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股份:打造全产业链的氟化工领军企业

王查娜

近日,永和股份成功登陆沪市主板,成为衢州高新区年内第三家上市公司。作为一家集萤石资源开发、氢氟酸、氟碳化学品、含氟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氟化工企业,永和股份是国内氟化工行业中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之一。

氟化工领域领军企业

永和股份董事长童建国是典型的浙商。上世纪90年代开始,童建国从送货做起,1998年左右做销售,租用平房开始创业,直到2004年企业初具规模。

回顾过往,一路走来,童建国用10多年的时间,将事业版图从浙江扩展到内蒙古、福建等地,将以制冷剂产品为主的氟化工小企业发展为A股市场上一家拥有完整产业链、完备产品体系的氟化工企业之一。

谈及公司如何成功上市,作为企业当家人,童建国总结,企业发展中的“三大步”成就了今日的永和股份。“第一步是收购金华一家氟化工企业,成立金华永和。当时这家企业经营不善,我们看好氟化工前景,通过对市场的准确预判及做好相应的生产经营工作,迅速让企业经营扭亏为盈,也正式进入氟化工行业的化工生产环节。第二步,是产业布局内蒙古,打通产业链上游,使公司萤石资源和无水氢氟酸等原材料自给优势显著,并建立生产基地。第三步,就是此次上市募投的‘邵武永和新型环保制冷剂及含氟聚合物等氟化工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公司在高端氟材料上将更具竞争优势。”

长期重视研发投入

永和股份共拥有33项注册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3件。公司FEP(聚全氟乙丙烯)产品技术积累国内领先,PVDF(聚偏氟乙烯)、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TFE(聚四氟乙烯)等技术储备丰富。

童建国极其看重知识产权保护。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研发投入,围绕产品生产工艺的优化改进,努力解决生产面临的技术难题,同时结合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目标及当前业务经营的技术需求进行理论、应用和前瞻性技术研究。公司下属的氟材料研究院2017年被评定为浙江省省级企业研究院。

据了解,我国氟化工行业发展至今,技术水平已经相对成熟,产业化程度也相对较高。但是我国氟化工行业存在研发投入不足、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等问题,高端应用市场基本被跨国公司垄断,产业发展和研发策略仍以“追随型”为主。

早在2016年,童建国就对企业提出了自动化的要求,到现在企业已经部分实现自动化,从销售、物流、生产、仓储、发货都融合在一起,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在行业里走在前列。

随着近几年企业做大做强,永和股份自主品牌——“冰龙”牌制冷剂在售后市场中的声誉和出货量方面均排名全国前列。“冰龙” 品牌先后获得了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的“浙江名牌产品”和浙江省商务厅授予的“浙江出口名牌”等荣誉,制冷剂产品长期合作客户包括东芝、大金、TCL等知名企业。

经过多年发展,永和股份成为国内重要的氟碳化学品和含氟高分子材料供应商之一,其FEP产品已实现向富士康、哈博电缆、金信诺、万马股份、神宇股份等知名企业直接或间接批量供货,在中高端领域具备与国际氟化工领先企业的一定竞争能力。

“公司FEP产品性能优异,技术环保。在性能方面,FEP产品介电损耗、热失重、耐弯折等指标国内领先,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童建国介绍。

不断挖掘发展新动能

含氟高分子材料因在耐高温、耐酸碱性、耐溶剂等方面具有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通信、新能源、电子电器、航空航天、建筑、汽车等领域。据了解,在我国推进加快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预计未来含氟高分子材料市场需求将维持较快增长。此外,高端含氟高分子材料也具备广阔的进口替代空间。

永和股份产业链完整,纵向一体化优势明显,上游可抵御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同时把控原材料来源渠道;下游形成贯通产业链的多环节、多产品、不断迭代的产品阵列,以满足时刻变化的市场需求。

成功登陆A股资本市场是永和股份发展的新起点。对于未来,童建国踌躇满志,信心满满:“上市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借力资本市场,我们可以吸引更专业、更高端的人才,获得更多资金的支持。未来五年内,我们有信心将永和股份打造成业内领先的氟化工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氟化   永和   产业链   氢氟酸   股份   制冷剂   浙江省   企业   浙江   工行   乙烯   高分子材料   产品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