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究竟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

美国究竟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

导言:

上期推文结束后,后台有很多朋友问我“精神层面的自我超越”究竟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就先从美国和英国的案例入手,通过分析英美两大海洋霸主在精神内核上的传递关系,来具体地看一下海洋霸主国家的自我超越是如何实现的。

美国究竟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美国究竟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

△英荷战争

英国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都是无异议的海洋霸主。这个霸主是它从荷兰手里抢来的,后者在其鼎盛时期,商船吨位占了欧洲商船总吨位的四分之三,以此垄断了东西方海上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

英国为打破荷兰的海上贸易垄断地位,在1651年颁布了“航海条例”,规定只有英国或其殖民地所拥有、制造的船只可以运装英国殖民地的货物,其他国家的制造产品,必须经由英国本土,而不能直接运销殖民地。

英国于此挑战的并不是作为抽象原则的海洋自由,而是自由的海洋上荷兰人对于商船的垄断地位。这种挑战带来了绵延的战争,英国既要与荷兰争斗,又要与同样觊觎海上霸主地位的法国争斗。

最终,城邦规模的荷兰败给了国家规模的英国;在与法国的争斗中,英国的岛国地位又被证明是一种无法超越的先天优势,它可以资助陆上盟友对抗法国的陆地霸权,自己则放手在海外行动。在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中英国彻底毁灭了法国的海上帝国,成为独霸的海上霸主。

英国得以击败法国,成立于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的重要性不得不提。该银行成立后,便成为英国国债的最大买家,极大地便利了英国政府的战争筹款工作,使得综合国力相对较弱的英国,却能够比法国更容易地筹到战款,终于将后者拖垮。

美国究竟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

△英格兰银行

作为私人银行、必须考虑风险收益比的英格兰银行之所以敢于大量购买英国国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英国的制度转型所带来的信用基础。

1689年的光荣革命,在英国稳定地确立起议会与君主共治的结构,在英国人看来这也不是什么颠覆性的革命,只不过是恢复了“英格兰古老的自由”。革命后的议会掌握着财政权,国王掌握着行政权。

美国究竟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

英国议会由上院 、下院和国王共同组成

在英国,发行国债的决策要通过议会批准,这意味着发行出来的国债有着可靠的国家财政能力做担保;而在法国,由于君主专制制度,国债的发行只由君主决定,这意味着它只以君主本人的筹款能力为担保,风险远高于英国。英国自由的内政制度使得其国际战略得以顺畅展开,在此已经显示出其世界主义转型的潜力。

美国究竟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美国究竟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七年战争结束后没多久,英国便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继军事之后,其经济也成为世界性的领导力量。

工业革命深刻地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和财富分配结构。此前,土地阶层、商业阶层和金融阶层是英国社会中最有力量的群体。包括后两个阶层在内,这些人多半都有贵族身份,都是大地主,他们掌控着议会,操控着国家的大政方针。

“航海条例”正是在商业和金融阶层的联手下获得了通过,并一直延续下来;1815年,在土地阶层的推动下,英国又通过了“谷物法”,规定了国产谷物平均价达到或超过某种限度时方可进口,以保护农业经营者免受外国廉价谷物的竞争。

这两部法律对于新兴的工业阶层都是不利的。航海条例所带来的航运垄断,提高了制造业对外贸易的物流成本;谷物法则提高了英国的谷物价格,进而提高了自由劳动力的成本。工业阶层亟欲改变不利条件,对他们来说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进入议会,通过议会程序来推翻这两部法律。

美国究竟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

△英国议会现场

于是,在工业阶层的不断抗争和努力下,1832年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依人口分布变迁重划了选区,又重定了选举权的条件,使得工业阶层终于在议会中有了自己的代言人。

第一次议会改革的口子一开,后续的改革就不那么困难了。1867年、1884年又经历了两次议会改革,使得议会内部的人员构成更能够反映英国社会的变迁,更能够聚合民意。

在此过程中,1846年“谷物法”被废除,1849年“航海条例”被废除,到19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单方面自由贸易政策,无论其他国家是否向英国实行自由贸易,英国都向它们实行自由贸易。

英国的商业资本、金融资本也在悄悄转型,逐渐与工业资本合流,土地阶层不再垄断政治。资本的无界、流动性原则终于战胜了土地的有界、固定性原则,英国在制度层面的世界主义转型也完成了。

美国究竟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

伴随着工业革命,一场精神革命也在英国发生,这就是起于18世纪中后期的苏格兰启蒙运动。其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写就皇皇巨著《国富论》,促成了英国在精神层面的世界主义转向。

美国究竟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

△苏格兰启蒙运动代表亚当·斯密

斯密在书中极力批评了通过殖民地贸易垄断制度来积累财富的做法,谴责这种制度破坏了英国产业部门间的自然均衡。在他看来,最终的均衡甚至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均衡,而是全球作为一个统一大市场的普遍均衡。

所谓“看不见的手”,以全球范围内的比较优势为引导,依托于一个具有普遍开放性的自由制度,达致那种普遍均衡。如果人为设限,反倒会使得秩序紊乱。

斯密更进一步提出,全球普遍市场的运行,最终会展开为一个世界历史过程。通过不断的商业交互与技术传播,包括对于亚洲非洲等地落后民族的传播,“使世界上各地的居民,有同等的勇气与实力。只有这样,才可引起相互的恐惧,从而威压一切独立国的专横,使它们能相互尊重彼此的权利。”这将带来人类对于自由的普遍享有。

斯密的论证,使得后来英国所推行的自由贸易获得了高度的伦理正当性,其支撑的全球普遍秩序被承认为一个可欲的秩序。英国成为一个全方位地世界主义的领导性国家。

美国究竟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美国究竟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

