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揭300块雇港科大学生参与示威,声称曾获科大伦理委批准

美国研究揭300块雇港科大学生参与示威,声称曾获科大伦理委批准美国研究揭300块雇港科大学生参与示威,声称曾获科大伦理委批准

美国多家大学学者联手科技大学,花钱雇佣科大生参与抗议示威活动,声称有关计划当时已获得科大伦理委员会批准。(大公文汇全媒体资料图片)

由美国经济学会主办的全球知名学术刊物《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6月最新一期,刊登了由包括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慕尼黑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在内的一干名校学者合写的一篇论文,研究如何在香港“激励”抗议运动。这些“学者”从2017年开始,资助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生参加香港“七一”游行,美其名曰“社会实验”。再将这些学生参与黑暴,扰乱、破坏香港稳定的过程和结果作为“学术成果”堂而皇之地发表在学术期刊上。

这篇题为《持续的政治参与:社会互动和抗议运动之间的动态关系》(Persistent Political Engagement: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the Dynamics of Protest Movements)的论文,集中研究了自香港回归以来的多次具有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所谓“抗议”,并且很有倾向性地把香港回归纪念日,称为“香港被移交给中国的纪念日”。

这篇论文的作者们甚至在2019年发表的论文早期版本中透露细节:“我们以激励的方式探出受访物件对即将到来的抗议活动的参与计划,以及他们先前对其他人参与抗议的看法。在抗议发生前一天,我们随机向一部分受访者提供了其他人抗议计划的真实情况,并再次以激励的方式引出他们的抗议支援率这种后验性观点。”

选择香港科技大学作为研究目标,他们又“可以用激励的方式,提前得到超过1200名大学生对他们同学参与即将发生的游行的看法”,从而“随机地对其中的一部分人进行资讯处理,并引导得出后验性的观点”。最后,“引导出学生自己的抗议参与行为”。上述实验一共招募了1100名被试学生,他们都是香港科技大学的本科生,总共849人完成了全套实验。

调查的问题主要是当事人的政治态度。完成调查可以得到300港元劳务费的承诺。如果参与者被分到对照组,那么他们不会受到任何干预;受试者被分到实验组,为“科学”做出贡献,提供350港元的报酬。

论文的结论是,在一场政治运动中,参加一场抗议的激励措施会增加随后抗议活动的出席率;一次性激励性动员会产生积极后果,而社交网络层面的动员对于持续的政治参与非常重要。

在该论文2019年版本的附录部分,还有论文作者们为香港学生“量身定制”的问卷,其中还有建议受访学生将报酬捐献给“香港众志”的内容。

研究人员辩称,“我们也在实验干预前获得了香港科技大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在我们进行实验干预两年多后,2019年11月28日,香港科技大学伦理委员会致信我们,要求我们删除引用香港科技大学伦理批准我们研究的文献。他们认为,我们的研究超出了提案所批准的范围。我们在回信中明确拒绝了科大的要求。我们没有偏离科大批准的拟议研究。我们预先提交了关于这项研究的所有相关资讯,我们没有收到任何对我们的提案进行修改的请求。此外,我们精确地执行了委员会批准的研究。”

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吕祥就指出,类似的论文,如果用于美国国内政治研究,是不会被允许发表的,因为这篇文章中涉及到社会整体的一些数据,属于国家安全的范畴,理应对应严格的法律法规。

本网正在查询香港科技大学有关部门,截至发稿时,尚未回复。

来源:大公文汇全媒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柏克莱   美国   芝加哥大学   文汇   伦理   学生   香港   港元   抗议   学者   委员会   政治   方式   计划   论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