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泉市商业银行遭“挤兑”,农商行为什么频现谣言风波?


山西阳泉市商业银行遭“挤兑”,农商行为什么频现谣言风波?


1、

6月16日,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的阳泉市商业银行称,部分储户前往银行兑现,造成银行网点正常营业秩序紊乱。当地人民政府、地方人行和银保监分局、阳泉市商业银行均贴出公告。

山西阳泉市商业银行遭“挤兑”,农商行为什么频现谣言风波?

官网介绍显示,阳泉市商业银行的前身是阳泉市城市信用社,最早诞生于1985年。2002年1月,阳泉市城市信用社由四家法人社合并重组完成单一法人社的改制。2007年1月,经批准筹建阳泉市商业银行,2007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

启信宝数据显示,阳泉市商业银行目前注册资本14.34亿元。

截至2018年末,阳泉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457.81亿元,较年初增加56.55亿元,增长14.09%,其中各项贷款154.91亿元,较年初增加58.02亿元,增长59.88%;负债总额431.41亿元,较年初增加54.98亿元,增长14.61%,其中各项存款271.52亿元,较年初增加17.53亿元,增长6.9%;所有者权益26.4亿元,实现收入23.85亿元,实现利润2.52亿元,净利润1.55亿元。

此前,类似的事件已有发生:

2019年10月29日,河南伊川农商银行出现储户集中办理业务的事件,网传的一张办理个人业务的排队票单显示,该银行所属网点取到1490号、办个人业务的用户需等待419人方可办理业务,银行门口有多人排队。至于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前天晚上,伊川农商行一名主要负责人被相关部门带走问话,此消息扩散后,引发储户恐慌。

2019年11月6日,部分储户到营口沿海银行网点集中取款,主要原因在于个别网民在网上发布了“营口沿海银行财务陷入危机”的不实言论,造成群众恐慌,从而引发部分储户到营口沿海银行集中取款。


2

从官方的新闻报道来看,都是用了“集中取款”这个表述,实际上大家心里都非常清楚,有个专有名词叫“挤兑”,但是为啥不用这个词呢?

一方面可能是不让事件影响扩大化,引发进一步的恐慌;另外一方面,可能还没有严重到挤兑这个程度,毕竟只有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到了网点集中取款,给银行和当地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但银行还没有到不能兑付这个地步,所以用集中取款来表述,不失形容得非常贴切!

每次出现这种“集中取款”后,基本上当地政府都会在第一时间出面协调,比如说这次。

6月17日下午,阳泉市领导黄海涛到现场针对聚集的民众喊话,声称“阳泉商行运行正常,资金充沛”,并且号称“我用我市长的身份,用我的人格、党性给大家保证”。

6月18日,阳泉警方发布通报:已经抓获4名散布“阳泉商业银行资金链断开”“阳泉商业银行行长卷款跑了”等言论的该市网民。

山西阳泉市商业银行遭“挤兑”,农商行为什么频现谣言风波?

阳泉市人民政府就迅速发布公告:阳泉市商业银行正常经营。近日出现部分储户集中办理业务情况,市政府会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维护储户各项合法权益,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山西阳泉市商业银行遭“挤兑”,农商行为什么频现谣言风波?

通过河南伊川农商银行,辽宁营口沿海银行、山西阳泉市商业银行这三家银行的“集中取款”事件,总结发现,基本上都有三个相同的特征:

一、每次都是规模体量偏小的农商行或者城商行;

二、每次都是谣言或者不实消息导致;

三、每次只有政府公信力出面事情才会妥善解决。

这也说明一个道理,信用是银行的根本,大银行的地位根本无法动摇,只有当地农商行或者城商行才有可能被谣言祸害。

由此,小银行也要从以上“集中取款”事件中汲取教训,制定应急预案,防止此类事情再次发生。毕竟,虽然是无中生有的谣言,但是给客户造成的心理阴影却是无法抹平的。未来,可能还会让客户心生疑虑。


3、

现代任何一家银行都是经不住挤兑的。就从存款准备金这个概念来说,这两年,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从15%已经降到了8%,这是什么概念?


