大学的饭票(学校生涯一)


1987年的高考成绩单及北京‘北方’交通大学的饭票(学校生涯一)


1987年的高考成绩单及北京‘北方’交通大学的饭票(学校生涯一)


1987年的高考成绩单及北京‘北方’交通大学的饭票(学校生涯一)


1987年的高考各门满分:

语文:120

化学:100

数学:120

英语:100

政治:100

物理:100

生物:70

总分:710

我当时总分527.很低吧,放在现在也就是个二本而已。但历史的时间必须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衡量。

1987年的教学训练,是远远和现在不能相比的,没什么互联网手机,固定电话也难见到一部,电视也是少数家庭才有的。527分全省都是排在前列的。这个分数都全国的任何大学都是没有问题的。虽然我英语就如衡中张锡峰演讲中说的,初中的启蒙老师都不会读英语,导致了我的英语一直很差,但是其它六门功课都是拔尖的。按照历次考试的成绩,就是英语考个0分,我也可以考上清华的。所以老师们多次要我补习英语的劝告,都被我拒绝了。高考分数够了,平时也说明了能考上清华,为何最终没有去清华而读了北交大?

考试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故事。

高考的第一门考的是语文,第二门考化学。化学考试开始前,监考老师说:上午考语文的时候,有位同学的作文提纲是用铅笔写的,按照规定,语文是要按照零分计算。我的脑海里火花一闪,冷汗下来了,想起自己当时无意中是用铅笔写的提纲。脑子一阵轰鸣大乱,都有了化学都不想考的冲动。脑子里乱纷纷的都不知道咋走出的化学考场。

晚上一个人在校外一个偏僻的地方发呆了好久,最后咬咬牙,还是决定考完全部。

考试完毕后。我估分567、521和475三个总分。为何?第一个是侥幸语文没事。第二个是按照作文为0分估计的,第三个是语文为0分估计的。

当时填志愿是考完试就填,自己的分数,高考的录分线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填报志愿。这要求自己对自己的分数估计的很接近分数才能准确地填报志愿。我一向是考试的最后五分钟按照答题的卷面估计分数,所以估分都是很准确的。但是我发生的情况让老师们也做了难,最后班主任建议我稳妥点,第一志愿报考北方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理由是这是铁道部的学校,全国的排名也很高,将来分配工作后肯定在铁路部门工作,坐火车不用钱,而且起步工资就比地方上高一级,将来涨工资也快。

万分纠结之下,我就只报了北方交通大学!

其它的二本专科之类的全部没填,奶奶的大不了重读。

后来分数出来了。我总分527,其中语文66,我一看这个分数就知道是扣除了作文的分数,我的语文一向都是考过110分的,作文平时也都是范文。感谢判卷老师手下留情,语文没有给零分。本科录取线470,重点录取线490.清北最后录取线都没有超过520.

老师同学们都为我感到惋惜,我也有很大的遗憾,拿到北交大录取通知书后,更多的是高兴和兴奋。毕竟是北京的名牌大学,毕竟从此可以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了。

开学的前两天,二姐夫送我去西安坐火车去北京。绿皮火车,两天一夜。我扛着两个蛇皮袋子(盛化肥袋子),一个绿色军挎包闯进了北京。北京火车站接新生的点位红旗招展,车来车往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映花了我这个农村来的没见识的山里娃的眼。师兄师姐们都很热情,从车站到学校,然后报到处,换买饭票菜票一直到宿舍都是一路陪同。没有丝毫看不起我这个穿手工布鞋乱糟糟头发一身汗性味的山里娃。

我不是衡中的张锡峰,脑海里没有那么多想法,更没有想过要拱城里的白菜。坐在宿舍床上,我就知道命运被改变了。

那个时候读大学,学费很低,一学期书本费不到二十块,宿舍是免费的。吃饭一天一块钱就够了。具体如下:

早餐:二两饭票,有一份稀饭一个小馒头。一毛钱菜票有五分钱小菜和一个鸡蛋。

晚餐晚餐:四两饭票,两个大馒头或者米饭,最贵的红烧排骨或者红烧带鱼四毛菜票。

如何?不贵吧?但是对于没有固定现金来源的农村来我来说还是很贵的。幸亏北京市政府给每个在北京上大学的学生每月补贴十八块,是现金补贴,解决了我很大的问题。套用电视剧里的一句话“感谢政府”

从交大的南门进入学校,左手边是门卫室,门卫室旁边是一个个格子的信箱,每个班级一个,沟通了学生们和天南海北的亲人高中同学的来往联系。往前走是密密麻麻停放的自行车,每当下午最后一节课后,自行车就驮着特的主人消失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密密麻麻的自行车后面(西面)是几排铁皮教室,学名:临时教室。从临时教室朝西北方向走100多米,就是我们的宿舍楼:十二号楼。一个宿舍8个学生。一层32个房间。8层就是2000学生了。夏天的晚饭过后,楼道里吵吵嚷嚷的,随时可见光着上身的男生,浓烈的青春的荷尔蒙气息能诱发春天的提早到来。

交大南门进入是主干道。道路的两旁种满了高大的杨树,春天的时候杨树先抽出毛毛虫一样的穗子,成熟之后漫天飘的都是白色的絮状物,然后才是叶芽绽放,绿色重回人间。从主路前行100米,左手(西面)是交大礼堂,学校开大会举办各种节目都在里面。礼堂的前面是一尊毛主席雕像。记得张艺谋拍的“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获得金熊奖后,交大的学生会邀请他和巩俐来学校做创作感想就是在这个礼堂。巩俐那个时候真是漂亮,二十岁左右的艺术青年的魅力远不是我们这些工科男能体会和欣赏的。那个时候大家也不会抢着挤着去要签名啥的,因为同为陕西人我就去让他签了名。文章照片中的日记本,就是当年张艺谋和巩俐签名的本子。因为它是我拥有的第一个笔记本所以就一直保留下来了,和他们签名没有关系。

有个问题问问大家:1987年全国录取了多少大学生?

你我都是时代的见证者,若有同感,希望关注点赞,我会抽时间续写更多的大学时代生活片段,与你共同分享美好岁月。

谢谢你读这篇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饭票   零分   北京   学校   清华   门卫   英语   总分   成绩单   礼堂   交通大学   交大   分数   语文   生涯   宿舍   化学   考试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