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次被质疑“大数据杀熟”的携程,投资人会对它的财报感兴趣吗?

如果要说国内在线旅行行业谁是龙头老大?那肯定非携程莫属了,不为别的,谁叫人家提前找准了风口。

屡次被质疑“大数据杀熟”的携程,投资人会对它的财报感兴趣吗?

近日,携程网也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Q4)及全年未审计财报,据财报数据显示,携程网2020全年实现了183亿元人民币的营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营收同比下滑了48.7%。其中,住宿预订营收为71.3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47.2%;交通票务营收为71.4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49%。

放眼去年Q4期间,携程从住宿预订到交通订票再到旅游度假,收入同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同比、环比下跌。只有商旅出行这块的收入,只有同比下跌,环比出现了唯一正增长。难能可贵的是,携程在第四季度还收获了10亿元的净利润。表面成绩单看起来非常不错,毕竟大家别忘了,新冠疫情对旅行行业的波及可谓是相当严重。

屡次被质疑“大数据杀熟”的携程,投资人会对它的财报感兴趣吗?

而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疫情导致2020年全球旅游人数大幅减少,全球旅游业收入损失高达1.3万亿美元。而携程从去年Q3开始便逐渐出现复苏迹象,确实也被业界认为是不可思议的“壮举”。

但话说回来,财务状况只能说明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携程还面临着一些更大问题,被比如国内强敌环绕,国际化之路并不顺畅,屡陷“大数据杀熟”的质疑,这些都给想要申请二次上市的携程造成了不少困扰。

国内强敌环绕,携程面对竞争对手却不敢正面迎战?

在线旅行市场一直都是一块大蛋糕,虽然携程的地位比较稳固,但是不代表其它巨头不会动心。尤其是携程属于百度系,而阿里系跟腾讯系又怎么可能会坐视不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阿里系的飞猪跟腾讯系的美团时不时会对携程展开“偷家式”进攻。在其中,以美团的进攻更为犀利。

屡次被质疑“大数据杀熟”的携程,投资人会对它的财报感兴趣吗?

虽然美团还没有发布去年Q4以及全年财报,暂时无法进行对比。但是如果对比双方在Q3期间的业绩,我们可以看到,相比携程营收同比大跌40%,美团的到店、酒店和旅游收入已经由负转正,同比增幅4.8%,而经营利润同比也从23亿元增至28亿元,足可见,美团的自我调整速率要远超携程。

究其原因,可能跟美团更注重本地游和周边游市场有关。因为在去年国内疫情得到缓解之后,国人对境外旅行的兴趣一落千丈,毕竟海外的疫情态势难以控制,加上出入境的程序又比较繁琐。而美团恰恰又在此期间主打“酒店超级团购”,因而对携程的酒店业务展开了迅猛攻势。

屡次被质疑“大数据杀熟”的携程,投资人会对它的财报感兴趣吗?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美团在酒店业务上的优势也比较明显,尤其是美团构建的生态玩法,本身就是从吃喝玩乐一体化的方向起势,因此对比生态比较单薄的携程来说,美团的前景显然更容易令投资人动心。

而面对美团的“狂轰乱炸”,携程就有些束手束脚了,并没有选择跟美团正面硬刚,而是选择通过直播拉升业务。但在业内资深人士看来,携程避免与美团正面交战的原因,可能也跟成本运营压力有关。通过财报数据可以看出,携程在去年一直都在严控成本,其在Q4期间,产品研发支出同比降幅为20%、销售支出同比降幅为50%、行政支出同比降幅达20%。

屡次被质疑“大数据杀熟”的携程,投资人会对它的财报感兴趣吗?

所以说,如果携程选择与美团展开“补贴”大战,那么估计很难保住Q4期间的漂亮数据,毕竟这份数据对于携程二次上市意义重大,何况投资人又不是傻子!再者,美团还有其它业务可以支撑其庞大的开支,但是携程除了在线旅行,其它方面的营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携程跌宕起伏的国际化之路,恐难撑起投资方的信心

其实,携程在做到行业龙头之后,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一直在国际化之路中寻找新的机会点。记得我跟我太太婚后度蜜月曾选择到普吉岛“自由行”,当时就是在携程上下的订单,入驻的酒店也是携程所提供的,价格方面也是携程跟酒店签下的协议价,相当于非协议价的十分之一,其诱惑力可见一斑。

屡次被质疑“大数据杀熟”的携程,投资人会对它的财报感兴趣吗?

