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危机之下,中国智造的威慑力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如果美国英特尔停止向中国出口电脑芯片,高通停止出口手机芯片,结果会怎样?我们会不会没有手机和电脑可用呢,目前电脑和手机已经高度普及,甚至成为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你能想象吗,如果没有他们,我们会不会一朝回到解放前?答案是否定的。

据「于见专栏」观察,近年5G技术及AI的崛起,国内智能制造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并有望在新一轮的技术较量中,扭转过去数十年的被动地位。

而因为过去严重依赖美国、日韩等芯片核心技术的电脑、手机等,也逐渐走向了更加智能的5G、AI方向,过去这类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也逐渐丧失了对国内企业的控制权、话语权。

芯片危机来临,国货品牌抱团取暖

不过在国内技术尚未逆袭翻盘前,如果国产品品牌遭遇这类海外企业的狙击,也并非不会出现危机。

2020年,美国对其各大芯片厂商发号施令,禁止向华为供应芯片,也让以华为为代表的国货品牌陷入了被技术卡脖子、进退两难的局面,并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在技术上受制于人,所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芯片危机之下,中国智造的威慑力

尽管荣耀剥离华为后,高通突然恢复向华为交付芯片。但是众所周知,自从华为开发5G引领世界以来,美国就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感,其对于芯片相关的压制也从未停止。

实际上,华为早在2019年即为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的,2020年恰逢疫情,其对于华为的打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随着华为的芯片禁令愈演愈烈,给华为的手机业务带来的影响可谓巨巨大,这从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销量榜公布的数据就可以窥见一斑。数据显示,一直稳居前三的华为并没有出现在榜单上。那一刻,有多少人在心里憋着一口气,还有多少人湿润了眼睛。

而近日,苹果在618年中购物节上霸占榜首。华为则因芯片不足、产能不足而跌出榜单,尽管其他国产品牌也可以与苹果抗衡,但是在苹果所在的高端手机领域,却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华为被断供芯片后。高通的领导人多次发言表示不能断供,但最终还是顶不住压力,选择了妥协,从而引发了多米骨诺牌连锁反应。虽然全球芯片企业已重整旗鼓,但是我国芯片需求则屡屡受阻。

不过面对这样的问题,华为非但没有屈服,反而直面困难,不断计划自己研发、制造芯片,还果断提前推出鸿蒙系统,赢得了全民的支持。

常言道:办法总比困难多。华为不仅在最困难的时候,国人表示支持,国内不少大佬也相继站出来站台,帮助华为打赢这场芯片的战争。而且,华为也在国内开始兴建芯片厂,毫不夸张地说,华为海思半导体是内地市场最先进的芯片研发企业,也是内地唯一一家能在中高端移动旗舰芯片市场与高通直接竞争的厂商,据称,麒麟芯片未来有望在其新建的立晶圆厂,实现自产。

虽然在系统软件方面,华为鸿蒙发布后不久,有很多国内企业都沉默了,因为他们不确定鸿蒙的稳定性。

但是作为格力的老大,董明珠立即站出来宣布与鸿蒙合作,其条件是格力可以使用鸿蒙的所有应用。曾经董明珠还说过,对于她的老大哥华为,她会一直在后面跟着,支持鼓励。随后有网友爆料说,京东早就已经跟鸿蒙合作了,在京东还处于测试阶段时,鸿蒙已经开始与京东合作。

而且刘强东还联合派出了十几位专家,与华为合作开发京东的APP,间接帮助华为做强业务,这都是因为美国的一纸禁令。不难看出,无论是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国内企业已经抱成一团,共同抵制外敌入侵,而即将掌握国产核心技术的企业,注定会有一天会扬眉吐气。

5G或成逆袭抓手,开发中国芯片

本应该快速发展的华为放缓了脚步,相信这点每个人都看得出来。那么美国的根本目标到底是华为还是5G呢?事实证明,一直以来我们在技术方面都还比美国差一段距离。

如果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之前,5G技术尚在我国的掌握之中,就相当于我们重新夺回了主动权和话语权。十分显然,这是美国绝对不允许的,因此其对于传统芯片技术的遏制,也随之而来。

