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芯”往事 908造芯工程交出的昂贵学费


伤“芯”往事 908造芯工程交出的昂贵学费

性能强悍的486DX-33 开启多媒体电脑时代

1990年,一块划时代的CPU--486DX-33开始量产面向市场供应,这款首次突破100万晶体管,达到120万晶体管的当时地表最强桌面CPU芯片,不但具备强悍的性能,还能卖出天价--一台带486DX-33的IBM电脑国际市场售价需要高达17000美元

伤“芯”往事 908造芯工程交出的昂贵学费

IBM多媒体电脑

要知道当时我们国家整个外汇储备才110亿美元出头,全部拿出来也不过能买60多万台486电脑。

你还别嫌贵,国内想要的正经渠道压根就买不着,当时这种性能强大的电脑,还是名列巴统禁运物品名单上。

对于一般人来说更别想了,那是一个万元户都还是令人羡慕的时代,绝大部分工薪阶层月工资还在300元左右。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台IBM电脑如果辗转进入内地,层层加码后的价格起码在15万人民币以上--不吃不喝要攒四五十年才够一台电脑的钱,比现在人买房都难

这块1989年问世,1990年开始规模化销售的486DX-33生产工艺制程就是1μm(微米)

老百姓无感,但是国家层面有人高瞻远瞩看到了电脑及半导体市场巨大市场潜力,感受到了提升我们国家芯片制程工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一番策划运作后,中国半导体制程工艺提升的八五规划出炉,由于是1990年8月完成的规划,因此这个规划按惯例就叫“908工程”

908工程目标瞄准制造486芯片的尖端制程工艺水平,计划在“八五”期间(1991-1995年)期间在国内建成一座1μm(微米)制程工艺,月产能高达1.2万片6英寸芯片生产线的晶圆厂!

这个规划的总投资20亿元,其中15亿建设产能,5亿建设芯片设计配套。

908工程的规划目标和投入可谓极其宏大,规划人也是极具魄力,要知道在1990年,中央财政收入才1818.35亿元,一个芯片制造厂竟然敢计划投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1.1%

在回顾908工程的事后诸葛亮中,多有将错过时机的帽子扣在审批花费的2年时间上。殊不知当时这个规划,本身确实有些技术太超前,投入太巨大,市场目标不明确,同时也忽略了当时不利的外部技术引进环境。

伤“芯”往事 908造芯工程交出的昂贵学费

742工厂

要知道承担908工程的742厂,当时还刚刚玩转5μm(微米)制程工艺不久,3μm(微米)都还是在研发攻关中,离1μm(微米)中间还欠着1.5μm(微米)和1.2μm(微米)俩个工艺节点!

而当下地表最强晶圆厂台积电,在1987年成立时,选择的芯片制程工艺是引进3μm(微米)!而这个3μm(微米)制程是英特尔在1977年就玩剩下,成熟得不能再成熟的工艺。

另外一个代工大佬,而今眼目下寄托全村人造芯希望的中芯国际,在2000年筹建的时候,半导体见多识广、人脉极其广泛的张汝京,选择的第一个芯片制程工艺也是选择相当成熟的0.35μm(微米),这是Intel 1995年采用的成熟制程,中间还隔着0.3μm(微米),0.25μm(微米)和0.18μm(微米)三个工艺节点。

这不是说他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是深知作为一个后进新厂,步子要是迈大了容易扯着淡!

而908工程从一开始,就缺乏一个内行的领军灵魂人物领路,制定了一个不切实际的宏伟蓝图。

这样的规划自然会有诸多人质疑和提建议,在908工程这个当时国内半导体天字号项目不断论证-修改-再论证的审批拉锯中,首钢人拔得头筹同NEC合资搞了首钢日电--建设6英寸1.2μm(微米)产线,由于制程成熟,设备和技术、市场都是日方负责,1994年就建成投产,1995年爆出9.1亿天量营收!

但是这个合资商业模式的暂时成功,对于中国半导体行业甚至首钢来说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方面话语权,后面我们知道首钢日电也败了,首钢的副业也改成了搞房地产,当然这是另外一个故事,后面有时间再讲讲首钢“芯”梦。

也许是首钢造芯刺激,也许是国家财政收入大涨(92年国家财政收入比90年差不多翻了一番),也许是半导体天字号工程实在不能再拖,在八五计划快过半的时候,坎坷的审批终于结束了:如今目标定在了更加先进的朗讯0.9μm(微米)生产线上。

钱有了,目标生产线也有了,按理说这事应该很顺利了,但是事与愿违,整个产能建设期足足拖了五年,直到1998年1月18日,朗讯才在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正式通过908工程华晶项目的对外合同验收!

而验收时候规划1.2万的月产能,真实能够达到的仅仅是800片!

毫不意外,908工程投产当年就巨亏2.4亿元(巨额固定资产折旧)。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积电从成立到量产2年,首钢日电2年多,中芯国际13个月(其中,从厂房开工建设到产线量产9个月!),即便是官办的新加坡特许半导体,也是1990年规划,94年量产,到98年都已经收回了全部投资!

908工程漫长建设实施周期,从规划时先进制程,到建成直接落后6代制程工艺,完完全全诠释什么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耐人寻味的是华晶交付后仍然无法达产设计目标产能,而张汝京带着团队进驻不到半年,即解决量产问题,芯片领军灵魂人物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典型产业,造芯是一个非常讲究按科学规律行事的,不是一拍脑袋想干就能够干成,缺乏内行领军灵魂人物主导,科学布局,只能是鸡飞蛋打,一片狼藉

倘若908工程现实一些,按照当时相对成熟的1.5μm(微米)或1.2μm(微米)制程为首期引进消化目标,小步快跑,采用2年建设一代,2年更新一代的节奏,经过3代以上工艺的技术洗礼和消化吸收,培养出技术领军人物后才考虑适当跨代更新,那么故事显然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可惜限于时代的局限,908工程付出了昂贵的学费,但是面对这样惨痛的教训,后面造芯中仍然还有人没有吸取到足够的经验,重蹈覆辙,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这就太不应该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工程   首钢   量产   产能   财政收入   半导体   中国   昂贵   学费   芯片   往事   成熟   目标   工艺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