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上市,知识付费商业模式是否可行?

今天我们谈谈罗辑思维上市,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是否可行?

罗辑思维的母公司思维造物将在A股上市,发行的数量不超过1000万股,占发行后股本比例不低于25%,大约要募集十亿元,估计公司的估值超过40亿,成为A股里面知识付费的第一股。

罗辑思维上市,知识付费商业模式是否可行?

六年多来的时间,一直在证明知识付费不是伪风口的罗振宇,正在一脚准备踢开IPO的大门。

罗辑思维现在的注册用户超过两千万,每月的活跃用户大约是350万。

主要的产品是罗辑思维的微信公众号,得到APP,《时间的朋友》的跨年演讲,以及得到大学。其里面的投资机构也都很有名,诸如启明创投、真格基金、红杉资本、腾讯投资等等。

但是,从招股书的数据发现,罗辑思维现在的各大业务的贡献收入比都在呈现明显下滑的趋势,包括目前的知识付费的主流也在走下坡路。

罗辑思维上市,知识付费商业模式是否可行?

而且罗辑思维跟其他线上知识付费平台,如掌阅科技,中文在线,以及线下的中公教育,创业黑马等公司相比,毛利率相对比较低。

今天罗振宇要带着罗辑思维上市的消息一出来,很多人就开始说这是罗辑思维要圈钱,罗辑思维,知道这个公司的未来走势不妙,趁着现在创业板的趋势赶快捞一笔。

很多人对知识付费,觉得这是个商业模式不够成熟的行业,一直不认为它是一门好生意。

又回到了一个根本的话题,知识要不要付费?这个知识付费是不是可以成为一个商业模式?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知识当然要付费,否则的话,老师的行业就失业了,KOL也无法收费了,所以知识付费,这是一个不用去辩解,不用去争论的答案。

罗辑思维上市,知识付费商业模式是否可行?

但是,商业模式就要讨论,因为知识是分三类的,从浅到深,第一类叫作普及性教育的知识;第二类是属于专业的,比如说财经专业、法律专业等专业知识;第三类叫做独创的知识。这基本上对应的我们正统教育体系里面的中小学(普及性教育),然后到了本科跟研究生,就专业性教育,博士或者后续的这个后续教育,那叫做独创性的知识。

罗辑思维现在的主营商务模式是属于第一类,就是普及类的教育,他成功的地方是它把书本或者网络上可以得到的知识,通过罗振宇本人或者他的团队先读一遍,然后把它组织浓缩,凝炼成简单的60秒,或者是简单的大纲、重点,用互联网的方式,不管是公众号还是在线,利用高频零碎的时间传输给你。

罗辑思维上市,知识付费商业模式是否可行?

这种商业模式是有市场的,为什么有市场呢?因为现代人太忙也太懒了,很多人或者是绝大多数人不愿意自己在网络上搜索浩如烟海的信息,因为这些信息需要动脑去找,现在大家都被像抖音、今日头条这种算法的机制给宠坏了,希望别人推给我们的信息,而不是我们主动去找信息,自己的分辨能力是越来越差,不愿意找信息,希望有像罗辑思维这种模式给我们推送,把知识框架弄好了,现在的人除了被这种推信息推送宠坏以外,另外一个就是不愿意花时间去读厚厚的书,因为大家都没耐心。

很多人一年到头都没有读完一本书,那连读书的时间都没有,就更不用说去花好几年的时间去建立一个自己完善的知识体系,这种人越来越少了,所以罗辑思维的商业模式去满足第一类的普及类教育是挺好的,它满足了大多数人的需求,这也是罗辑思维这六年来取得成功的根本,也是它如今走向上市的重要原因。

罗辑思维上市,知识付费商业模式是否可行?

但是普及类教育是有天花板的,它的天花板在于,它只能让你知道了解,如果你想得到第二级的知识体系叫做专业知识,那你靠罗辑思维是根本不行的,专业知识是没有任何捷径的,我们知道人才是非常宝贵的,为什么你要付钱去请一个专业的人才呢?是因为他的知识获取是有成本的,他去拿这个专业认证,如考个本科、考个研究生是需要花四年加上研究生两年,总共六年的时间成本,如果你的捷径只有一天60秒,半年你就可以拿到研究生,那研究生是不是就便宜的跟白菜价一样呢?

要获取专业的知识是没有捷径的,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我们说的本科跟研究生也要四到六年才培养出一个专业合格的人才,才能在人才市场上工资稍微比较高,但是罗辑思维再厉害再牛,也不可能把四到六年浓缩成每天60秒,把一本书要读一个月或者半个月浓缩成10分钟,当然你可以读,但是你读完以后,你不可能一跃成为这个领域的专业人才。


罗辑思维上市,知识付费商业模式是否可行?

那你也许会问,为什么这么多人想去读捷径书,老觉得自己能够通过这样去学到专业知识,因为可能第一太懒,第二,就是焦虑?罗辑思维经常贩卖焦虑,潜意识里面告诉你:你不读,你就比别人落后!所以大家就会走这种捷径。这些用户都是被贩卖焦虑的宣传给误导了,时间一久,比如说过个一年半载,你花了很多钱在“得到APP”上,看似你看了很多书,看似你懂得了很多,可是你拿到市场上没什么用,你会体会到一个真理——没有人可以在极少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下轻易得到他人通过真正实践经历得到的知识,罗辑思维也做不到。

当然,如果你已经有了牢固的专业知识,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那你就可以继续攀登到第三层境界,就是刚才说的独创的知识,这才是最难也是最宝贵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掌握了独创的知识,你就能体会到财富自由以及人生方面的满足感。

但是这种独创知识是不容易商业化的,也就是说到达的第三境界的商业模式很难,比如吴晓波,他其实更接近第二类与第三类之间,他要上市也不太容易,独创的知识是很难规模化。也就是人家说天才是没办法批量生产的,所以物以稀为贵。

罗辑思维上市,知识付费商业模式是否可行?

罗辑思维其实就属于第一类,从招股书上,罗辑思维闯关A股,他的业务数据跟财务数据增速都在放缓,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已经在第一类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他要突破到第二类专业知识,开办得到大学?我觉得效果不是很好,那更不可能到第三类,它已经接近了普及类知识模式的天花板,所以,我们很高兴的看到罗辑思维的上市,对这个知识付费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但是至于要不要让我去投,我个人是不会去投,因为我觉得他已经走到一定的瓶颈了。

总结起来:知识付费是一个商业模式,但是它有很强的局限性。罗辑思维的成功,是因为他抓准了这个知识付费的风口,在宣传跟贩卖焦虑上面是做得很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商业模式   在线   思维   知识   捷径   天花板   专业知识   性教育   焦虑   研究生   成本   体系   时间   专业   科技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