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法国无限压榨德国所付出的代价

一战后,法国无限压榨德国所付出的代价

导读

“得到”《施展·国际政治学40讲》的第二十讲是“凯恩斯的方案:用全球经济组织来超越民族主义?”

关于欧洲有可能于巴黎和会后遭受的可怕后果,凯恩斯曾在其离开巴黎和会后出版过一个小册子《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他在小册子中曾预言过和约很有可能导致又一场世界大战,并为避免二次世界大战提出过一整套的补救方案。可是,这些方案在当时并没有人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之际,凯恩斯在20多年前提出的这套方案,才重新被人讨论并付诸实践,并构成了二战后世界经济治理的核心机制。

而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中的两部分书摘,就旨在从凯恩斯对法国之短视态度的犀利批判出发,一睹凯恩斯对——欧洲诸国在政治、经济、文明等方面的深度共生关系——的洞见。

1. 法文版绪言的开篇语

本书主要是写给英国(以及美国)的读者看的。在书中得到强调的那些要点,都是根据作者的判断,对于这样的目标受众来讲值得加以特别指出来的。

因此,在为本书的法文版做准备的过程中,以更为坦率无隐的风格加以表露,就《凡尔赛和约》所引发的局势之一或两个方面,聊表数言,也许是颇为值得一做的事情;而本书所述的《凡尔赛和约》的这些方面,对于法国而言,尤其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一战后,法国无限压榨德国所付出的代价

巴黎和会三巨头

除了其他一些问题之外,本书的章节意在向大家表明,我们在巴黎和会上的代表们所犯下的两个巨大的错误,是不符合我们的利益的。他们是在要求实现一种根本无可实现的事情,反而对真正的利益视而不见,结果只能是丧失了一切,什么都无法得到。

由于他们过度地关注政治上的目标,关心取得一种不切实际的所谓安全,所以,他们把欧洲在经济上的统一性忽略了;之所以说这种安全是不切实际的,乃是因为在边界扩张的领土占领之上构建所谓的安全,是最不可能实现的,而且,今日在政治上的运筹帷幄与十年之后所要呈现的问题基本上毫不相关,苦心孤诣的计谋到头来只是一场春梦而已。

这些错误将会对法国的国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在本书之中,曾就此不止一次地进行阐述,多番强调,以俾众周知。

2. 法国在巴黎和会上的作为:贪小利慕虚名而处实祸

鉴于法国在大战中取得了胜利,其欢欣鼓舞自不必说,法国的政治和道德地位也不再是需要讨论的问题所在。但是,它的财政和经济前景却极度地糟糕。因此,在和会上,精明而谨慎的政治家需要寻求保护的本应该是后者而非前者。

最重要的是,就德国可以证实可行的赔款额度之内,法国的利益确实需要它能够取得合理的优先权,就它所承受的对其他协约国的债务,法国的利益也要求能够对这些债务进行调整;

而且,法国已经向它的敌国展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宽宏气度,处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它也应该期待着这一切能够有所回报,期待着能够与其他那些在战争中损失相对为小的国家一起,适度地分享作为一个整体的欧洲的重建贷款,这种分享的程度,应与其需要适成比例,这样的话,或许可以对进一步缓解普遍的紧张局势有所助益。

所有这些我都在书中进行了阐述,作为建议给了出来。我认为,在法国和比利时对德国赔款的更为迫切的要求得到满足之前,英国不应该提出任何赔款上的要求;对于协约国所欠英美两国的债务,两国一度不愿以商业投资的方式加以对待,这笔债务也应予以一笔勾销;我们应该以较为广泛的贷款形式,来寻求重新注入欧洲一部分运营资本,所有这些,我都认为是正确无误而且极为有利的应急之法。

有人认为我是在错误地布施自己的同情之心,我是不应当承受这样的指责的,因为我也同样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即我们应当对我们那已然卑弱的敌人恪守诺言,来寻求作为一个整体的欧洲之复兴与健康发展。