△工业革命时期的曼切斯特

英国的国家利益就正在这一世界主义转型中获得了最大的实现。

由于开始了工业革命,英国进口的是原材料和粮食,出口的是制成品。自由贸易可以降低制成品的成本,使其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这令英国积累了巨额财富,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作为海洋霸主和国际金融中心,英国也有能力操控全球的金融和贸易规则。

波兰尼在《大转型》中提出,19世纪后期到一战前,世界秩序是建立在政治、经济相互渗透互为支撑的四个机制之上的,分别是均势体系、国际金本位制、自我调节的市场以及自由主义国家。

英国支撑起来的金本位是这四个制度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而金本位的源泉和基体是自我调节的市场;金本位制是把国内市场体系扩大到国际领域的尝试;均势体系是金本位基础的上层建筑,并通过金本位来运转;自由主义国家则是自我调节的市场的结果。从此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英国国家利益与其世界主义取向的深刻关联。

美国究竟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美国究竟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到19世纪后期,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内燃机、化工等产业为主导

英国在这些领域没有优势,逐渐将制造业龙头的地位让给了美国和德国。但伦敦仍然是世界金融中心,掌控着国际金本位,从而掌握着国际经贸秩序的根本;帝国海军仍然是世界海洋和平的保障。英国仍旧是世界霸主,美国和德国正是在英国给定的规则秩序内崛起的。

美国究竟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美国究竟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未波及美国本土

就地缘结构而言,可说美国是一个超级岛国,它也拥有成为海洋霸主的潜力。

但美国本身又是个大陆规模的国家,庞大的内部市场使其经济有着相当的自给性;再加上其清教立国精神,拒绝旧大陆的均势政治,奉行孤立主义政策,力图构筑一种新的理想政治,迟迟不愿与外部世界发生政治联系。这就使得美国的经济力量一直未能为其带来相匹配的国际政治影响力。

美国究竟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美国究竟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主要在欧洲

转折点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战使得美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拥有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黄金储备,其经济开始有了一种世界主义品性;美国的军队成为决定欧洲战场命运的力量;在凡尔赛和会上,威尔逊总统提出的民族自决和集体安全理念获得了普遍的赞许。美国一跃掌握了世界伦理的制高点,其在国家理想上遂也有了一种世界主义品性。

美国究竟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

△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

吊诡的是,这种世界主义伦理,同样来源于清教精神。清教徒自视为上帝选民,孤芳自赏,在自己尚弱小时,宁愿孤立起来,以免被邪恶的旧世界所玷污;但是清教徒也有一种普世情结,希望把自己的价值推广到全世界,以消除旧世界的邪恶,一俟自己的力量足够,便会迸发出强烈的世界主义热情。

但是威尔逊总统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国际制度框架,作为其理想与实力的中介性要素。他所设计的国际联盟方案,没有独立的行动力,被英法的意志所劫持,集体安全的精神丧失掉了;他殚精竭虑斡旋出来的凡尔赛和约,对于他所推动的民族自决原则半心半意,又对战后秩序没有一个可行的安排,更兼对于德国过分苛刻以致丧失正当性。

美国究竟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

△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

这些问题,使得在国际上威尔逊各种主张的道义真诚性大受质疑;在国内,国会又质疑威尔逊在把美国引入旧世界的均势政治之中,遂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这一系列挫败,使得美国在精神上再转回到孤立主义,并未完成世界主义转向。

美国究竟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美国究竟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扩散至亚洲和太平洋

真正的转折点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前期美国仍抱守孤立主义,但租借法案已经彰显出其作为“民主国家兵工厂”的巨大经济潜力;到正式参战后,美国的巨大生产能力马力全开,令得其他所有国家相形见绌,战后初期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占了全球的一半强。

美国究竟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也使得美国成为真正的海洋霸主。战后所建立的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等等一系列国际制度,使得美国所欲想的、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世界新秩序获得了可行的制度框架。

不久后冷战爆发,美国面对的不再是搞均势政治的旧世界,而是另一个抱持普世主义精神、却与美国的理念尖锐对立的阵营,这又将清教徒的普世主义热情强烈地激发出来。美国的国际战略与国民的精神冲动于此形成共振,构成一个巨大的动员力量,内政外交于是联立起来。美国的世界主义转向就此完成。

至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如何蕴含在这个世界主义框架当中,也就不必多说了。

今日要点总结

1)经济实力不如荷兰,综合国力不敌法国的英格兰成为了世界霸主,英国兰银行以及自由的内政制度功不可没。这不只是英格兰的胜利,更是基于自由秩序的世界主义转型的胜利。

2)工业革命为英国的工业阶层提供了跟老贵族共享政治权力的机会,其后的三次议会改革促使英国完成了制度层面的世界主义转型。对于此时的英国来说,国际市场就成为了英国国内市场的外化,这是一种基于自我调节的国内市场。

3)我们可以把一战前的美国和德国看作全球的两大超级大土豪,不过这是一个在国际上几乎没啥政治影响力的超级大土豪。真要说到底,美国和德国的崛起其实是在搭英国的顺风车。

4)清教精神使得美国能够在孤立主义与世界主义的惊涛骇浪中稳稳地站着。尽管一战后的种种挫败给美国的世界主义热情泼了很多冷水,但二战和冷战还是最终帮助美国完成了精神层面的世界主义转向。

美国究竟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美国究竟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美国   凡尔赛   金本位   均势   工业革命   世界主义   法国   英国   议会   霸主   阶层   样子   政治   制度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