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散户被收割,不成为散户就不会被收割吗?如何对冲资产通胀?

假设股市不产生现金流

把钱存入银行,我们可以获得银行利息,该利息就是债权带来的现金流。长期周而复返,将利息再投入,那么现金流就会变成债权复利。

去购买债券与存银行是一样的道理,债券也属于债权资产。也就是说,投资债权资产的理财产品也是可以产生现金流的,比如货币基金,以及中低风险及以下的债券基金和银行理财等。

投资股票会产生现金流吗?现金流哪里来?

投资股票是可以产生现金流的,因为股票的背后是企业,而企业总体是盈利的,盈利归股东所有。但并不代表所有的股票都会带来现金流,比如很多传统企业已经进入衰退期,反而不断地融资在吸股市的血。

股市散户被收割,不成为散户就不会被收割吗?如何对冲资产通胀?

假设股市不产生现金流,即整个经济体走向衰败,经济不增长或者负增长,那么股市就是一个赌场,价格完全取决于供求关系——国家提供赌场规则,从中收税;庄家左右价格,决定胜负;散户成为韭菜,一扎一扎地被收割。

既然假设股市不产生现金流,股票的涨跌就是资金博弈,最终被制定规则的人收割(国家),就像赌徒最终的收割者是赌场,而不是里面的赌徒。

假设有100人,每人带1万块钱进入赌场,将1万块钱输完的人则离场,而赢的人继续赌。再假设两个人一组赌博,且都All in,赢的人则晋级,那么最多只需要7轮,便可淘汰99个赌徒,最终获利的只有一人。

假设赌场每次抽水为赌额的1‰,那么每轮赌场可以获利100*1万*1‰=1000元,7轮可以获得无风险收益7000元(假设轮空的也可以抽成)。

这只是每个人一上场就All in赌场抽水的金额。假若每个人每次只赌资金的10%,那么每个人10次连输的概率是1024分之一,赌场的抽水要远远在7000元以上。若人们源源不断地进入赌场,赢的人都要留下来赌,那么最终的赢家只有赌场。

因此,像黄金白银比特币等不产生现金流的投资工具,一般投资者最好不要去碰,交易久了结果只有一个——亏完离场。

股市散户被收割,不成为散户就不会被收割吗?如何对冲资产通胀?


很多股票从上市到退市,总体也是不产生现金流的。比如一个企业的盈利水平不好,上市融资,向股东要钱,最后退市到破产倒闭,在股东那里拿到的钱远远大于给股东的收益——表现为分红融资比。

绝大多数股票上市十几二十年,分红融资比在100%以下,即股东实际是亏损的。再加上很多股票或企业不能坚持十几二十年,早早破产倒闭,这种亏损更为庞大。

假设股市产生现金流

假设股票上市都能赚到钱(整个经济总体是增长的),并且股东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其融资(很大程度是由通胀拉上去的),股市能带来实际的现金流,那么最终的结果是“7亏2平1赚”。

从长久来看,最大的获利者仍然是国家,其次是金融从业人员,最后则是散户和不参与股市投资的人们(包括不购买中风险及以上风险类型的理财产品,比如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等)。

股市散户被收割,不成为散户就不会被收割吗?如何对冲资产通胀?

国家创造货币,也就创造通胀,股市跟随通胀水涨船高,企业最终的盈利被国家发行货币贬值掉,再加上企业经营税收和股市交易税收,不得不说最大的获利者仍是国家——更别说GJD和国有金融组织入场(比如社保基金等),他们才是最大的庄。

金融机构是金融工具的中间商。金融产品交易,金融机构可以收取交易佣金;投资者间接投资金融工具,比如通过买股票基金进入股市,那么金融机构可以收取管理费和托管费等费用;企业需要融资,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渠道收取相应费用,比如贷款银行可以收取利差,上市可以收取上市费用……

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薪,在各行各业中不是老大就是老二,他们赚的钱哪里来?还不是人们积极的“投资”和“融资”——中间商赚差价,不参与市场买卖,风险小,收益大。

再来看买股票的散户和不投资股市的人们,散户通常是给机构和游资收割的对象,一涨一跌收割一次,再涨再跌收割两次……散户不断地交易,不断地被收割。

而不进入股市的人们也是受害者,原因是国家不断地发行货币,来对冲金融资产的上涨,比如房价和股市等——即所谓的经济,都是变法儿地让人们努力工作。若不入股市,持有的货币就是贬值的,或者是月光族没有持有货币,个人所拥有的资源也是越来越少的,最终形成两极分化。

也就是说,你此时不积累资源,对冲资产通胀,那么你就是这场游戏中被打的怪,让别人去升级。

股市散户被收割,不成为散户就不会被收割吗?如何对冲资产通胀?


