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与香港丨回乡参战护家园 港青抗日洒热血

中共与香港丨回乡参战护家园 港青抗日洒热血

百年历史长河,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一个个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无不挺身而出,肩负天下兴亡。中国共产党牢记“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矢志奋斗。而在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对香港的命运、香港同胞的福祉念兹在兹。香港摆脱殖民统治,港人实现当家做主;香港经济栉风沐雨,依然坚韧破浪前行;香港社会经历困境,而今迈步“大治”时代;回归二十四载,“东方之珠”将更加璀璨夺目……这一切都与中国共产党息息相关,背后离不开中央对香港饱含深意的关爱与支持。在中共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大公报今起推出《中共与香港》系列,向读者讲述中共对香港的关爱与支持。

中共与香港丨回乡参战护家园 港青抗日洒热血

香港利用其特殊的国际地位,成为转运抗战物资、掩护爱国民主人士、支援祖国抗战的重地。图为香港同胞捐给八路军的救护车。(大公报)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谋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有着爱国爱乡优良传统的香港同胞从未置身事外。大革命时期轰轰烈烈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拉开了华南地区波澜壮阔的革命大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香港成为战略后方并扮演着输血者的重要角色,满腔热忱的香港青年更是义无反顾投身于祖国内地的战斗中,血溅异乡。中共与香港同呼吸,共命运,书写了一部部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

抗日战争期间,千千万万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7日晨,日军以胶艇10余艘,载敌兵扑芙蓉山,守备军奋勇迎击,旋即退去。13日,敌兵千余进犯三仙娘山,飞机大炮整日掩护,中山守军坚守猫儿山头,此时敌我之间,仅隔宽约1米之山坑作战。”这是中山市档案馆关于1939年《横门之役》的文字记载,这份手写资料记录向后人展示了第二次横门保卫战的现场惨烈,香港青年关晃明就在这次战斗中,带领运输队为守军运送粮食,遇敌空袭,为掩护队员英勇牺牲。他,也成为了首位在中山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共产党员。

抗日救国 全家动员

广东中山,大岭村党支部书记欧阳彦武指着眼前的水泥路说,“这就是当年关晃明进村时遭遇空袭的地方。”关晃明,1919年出生于香港。为追求真理,自青少年时期起他便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学习马列主义的革命理论。

1938年夏,驻香港地下党组织吸收关晃明为中共党员。不久,关晃明被党组织指派到香港学生赈济会(抗日救亡群众团体)工作。自此,关晃明走出校门,废寝忘食地奔走于香港各院校之间。广州沦陷后,香港学生赈济会在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和中共地方组织的引导下,动员青年奔赴抗日救国的第一线。香港青年学生踊跃报名,关晃明是其中之一,任第三团副团长,随后到中山支援抗战。

1939年9月14日,20岁的关晃明带领运输队从县城走来,刚刚抵达村口,空袭不期而至,敌机一阵狂轰滥射,并投下大量杀伤弹和燃烧弹。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关晃明一面指挥救护队员疏散隐蔽,一面命令运输队队员卧倒,费了很大力气才把队员分开隐蔽在村外的大水沟内,让敌机失去攻击目标。不甘心的敌机继续低空盘旋,现场气氛异常紧张。就在这个时候,一名队员沉不住气,突然冲出水沟向村边跑去。关晃明急了,他一边大声高呼“快卧倒”,一边从水沟一跃而起,飞奔着向队员扑去,用尽全身力气将他按倒在地,“轰轰轰!”几枚炸弹的爆炸声同时响起。一直到敌机离开,被救队员才从地上爬了起来,而关晃明却再也起不来了。关晃明牺牲的消息传出后,他的亲属及爱国人士、青年团体和学生组织十分悲痛惋惜。他为国捐躯的精神激励着香港地区的抗日民众,全港再次掀起抗日救国的群众运动高潮。

满门忠烈 万民追思

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并不是个案。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悍然炸毁南满铁路铁轨、炮轰北大营,制造九一八事变,其后日军大举侵占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在长达14年艰苦抗战的历程中,香港爱国同胞的救国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1938年10月,日军从大亚湾登陆,战火在东江及广东大部分地方燃烧起来后,回乡参战就成为港澳爱国人士的不二之选,不仅青年人纷纷回家乡参军参战,还出现了父母送儿女、妻子送丈夫,甚至全家一起回乡参战的现象。

李淑桓,一个普通的香港教师,先后将六个子女送到抗日前线。在丈夫身患重病去世后,她又带着年仅12岁的幼子回到东江。在部队为她举办的欢迎会上,她深情地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抗战救国,人人有责。别人有钱出钱,我没钱就出儿女。”后来,李淑桓不幸落入敌手,面对敌人的严刑酷打,她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英勇牺牲。满门忠烈,成为万民追思的抗日英雄。