而携程之所以看中国际业务,也是因为其超高的毛利率。借着前几年的出国热度,携程一度将国际化摆在了重点战略位置,包括入股海外OTA平台,以及与各大海外酒店集团合作分销,并且还在海外成立分公司,建立了多支海外地推团队等等,多项措施并举。

不过在携程的国际业务当中,其主要收入来源还是来自选择出境游的国内消费者,尤其在2019年上半年的时候,携程还曾公布过国际业务的收入占比,大概在35%左右,不过其中只有一半是由外国用户贡献的,而剩下的收入都是来自国内消费者。

这就意味着,携程虽然不断发展国际化,但是其业务组成仍然离不开国内旅游出行市场(海外本土化业务一般),如此一来,携程仍然无法与竞争对手拉开更多的距离,从而导致在2019下半年,携程在出境游市场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甚至后面连国际业务收入占比也都不再谈了,再加上2020年的疫情影响,携程的国际业务惨状可想而知。

屡次被质疑“大数据杀熟”的携程,投资人会对它的财报感兴趣吗?

投入多年,携程的国际化之路始终没有取得足够大的进展,再加上今年全球疫情依然比较严峻,如果携程真的选择近期申请二次上市,届时恐怕不太好意思去跟投资人洽谈国际业务了。

屡次陷入“大数据杀熟”传闻,携程遭遇信任危机

近年来,携程还屡次陷入“大数据杀熟”的质疑声当中。不过携程也给过正面回答,称如果用户认为平台存在“大数据杀熟”的情况,可以向客服提供截图进行解决。

但是无风不起浪,携程被质疑“大数据杀熟”,也跟网上许多网友曝光的亲身经历有关。比如早在2019年,曾经有网友曝出“携程机票重搜贵近1500元”一事,为此携程官方也进行了道歉,但仍不承认“大数据杀熟”,只是将问题推给了系统Bug?

屡次被质疑“大数据杀熟”的携程,投资人会对它的财报感兴趣吗?

但是此类事件并非孤例,在去年的10月份,有位知乎网友发布了一篇标题为“携程利用大数据杀熟的真实体验”的文章,并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曝光了自己的亲身遭遇,同一时间段的机票,同事的机票要比作者的机票便宜了703元!而且由于是公费出差,无形中也造成了公司企业对报销员工产生可能骗取单位差旅费的嫌疑。

虽然携程网对“大数据杀熟”死不承认,但问题是,在注册携程用户时,通常要“被迫”同意提供或者共享自己的相关数据,如果点不同意,则无法继续使用App,这点是毋庸置疑的。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平台采集了数据,说是为了更好向用户提供服务,那么为何我们的购票价又会超过其他人的呢?

屡次被质疑“大数据杀熟”的携程,投资人会对它的财报感兴趣吗?

屡次被质疑“大数据杀熟”的携程,投资人会对它的财报感兴趣吗?

对于“大数据杀熟”这件事来说,其本质离不开平台的“垄断地位”。正因为没有其他竞争对手能对他形成有效威胁,所以平台才敢有恃无恐,用句歌词来形容,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针对平台过分采集用户数据的情况,央视还曾专门出过几期节目进行过报道。相信随着国家层面的出手,一些App乱象也将会得到根治。

写在最后

对于携程来说,今年最大的目标应该是求稳,比如守住在线旅游市场的龙头地位,维持住现阶段的用户数量,这些都是资本方比较注重的方面。对于将要申请二次上市的携程而言,在当前不明朗的大环境中,保住现阶段的优势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屡次被质疑“大数据杀熟”的携程,投资人会对它的财报感兴趣吗?

不过,去年的疫情大考对携程的冲击仍然留有余波,尤其在用户服务环节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去年在疫情爆发之后,很多用户都选择了退票,虽然携程给予了支持,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行动,但还是有的用户在事后只领到了一堆现金券。

企业有难处,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平台有没有考虑过消费者的难处呢?试问携程是否一直努力让消费者在使用平台服务时拥有更好的体验?这一切恐怕只有携程自己心知肚明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在线   数据   机票   疫情   投资人   消费者   去年   收入   海外   业务   旅行   酒店   国内   用户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