一战后,法国无限压榨德国所付出的代价

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条约》

然而,法国的根本利益,全被那群围绕在克列孟梭先生周围的人士背弃了。他们厚颜无耻地夸大那些已成瓦砾的地区的重要性,使得法国对这些地区在道德上的权利大受贬抑。

他们钟情于这样一种协议,它可以把德国人所应支付的账单在总额上大大地膨胀起来,最终到了德国人民压根儿就支付不起的地步(对于这一点,不管他们在公开场合如何大放厥词,其实他们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为了实现这项包含养老金和别居津贴在内——而这与我们的约定是相违背的——的协议,他们不惜放弃法国在赔款要求上的优先权,给德国压上一副不堪其负的重担;

而且,在不增加德国将要赔付的总额的情况下,他们这般作为,除了降低德国所支付的每一期赔款中法国所占的份额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结果可言。

由于那一派愚蠢的贪婪之相,法国又失掉了外界对它的同情之念,这些人士既未能以法国的那些赔款要求作为担保而取得一笔贷款,也未能就协约国内部的债务予以解决。

法国在巴黎和会上的这些代表们,牺牲了自己国家的一切切实的利益,为的只是换取一些虚无的承诺,正可谓“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智者不为也,而这些承诺,若非发生什么难以预测的意外之事,是压根儿不可能实现的。此等情况,协议双方都是知晓的,这些承诺根本不值得写入和约的文件之中。

3. 法国对修订《凡尔赛和约》的态度:自欺欺人

因此,我所主张的政策,对于法国实际上的物质利益的争取,要远胜于《凡尔赛和约》中空无一物的虚幻之念。而且我之寻求各国人士的认同,根本上乃是出于整个欧洲的休戚与共,是为了我们所有人的真正安全来加以考虑的。

如果法国自己的财政已然处在崩溃的边缘,如果它自甘在精神上与其友邻相孤立,如果流血冲突、悲惨境遇和偏执狂热遍布莱茵河以东的两个大陆,就凭法国在莱茵河岸边的几个守卫岗哨,就真的可以安享太平吗?

我们不能据此认为,我把签订这具有灾难性和约的责任,迁怒于法国,事实上,签下这一和约的各方,都是要承担一部分责任的。

公平而论,或许值得指出的是,英国在保护其不应当获得的自私的利益方面,表现得丝毫不后于人,正是英国,须就赔款条款之达成,承担主要的责任。在这个和约中,英国保护了自己的殖民地、商业往来船只的利益,而且还取得了就公平的立场而言不该得到的一笔那么大份额的赔款。

但是,我敢说,有一个方面,现在只有法国是需要为之负责的,而且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将自己自外于与会各国,把自己孤立了起来。法国的政治家迄今也未尝将真相昭告其国人,甚或可能对于他们自己,也未必说出了实情,在当今世界之上,法国绝对是唯一这样行事的国家。

我的这本著作在英国已经出版3个月了,尽管对它的反对之声铺天盖地,但是,一直到现在,也没有谁对本书中关于德国赔款能力的论证尝试过认真地加以驳斥过。自我写成这本书,事态的进展更使我确信,我在书中所给出的估计数字,非但不是过低,反而可能还过高了。

不管怎么样,我敢断言,有关这一具体问题,我所给出的这些一般性结论,在法国之外的任何有资格的地区,现在也并未曾得到过认真的辩论。它们与当时的指导性意见彼此相合。

由之我们可以知道,在法国之外,尚且没有哪一个重要的权威人士认为,完整地实施这一和约,不但可能,而且可欲;今天的舆论分为两派,一派愿意正式地对和约加以修正,一派(在不具备修正和约的适当机制条件下)将他们的希望寄托在通过实施过程中具体的行动来逐渐地加以修订。

一战后,法国无限压榨德国所付出的代价

《凡尔赛条约》终结了一场战争,开启了另一场战争

而只有在法国,我们可以听得到这样一句虚弱而空泛的话:“《凡尔赛和约》已经得到全面实施。”而和约无法得到实施而且也不可能得到实施,这样的情况越是浅白明了,法国政治家们蒙蔽自己的眼睛,裹住自己的耳朵,以为通过拒绝这一切就可以改变事实之结果,这般掩耳盗铃的心态就越是昭然若揭,尽人皆知。

4. 法文版绪言的尾声

因此,在法国的政治家之外,我要向法国的知识分子发出呼吁,向愿意寻求真相从而得到这些结果的法国精神中的这一部分发出呼吁;同时,我也要向富含赤子之心和明智之见的理想主义发出呼吁。与在英国一样,在法国,这个民族的那些杰出的头脑依然袖手旁观,既未曾阅读过和约的片言只字,对之也谈不上有任何的理解。现在,要让这些人们凝聚起力量来,以避免这种如果我们再不加以重视,就要降临到我们头上的厄运。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920年3月于巴黎。