不难看出,禁令刚刚出台的时候,确实给华为带来了很多问题,甚至是致命的打击。但从长远来看,这不失为是一个让国人冷静下来,独立发展的机会,更可能是一个可以彻底摆脱卡脖子窘境的机会。

芯片危机之下,中国智造的威慑力

华为就此开始了新的征程,华为鸿蒙环保班于2020年正式落户西北工业大学,而不是在清华、北大,海思总裁何庭波在会议上反复询问任正非,真的不再考虑考虑清华和北大吗?任正非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如果在清北的搭档跑了,你能承担起这个责任吗?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学生素质,清北的两所大学都是我国最高的水平。但任正非仍然有他的顾虑,经过各种艰苦的培训,又有多少人能够留在公司,继续为公司创造价值。

要知道,美国硅谷有两万多名清华学生。硅谷的前五名专家芯片都是我国最优秀的学生,但我们开始研究芯片还是要从头开始。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现实。

为了让中国的母鸡能够在中国下蛋,在科技领域不再受制于人,华为斥资四千亿元在上海西部的丁山湖建立了一家超级基地,已经和中芯国际达成了协议。

华为到目前已经完成了联盟,明确表示,华为在手机上没有任何美国的产品,任正非的态度更是强硬无比,就算是继续卖4G手机,也绝不会向美国低一次头。看到任正非如此强硬的立场,美国坐不住了,生产芯片的公司也坐不住了。

从去年开始,美国实施了禁令之后,谷歌和高通等公司的出口供应受到不同限制。以美国来看,这个决定只会打压华为,却不知道这个举动还会让美国的这些半导体公司更加惨不忍睹,尤其是在高通未能像华为那样交付芯片之后,每年亏损近八十亿美元。

芯片应用格局已变,中国智造同样可以发力

如果美国停止向中国出口芯片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芯片作为手机最重要的一部分,其专利一直被美国人攥在手里,要说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芯片生产企业,手机里就是高通,电脑里则是英特尔。长期以来,这两家巨头一直霸占着芯片霸主的位置。

我们要清楚一点,作为一个企业,无论是高通或者英特尔公司,都不会主动要求封锁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市场实在是太大了,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会傻到主动要求放弃这个市场,失去中国市场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自断后路,得不偿失,而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可能就是政治的因素了。

芯片危机之下,中国智造的威慑力

除了手机芯片外,在AI芯片领域,华为海思的成功给了人们很多启示,这既是创业公司的机会,更是中国芯片变道超车的机会。可以预见,三五年之后,人工智能技术日渐成熟,到底是美国封锁我们,还是我们反向包围美国,或许历史会被重新改写。

近些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的不断渗透,芯片的应用场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PC时代计算场景相对单一,以CPU为核心的中央处理模式,占据相对主导的位置。但是,在人工智能时代,以GPU、NPU为核心的端边云全场景计算却慢慢占据了上风。

举个例子,传统PC时代,计算机主要是计算一加一等于二,这种相对单一的项目,或者1万乘以1万这种计算量比较大的项目,但AI时代更多的计算需求是从一堆猫中找出一条狗,或者从一堆气象信息中推断明天是否会下雨。

有预测数据显示,到2025年,也就是五年之后,智能计算将占到社会整体算力的80%,也就是说,人工智能的快速兴起,将直接导致芯片的主流计算模式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核心逻辑在哪里呢?

