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入美国国籍的陆元久:为祖国航天奉献一生!101岁终获七一勋章

 


拒入美国国籍的陆元久:为祖国航天奉献一生!101岁终获七一勋章

众所周知,今年是中国“七一勋章”首次颁授仪式,共产生29名“七一勋章”的提名人选。在提名人选名单中,我一眼就看见了陆元九院士。至于为什么我如此关注陆元九院士的原因,这是因为2021年1月9日,这一天是两院院士陆元九的101岁生日。如今时隔5个月,祝贺陆元九院士荣获“七一勋章”。

 

陆元九院士是我国非常有名的航天领域科学家,陆元九院士是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为我国的“两弹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设作为卓越贡献。并在几种卫星,导弹的方案论证及飞行试验数据的分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自动化航天科学技术的开拓者,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我国的航天事业奉献终身,并在首次提出“回收卫星”概念、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可控制研究和惯性技术领域都取得重大突破,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航天领域的领军人物。可以说陆元九院士是我国航天领域的“中国脊梁”,他在航天领域的成就是许多人都不能并肩的。

 


拒入美国国籍的陆元久:为祖国航天奉献一生!101岁终获七一勋章

如今,走过整整一个世纪的陆元九院士,可谓是活着的传奇。陆元九,安徽来安人,于1920年1月9日出生在一个教员的家庭中,陆元九的父亲作为中学数学教员,是当时少有的知识分子。以至于陆元九从小就接触良好的教育熏陶,他在5岁上小学,11岁入安徽省第八中学读初中。在初中毕业后,陆元九考上了江苏省有名的南京中学。在当时,想要为国建设的陆元九,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央大学,但由于历史原因,上海交通大学开学已经无望。


拒入美国国籍的陆元久:为祖国航天奉献一生!101岁终获七一勋章

也就在这时,已经从南京迁到重庆的中央大学,向陆元九发放了录取通知书。在炮火中,陆元九跨越一千两百公里,经过武汉、宜昌到达大后方重庆。到达重庆后,他们在山顶上搭建的平房里上课;甚至为了躲避日本飞机的轰炸,他们有时还要躲在防空洞中进行学习,而陆元九就是我国本土首批系统学习航空技术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陆元九不仅学习了发动机专业的必修课,还自学飞机架构设计、空气动力学等课程,为日后的深造学习打好了夯实的基础。在毕业后,陆元九就选择留校任助教,而这段助教经历,也给了他广泛接触航通工程提供了机会,给她提供了很多理论实践的机会。

 

当被人问起陆元九,为什么选择航空专业?原因就是但是日本侵略者的狂轰乱炸,让他立志学习航空专业。当时间来到40年代,陆元九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终于考取了中国第一批公费赴美的留学生资格,并被分配到麻省理工学院的航空工程系。当时的海外求学之路是非常艰难的,他没得选,只能环绕大半个地球,走印度洋和大西洋航线,从重庆飞到昆明,再从昆明飞到印度等候船只,这一等就足足等了两个月,但这些都没有让陆元九感到气馁,认为这只是人生中的小插曲。

 


拒入美国国籍的陆元久:为祖国航天奉献一生!101岁终获七一勋章

在当时,国内的多数留学生通常是根据国内的学习基础,保守稳妥的选择学习理论方面的专业。但是喜欢挑战,求知若渴的陆元九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在自动控制领域专家C.S.德雷伯教授开设的仪器学专业,即惯性导航。而在之后面对记者采访,陆元九院士回答道:“我在麻省理工学院选择的是仪器专业,当时的发展前景和具体的应用都不清楚,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关于这个专业方面的资料才开始不断地公布才逐渐丰富起来,我选择这个专业主要是考虑到可以解除到一个新的领域,学到更多的东西。”

 

