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底座上的AI CITY一跃成为城市新物种

随着5G、AI、IoT等技术在内的ICT技术兴起,已经让城市中的很多场景实现了数据化和网络化。以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为例,包括共享单车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商超、信息智能推送在内的新事物实际上都是城市场景智能化的产物。

然而,随着人们对高品质城市体验的不断追求,单一场景的智能化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多元化以及精准化需求。传统智慧场景解决方案,部署时就是状态的巅峰,随后,随着数据量级的提升、硬件环境的变化、新的精细化需求的出现,其呈现的效果将越来越差,且后续升级维护成本非常高。这就好比一辆出厂时达到百公里加速8秒的传统汽车,如果希望将其百公里加速提升到7秒,就需要刷新车载电脑ECU,对涡轮进行延迟设定,改变档位切换逻辑,甚至还需要更改进、排气,并在多个车辆模块之间进行匹配、调试。而反观智能电动汽车,则只需要远程对车控系统ECU下达统一指令,性能升级即可完成。

之于城市领域,这种“智能汽车”可以类比为一种构建在统一数字底座上的人工智能城市。人工智能城市(AI CITY)是一种建立在AI、IoT、大数据、云计算等底层硬科技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全新物种,它以远程升级(城市OTA)的形式实现城市的硬件、软件、接口和应用进行自我进化,进而适应不同时期人们对城市生活的期待。

数字底座上的AI CITY一跃成为城市新物种

城市OTA的实现前提:软硬件标准化与中心化控制

从技术角度看,AI CITY通过三大核心技术满足了城市OTA的两大实现前提。首先,AI CITY将通过“统一标准的全生态体系开放式融合技术”和“海量全息物联感知数据的泛在连接技术”实现城市的软硬件标准化。

1)所谓“开放融合技术”指的是:城市的多级功能组件与数据应用模型,并向业务层和第三方要提供准化接口,以及城市要具备融合第三方生态资源,丰富组件、模型和业务的能力。通俗地讲,这种技术将使得AI CITY变得更加“宽容”:在硬件标准上,支持通用国标行标体系;在城市组件上,配置大量通用业务组件;在开发环境上,构建开放的AI CITY生态体系,鼓励在开放体系下的,为城市的功能升级和优化贡献群体智慧。以“智能汽车”作比的话,相当于汽车的各个零部件采用国际通用的技术标准以方便后续的更新和兼容;汽车的软件系统,向第三方开放接口,以方便不同的开发者围绕丰富汽车功能开发不同的新应用。

2)而“泛在连接技术”则指向城市的数据多元化。形象化地看,这种技术将使AI CITY变得更加“敏锐”:通过支持多厂家、多协议、多设备、多类型、多标准设备统一接入和海量多维数据的接入,整座城市将具备高吞吐高并发接入能力;支持新的城市能力以插件形式接入既有架构;支持定制接口数据对接。之于智能汽车,这种技术相当于为车辆布设了更为精密的感知元件和分析系统,使其相比传统汽车更加“耳聪目明”。

3)AI CITY通过“资源与服务集群的自动化弹性伸缩技术”可以监控集群,随时自动替换不健康的实例,节省运维成本,满足城市OTA的“中心化控制”要求。依托这种技术,城市还可以动态管理集群,在高峰期自动增加实例,在业务回落时自动减少实例,城市通过自动管理SLB后端服务器和RDS白名单,以达到节省操作成本的目的。目前看来,“中心化控制”实现的难点之一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算力算法资源,以使城市运营成本合理可控。有了类似的弹性技术,城市将智能调度应对各种复杂场景,通过API方便对接外部的监控系统,可同时支持定时、动态、自定义、固定、健康等多种伸缩模式。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地方,面对不同场景,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应用服务。同时,对于不同规模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可以弹性地选择AI CITY的版本以适应自身需求,稳步推进城市智能化。

文章部分素材源自:特斯联Smar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城市   人工智能   底座   集群   弹性   组件   实例   场景   接口   体系   需求   业务   数字   智能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