定投指数基金或许是最好的出路

如果你赚钱很辛苦,那么就不要去买股票了,投资别人云亦云。

股市虽然是所有金融工具中收益最好的产品,可以对冲资产通胀,但单只股票的风险很大,而个体资金不多,不能抱团,不能左右股价,也不能有效地分析企业本身,那么进入股市往往是被收割的对象。

作为个人投资者就没有出路了吗?或许最好的出路就是购买指数基金,抱团取暖。

基金是募集众多的资金,然后进行买卖金融资产,从而与游资和其他机构对干。但是公募基金本身是存在很大问题的,特别是“明星基金”盛行,商业化非常恶劣。

比如某基金公司为了打造“明星基金”或“明星基金经理”,基金公司会让基金产品跟投,推高股价,进行抱团(反向的老鼠仓),促使该基金或该基金经理成为明星基金或明星基金经理,从而更好地收割投资者的管理费(也通常表现为此类基金管理费用更高)。

再左右媒体和评级,比如调研和出报告,这种抱团会变成更加恶劣,最终由散户和基金投资者来买单。

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和托管费,不管基金是赚钱还是亏钱,费用照收,这就是公募基金的最大问题——出现老鼠仓和反向的老鼠仓。

为了避免成为最终的牺牲者,购买主动基金并不合适——涨的时候一年翻一倍大把,跌的时候分级基金跌90%的常有(目前不再有分级基金)。同时,主动型基金管理费用昂贵,一年内买卖,4种费用加起来通常要在2%以上。

股市散户被收割,不成为散户就不会被收割吗?如何对冲资产通胀?

购买主动基金可能沦为炮灰,不去购买股权资产对冲不了资产通胀,那么进入的最好方式就是指数基金。

首先收费低,很多指数基金一年总体费用可以控制在0.6%,远远低于主动型基金的2%;其次,买指数基金它就是在赌国运,国家经济好它就会发行货币,股权资产就会上涨,可以对冲掉资产通胀;最后,指数基金就是投资者的抱团最佳对象,越多人买指数基金,指数基金按比例就要对股票加仓多少,一加仓就可以推高股价,产生所谓的盈利。

当然,指数基金也有很大的问题——非常死板,不理会股价是否高估。比如跟踪沪深300的指数,贵州茅台等很多股票明显被机构抱团推得很高,但由于它的估值越高,从而导致跟踪沪深300指数的配置比例越高。

若越多人去买跟踪沪深300的指数,那么越会推高这些被高估的股票(无脑地按比例配置),周而复返。若某天机构的抱团松懈,被机构收割的反而是跟踪指数的投资者。

也就是说,指数基金也不能盲目地买,不能人云亦云。高估的时候应当卖出止盈,低估的时候坚持持有。

怎么判断低估和高估呢?可以参考PE百分比。若不会判断,不知道怎么查,那么应当选择定投的策略,避免在高处被套。然后,按照一定的盈利进行止盈,比如30%。

股市散户被收割,不成为散户就不会被收割吗?如何对冲资产通胀?

总体而言,如果赚钱很难,为了避免自己成为被收割的对象,那么作为个人投资者应当尽量的避免进入股市,不要去买主动基金,最终沦为炮灰(老鼠仓和反向的老鼠仓),应当尽量的长期投资指数基金,可以有效的对冲资产通胀——特别是指数基金定投,可以跑赢大多数主动型基金和股市中的散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通胀   散户   股市   资产   抱团   现金流   赌场   股东   融资   货币   对冲   投资者   指数   基金   股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