一战后,法国无限压榨德国所付出的代价

施展

接下来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书摘的第二部分,凯恩斯在该部分书摘的核心观点是,一战后的各战胜国从局部、而非整体本位出发来思考本国和欧洲的关系,由此摧毁了了本国和邻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明上的深度相互依赖关系,将会彻底动摇和平的根基。

5. 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无限压榨战败国的代价:整个欧洲的共同衰败

随遇而安、顺应环境的能力,可谓是人类的一大显著特征。

我们当中几乎没有谁真正明确地认识到,在过去半个世纪,西欧赖以生存的经济体制所具有的那种极不寻常、变动不居、复杂而又难以依靠的临时特性。我们常把自己最近所获得的一些极为特殊、转瞬即逝的有利条件视为当然,自以为它们会是长久而可靠的,并以此来谋划将来。

在这种脆弱性和临时性兼具的基础之上,我们设计社会改良之道,整饬政治纲领,延续着我们的仇恨和某些特别的野心,自以为是地以为我们有足够的资本来对欧洲大家庭内部的冲突推波助澜,而非息事宁人。

德国人民受荒唐透顶的妄念和不顾后果的利己之心驱使,倾覆了我们所建立的赖以生活的基础。而英法两国人民的代言者们又以《凡尔赛和约》而冒彻底倾覆之危,步德国人的后尘。

这个和约一旦实施,则本当予以修复之际,却又必将使得这个已经受到战争摧残的脆弱、复杂的体制进一步恶化,至于无可收拾之境地。而正是通过这一体制,欧洲人民才实现了丰赡自足和安居乐业。

在英国,生活的表象丝毫没有让我们感受或认识到一个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忙着将过去所丢失掉的生活重新弥补起来,唯一不同的是,比起以前,我们很多人看上去要富裕得多。在战前我们花费几百万英镑的地方,如今花费数亿英镑也毫不为意。很显然,我们尚未最大限度地利用经济生活的全部潜力。

有鉴于此,我们不仅希望重新安享1914年时的那种舒适的生活状态,甚至还希望能够生活得更加舒适,更加富足。所有阶层的人们都这样来擘画着将来的生活,有钱人花费更巨,储蓄更少,而穷人们则是花得更多,干得更少。

不过,可能也就是英国(和美国),对于此种情况才这般无知无识。在欧洲大陆,早已是地覆天翻,怨声载道,此种情形已是人尽皆知。这已经不再仅仅是奢侈靡费之风或“劳工纠纷”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关乎生死,挣扎于饥饿和生存,事关一个没落的文明令人可怖的混乱这样的重大问题了。

如果一个人在停战后的六个月里大部分时间在巴黎度过,那么他若偶然造访伦敦,会有恍如隔世之感。英国依然置身欧洲之外。欧洲那无声的震颤对它毫无触动。似乎欧洲远在天边,英国不是欧洲这血肉之躯的一部分。

但是,欧洲毕竟与它是一体的。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荷兰、俄国、罗马尼亚和波兰,同气连枝,它们的结构和文明根本就是一体的。它们荣枯与共,既曾共历繁荣,在战争中这些国家的元气也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伤害,可能会一起衰败下去。

尽管我们国家对这场战争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美国与我们相类,尽管我们比它们还要少一些),但是在经济上我们却有置身事外之感。

巴黎和约所具有的破坏性意义正在于此。如果欧洲内战以法国和意大利滥用其战胜国的一时之权力,摧毁目前已经一蹶不振的德国和奥匈帝国而告终的话,那么它们自己也会引火烧身,这是因为它们与战败国在潜在的精神和经济方面均有着极深的渊源和千丝万缕的联系。

至少,一个参加了巴黎和会,并在数月会期当中作为协约国最高经济委员会一员的英国人,就他个人的忧思和展望而言,他必然会转而站在一个欧洲人的立场上来看待这些问题。而这对他这个英国人来说可谓是一场从未有过的体验。在欧洲的神经中枢当中工作,他对英国的关注必将大幅减少,心头萦绕的一定是其他更加令人感到恐惧的凶兆。