“香港是一个有着爱国优良传统的地方!”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郭昉凌告诉大公报记者,在抗日战争期间,无数爱国的香港同胞通过多种途径,冲破种种阻力,用各种方式开展抗日活动。其中,既有物质上的支持,包括踊跃捐资、捐物、献金,又有精神层面上的共担与声援,如在爱国进步刊物上进行抗日动员,组织剧团演出街头剧等,同时还有组织回乡服务团,投身于祖国内地的抗战中。

“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

中共与香港丨回乡参战护家园 港青抗日洒热血

港九疏散委员会秘密部署行动的场景再现。(大公报记者黄宝仪摄)

“东洋倭奴坏良心,次次欺负我中国人,若然我同胞再不觉醒,定然要做亡国奴。”一段用白话自编自唱的歌声,80年前天天在惠州桥东塘下一个大宅院上空唱响,歌声里传递出来那种国难当头为民族生死存亡奋起抗战的决心,成了众多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那个冬日一段难忘的回忆。

行程2万里 营救800多人

1941年香港沦陷后,日本侵略军大肆搜捕进步的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有800余人被困香港,处境十分危险。中共中央和南方局对此极为关注,在周恩来的指示下,东江游击队迅速组织展开了秘密营救。这场营救历时200余天,行程2万余里,遍及十几个省市,营救出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800余人,被茅盾誉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惠州的东湖旅店,是这场惊天大营救行程中一个重要中转站,何香凝、邹韬奋、茅盾等众多爱国人士获救后都曾在此下榻。今天的东湖旅店,是一座三层青砖楼房,隐藏在闹市中,被惠州市确立为“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

门外,是身穿长袍的“文化名人”拿着行李箱缓缓走来;房间中,“领导们”在秘密部署从香港撤离的线路;二楼大厅中,几位“文化名人”围坐桌前把酒言欢……与大多数陈列馆、博物馆等采用“图片+文字+实物”的展示方式不同,东湖旅店注重人物历史活动场景的复原再现。

2019年初,东湖旅店正式对公众开放,如今已经成为惠州重点红色教育基地,先后接待国内外遊客超过10万人次,线上参观超过百万人次。

东湖旅店馆长袁美霞告诉大公报记者,如今一个推广重点就是培养初中学生讲解员,这样既能在青少年群体中宣传普及这段红色历史,同时也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特别的参观感受。据介绍,惠州将启动东湖旅店二期工程建设,并根据营救行动设计路线让广大游客“重走营救之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致力将东湖旅店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红打卡点。

中共与香港百年渊源

领导两场香港大罢工

1922年1月12日至3月8日,为反抗英国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香港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香港海员大罢工,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1925年6月19日,为了支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浩大的省港大罢工。此次罢工由共产党人邓中夏及苏兆征领导,历时1年零4个月,是世界工运史上时间最长的大罢工之一。

周恩来与中共在港领导人会谈

周恩来一生中有三次到港的经历,其中1927年10月左右,当时患上严重疟疾正值发高烧的周恩来,由潮汕送到香港,住在由中共租赁的油麻地居所。养病期间他曾多次到香港各个地方参加会议,与广东省委负责人和李立三、林伯渠等中共在港领导人进行会谈。

设立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

1938年初,廖承志被中共南方局委以重任,出任八路军驻港办事处负责人,利用香港的特殊国际地位支援抗战。该办事处位于香港皇后大道中18号,并开设一家“粤华公司”茶叶商行作为掩护。在港近四年,他成功地向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宣传了中共的抗日主张及事迹,为八路军、新四军募集、运送了大量资金物质,还与一些在港的各界人士建立起了深厚情谊。

粤港工运声势浩大 反帝斗争风云激荡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把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作为中国近代工人阶级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近代香港成为中共自建党之初就积极开展活动的地区。1922年的香港海员大罢工以及1925年的省港大罢工,两场声势浩大的工人运动,不仅在中共领导的工运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香港近现代历史上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20年代初,香港海员因不堪长期遭受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和资本家、包工头的残酷剥削及种族歧视,一再提出增加工资等合理要求,均遭到拒绝。终於在1922年1月12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香港海员大罢工。这次罢工持续了56天,其间发生了著名的“沙田惨案”,进一步激发各地工人和社会各界的抗争决心。最终,港英当局和资本家于当年3月8日接受海员提出的条件,罢工取得全面胜利。它是中国工人阶级反帝斗争的第一次胜利,同时也是中共成立以来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

在粤港工运史上,最大高潮莫过于发生在1925年初夏的省港大罢工,它历时16个月之久,也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世界工运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大罢工。省港大罢工被视为上海五卅运动的延续,省港工人为支援五卅反帝运动而发起,不仅有效打击了英帝国主义对香港经济的统治,并打破各帝国主义一致对付广州的局面,争取了广东商人的中立,稳定广州金融。

今天的广州,越秀山上的海员亭依然耸立,在绿荫下向游人诉说着香港海员大罢工的风云激荡。珠江北岸的越秀南一带,当年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所在的省港大罢工纪念馆,正与东园文化广场一并进行改造升级。

来源:大公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香港   东江   周恩来   中共   东湖   工运   中国共产党   民主人士   惠州   洒热血   爱国   海员   大公报   回乡   旅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