芯片危机之下,中国智造的威慑力

在于场景需求在变,计算架构也要跟着变,在AI需求驱动下,边缘计算盛行端河边的计算需求大增,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arm芯片也就是主要应用于端河边的芯片,出货量超过230亿片,是数据中心通用CPU出货量的数百倍,端和边的巨大需求将驱动中心测计算架构的创新,更多的去适应日渐增多的端边云的协同,而不是传统的中央金融处理。

仅仅从行业变化趋势去上解释芯片应用场景的变化,可能有些抽象。举例说明,包括手机、电脑、平板、电视、耳机、音箱在内的智能终端,都慢慢地具备了人工智能的算力,他们与云端数据协同一起交付了,我们今天令人称奇的消费科技体验,然而传统CPU中央处理模式在计算能力上很难实现跨越式提升,技术与应用之间就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鸿沟。

所以AI芯片大肆兴起,AI芯片的主流计算模式不再是中央处理模式,而是边缘计算模式或者端边云结合的融合计算模式,这就直接导致原本处于辅助地位的GPU,慢慢地超过CPU成为主处理器,而CPU却慢慢的成为了协处理器。

当然,AI计算不止于GPU,还有其他等,诸如谷歌的TPU、华为的生成、阿里的含光等等芯片架构都已蔚然兴起面向未来,一个清晰的结论可以得出,那就是CPU为主的时代一去不返,英伟达市值超过英特尔就是最好的证明。

现在的世界已经不再是CPU的时代了,在传统CPU时代,由于计算场景单一,因此诞生了少数几家全球性垄断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主要基于X86架构,提供通用计算服务,但最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兴起算力需求向端边云全场景渗透,而复杂多样的新应用场景就要求计算也同样保持多样性,这种分散性的应用需求为AI芯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新旧需求交替尚处于发展的初期,现在的AI芯片架构尚未形成大统一的局面,但凡有实力的企业都可以参与研发与创新,甚至有机会反超巨头,成为未来的领导者。

AI领域发展壮大,万物互联网时代来临

据创投行业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中国AI芯片领域的创业公司已经接近50家,共发生了170起左右的投融资事件,总投资金额接近400亿元,美国方面,AI创企的表现和中国市场也不相上下。

所以,值此计算产业转型升级的拐点,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都需要有破局者站出来搅动计算产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以满足数字经济、智能世界发展的新需求,AI计算的需求正与日俱增,需要优惠的普及到端边云的全场景,支持千行百业拥抱智能,更好地发展数字经济,这将推动计算产业迈向新的发展周期。

芯片危机之下,中国智造的威慑力

原有的技术基市场格局也将会被打破和重塑,过去五年间,全球掀起了一股AI芯片创业热潮,创业者名单中既有谷歌、华为、百度、科大讯飞这样的巨头企业,也有寒武纪、鲲云科技这样的创业公司,最终,谁能够在新一轮的产业竞争当中脱颖而出尚未可知。

尽管巨头们有钱有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创业公司就完全没有机会,每次技术的大变革都会催生出一系列新巨头,英特尔、英伟达也不过是上一个计数周期的产物,AI的崛起,让所有企业重新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这既是创业公司的机会,更是中国智造变道超车的机会。

结语

在AI芯片领域,华为海思的成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华为海思的主流打法是边买边学,边学边做,在实战中创新,在学习中超越,比如,华为现在的计算产品体系就是鲲鹏加升腾加X6加GPU,一边用着英特尔的CPU和英伟达的GPU,一边定义自己的架构,这种演进是创新,为其他企业提供了不错的参照物,而在华为海思和外部环境的刺激下,中国企业都跃跃欲试。

包括前文所述的阿里、寒武纪,还有百度、小米、腾讯等中国企业都纷纷加入到了AI芯片的研发中来。在巨大的智能需求推动下,新入局者完全有机会超越CPU和GPU的既定轨道,通过发力以NPU为代表的新型AI芯片,实现弯道超车或者变道超车,三五年之后,到底是美国封锁我们,还是我们成为科技强国,突出重围自立于科技强国之林,历史或许都有可能被改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中国   芯片   华为   英特尔   鸿蒙   人工智能   美国   架构   场景   危机   需求   时代   数码   手机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