事实证明,陆元九院士的选择并没有错。在二战后,自动控制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惯性技术已经在航空和导弹上得到应用,但是作为导航则处于萌芽阶段。而陆元九选择的这一专业的导师,德雷伯教授将自动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在惯性测量技术发面,依靠控制技术来提高惯性测量系统的精度,从而创立了惯性导航技术,成为“世界惯性导航技术之父。”由于这一技术的十分关键,一经“诞生”就被美国政府将其列入重要军事研究项目。

 


拒入美国国籍的陆元久:为祖国航天奉献一生!101岁终获七一勋章

而陆元九选择的仪器学专业,学习的却是惯性导航,而这一专业的难度使其报名者少之又少,这也让喜欢挑战的陆元九在选择仪器学之后,成为了德雷伯教授的首位博士生,在这位“世界惯性导航技术之父”的引领下,陆元九进入了前沿技术的领域。

 

在陆元九的刻苦学习之下,在两年内,他一直是这门学科的博士生,导致导师对这位来自中国的学生十分的喜欢,以至于在陆元九毕业几十年后,德雷伯教授还来拜访他。在1945年至1949年间,陆元九不仅获得博士学位,并且还成为该专业学位的第一位获得者,但是也让国外同行感到震惊。

 


拒入美国国籍的陆元久:为祖国航天奉献一生!101岁终获七一勋章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陆元九深刻地认识到报效祖国的时机已经到来,但是陆元九和其他科学技术一样,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立即回到自己的祖国,而滞留在国外。陆元九一边坚持工作,一边积极地收集国内信息,为回国作长期准备。为了摆脱对回国的限制,在1950年,他退出了科研小组,在1954年,为了彻底扫清回国障碍,陆元九离开了实验室,到福特汽车公司研究院进行民用科技研究。也正是在这段期间,陆元九参加了多项先进科技项目的探索,其中还包括世界上第一辆气垫车。

 

在1949年,陆元九迎来了好消息,陆元九与留美硕士安徽同乡喜结良缘。在美国期间,陆元九生下了两个孩子,为了家庭,他被迫办了绿卡,但是对于提出的加入美籍的要求,他置之不理。

 

 但是,事业家庭的成功并没有让陆元九放弃回国的想法,反而回国的念头越发迫切。于是机会来了,中美达成协议,用战争中的美国俘虏喊去中国留学人员回国。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也是借此机会回国的。历经23天的航行,1956年5月23日,到达香港,直到乘坐火车到达罗湖口岸,陆元九终于回国。

 

在采访中,他表示:“回家了,终于回家了。一边是英国香港,一边是中国深圳,中间是罗湖桥。我当时的心里真是百感交集,这回国的路看似平常,可竟走了11年。”

 

在回国的初期,惯性导航还是世界一流技术。陆元九带着满腔热诚和先进技术回国,准备大干一番。在那时,中国科学院正在筹备自动化研究院,陆元九被分配到该院,从基层研究员干起,之后到研究室主任,后任副所长,参加统筹惯性导航技术方面的技术研发。

 

在1958年,伟人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下,陆元九提出一大概念,“卫星回收”。并表示:要进行人造卫星自动控制的研究,而且要用控制手段回收它。

 

陆元九院士平时除了研究,他还从事教育工作,十分看重人才培养。在中科院工作期间,他经常组织科研人员学习科研,在担任航天系统所长期间,在空余时间,他还给我国的青年科研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正是因为陆元九院士的细心教导和专业指导,为我国航天领域培养了一批求真务实具有良好科研素质的领军人物,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今,陆元九院士出现在名单中,我是一点都不会感觉到意外。陆元九院士的一生,其实就是我们祖国老一辈航天人默默付出的缩影,也正是有着这些为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终生的科学家,才能有我们现在的航天“强军”。再次祝贺陆元九院士荣获“七一勋章”。


拒入美国国籍的陆元久:为祖国航天奉献一生!101岁终获七一勋章

今天的节目先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观看,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 分享、订阅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中央大学   勋章   麻省理工学院   航天   人造卫星   重庆   美国   自动控制   国籍   院士   惯性   中国   祖国   航空   领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