山西阳泉市商业银行遭“挤兑”,农商行为什么频现谣言风波?

就是说,储户存100块钱,银行只需要留8块钱防止挤兑,其他的92块钱都可以放贷出去。所以,如果真正挤兑的话,这些银行挤兑一个准,保证都会倒闭。当然这也跟挤兑的规模以及银行和安抚策略有关系。

比如说去年的洛阳伊川农商行、营口银行以及今年的阳泉银行都发生了挤兑,但是并没有倒闭。一方面是将挤兑行为定义为受到谣言的煽动,一方面在银行摆上成堆的现金,说保证资金充足,要多少可以提多少。

双管齐下,一般都能平息。

但是,不能忽视的一个事实是,这些被集中提款的银行,都是资产质量不高的银行。

这也是我为什么认为,在深圳浙江和河北推行的大额存取款登记的申报的试点,是为了防止银行挤兑的主要原因。大家试想,如果取款10万、20万以上都需要预约的话,这些中小银行被挤兑的压力就大大减轻了吧?

所以,大额存取款限制措施,就是一道保护中小银行被挤兑的防火墙。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说,就算是在挤兑中没有倒闭,并不代表储户的存款风险就解除了,可能各种各样的幺蛾子都会爆出来,完全让你防不胜防。


4、

为什么农村商业银行容易出现挤兑风波的冲击?为什么一个传言就能够引发一家银行的挤兑风潮呢?

当然是人们对银行破产宣传的误读,同时也当然是对银行破产风险意识的觉醒。

以前的银行大家都认为是安全的,存款在任何一家银行都是有保障的,但是随着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和商业银行破产法的实施,银行可以破产成为制度设计的重点,更成了我们金融意识宣传和提高的重点。

但不可避免的是,这样的制度设计和宣传虽然对提高民众的风险意识有利,同时不可否认也会在一定程度和一定的范围内引发民众对存款风险的担心,这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必然会出现的现象。

储户的金融知识还有待进一步普及。不明真相的群众为啥容易受到谣言蛊惑?为什么他们会轻信谣言?主要是他们对于谣言,没有自己的判断,盲目听从别人的建言,跟随别人的脚步。

山西阳泉市商业银行遭“挤兑”,农商行为什么频现谣言风波?

如果他们清楚地了解存款保险制度,可能就不会去聚集。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银行都参加了国家的存款保险制度,储户存款安全直接受到国家法律和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50万以内的存款,其实无需担心的。储户们可以看看中国人民银行做的视频,普及存款保险制度。

​以后,储户金融知识能更加普及,储户们更加理性,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良好的金融和社会秩序。


5、

伴随着银行挤兑和银行的坑,比如前段时间的中行“原油宝”事件的坑各种增多,就是银行的资产质量的问题。

据银保监会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60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5%,增速有所回落。而中国工商银行一季度利润增长3%,创2018年底以来最低增速。不良贷款率环比增加0.05个百分点至1.91%。从拨备覆盖率看,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83.2%,较上季末下降2.88个百分点。

这些说的都是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也是中国银行资产质量变差的信号。

正因为商业银行的坏账高,所以,央行一直都在积想办法。今年6月1日,人民银行联合银保监会、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印发了两个文件,主要就是投资4000亿,购买中小银行的小微企业无抵押信用贷款。

说白了,就是这些小微无抵押贷款很多基本上已经是坏账了,央行不投钱购买,最终结果就是这些坏账拖垮中小银行,而且其他小微企业也都要垮掉。其实就是央行和财政部在为这些银行的坏账买单,在救这些中小银行。

那么,银行的问题这还只是一个开始,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才是更严峻的考验。

点击@小北财经,敬请关注,有温度,有深度,有态度的财经新媒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阳泉市   商业银行   城市信用社   伊川   谣言   阳泉   营口   商行   山西   储户   沿海   网点   存款   风波   保险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