6. 欧洲于巴黎和会后共同衰败的根源:各战胜国从局部、而非整体本位出发,思考自己和欧洲的关系

巴黎如同一场噩梦,每个人都被梦魇缠住了。这里弥漫着的是一种虚浮的场面之下大难将至的氛围;人们对摆在他们面前的重大事件束手无策,感到自身实在渺小以极;各类决策,意义混杂而且不切实际;轻率、盲目、傲慢、迷惘的呐喊,这些古代悲剧中的诸般元素,靡不毕集。安坐在法国宫廷富丽堂皇的大厅之上,我们可能会怀疑在威尔逊和克列孟梭自若的神情和如一的外表下,那非凡的仪表是真实的面孔还是某些奇怪的戏剧或木偶戏中悲喜交集的面具?

与此同时,和会的各项进程都透着这种既非同一般地重要又全然无所谓的气氛。每一项决定似乎都关乎人类社会的未来命运;

一战后,法国无限压榨德国所付出的代价

英国诗人、小说家-托马斯·哈代

然而,又仿佛有一种声音无处不在:这些和约中的文字均非剀切之语——徒劳、没有意义、毫无效果,而又迂远而阔于事情;事态的进程朝向它们冥冥中注定的结局发展,政治家们的运筹帷幄显然对之毫无影响,这给我们一种极为强烈的印象,就好似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以及哈代的《列王》(《列王》是哈代于1903-1908年创作的关于拿破仑战争的三卷诗句)中所描述的那样:

岁月之神

看吧,那愚昧的芸芸众生

他们丧失了一切远见和自制

被本性的轻率鲁莽驱入了魔窟之门

剩下来没有别的

在强有力者只是复仇心炽

在软弱无能者只是空怀一腔怒火如焚

慈悲之神

为什么人类的意志

会导成这样昏瞀的行动和心情?

岁月之神

我跟你说过这是在不知不觉中演进的

就像被鬼迷了的一样

是和非他们已经不能辨明

在巴黎,与最高经济委员会相关的那些部门几乎每个小时都可以收到有关整个中东欧的悲惨境况、混乱无序和机构腐败的报告,而从德国和奥地利的财政代表口中,我们可以知道,有关于这两个国家已然陷入令人可怖的国力耗竭之中的证据,是那样无可辩驳;由是观之,我们的盟国与敌国之处境又何其相似乃尔。

在法国总统府那间闷热而干燥的房间里,来自四个大国的巨头们用徒劳而乏善可陈的密谋,来达到他们各自的目的;当此之时,如果你偶然造访这所房间,则只能加深那噩梦般的感觉罢了。

尽管在巴黎,欧洲的问题已经显得如此严重和紧迫,但是,如果在这个时候偶尔回一趟伦敦,你会发现,伦敦对此却基本上是漠不关心的,这种现象真是让人感到忧心。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状,乃是因为在伦敦,所有这些问题都显得那么遥远,与我们自身的那些麻烦事儿相比,这些都不过是次要的问题罢了。伦敦知道,巴黎被这些事务搞得焦头烂额,一团糟糕,但是,这都不能引起它的丝毫兴趣。在这样的氛围之下,英国人民在拿到和约之前,甚至都没有瞥上一眼,略微地读上一读。

不过,本书作者是受了巴黎而非伦敦的影响而写下这本书的,尽管他是一名英国人,但也同样认为自己是一名欧洲人;因为最近经历了太多鲜活的感受,所以,他无法对这些日子进一步深入展开的这幕伟大的历史戏剧熟视无睹;这幕历史大剧将会摧毁欧洲的伟大制度,但是也可能会创造出一番新的天地。

※文章发布于“施展世界”公众号,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学术考察 —

大观天下——探索帝国不灭的基因(第二季),正在招募同行者。学术考察将于2020年1月29日启程,和李筠、施展、翟志勇老师一起奔赴德国、捷克、奥地利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现场,探索现代秩序的中世纪起源。

一战后,法国无限压榨德国所付出的代价

如果你觉得有朋友正需要这篇内容

那就快分享给他/她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法国   德国   凯恩斯   凡尔赛   协约国   战胜国   伦敦   和会   和约   巴黎   欧洲   英国   会上   战后   债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